作者 l 一帆
开年以来,新能源市场刮起三股风。
一是比亚迪带头,刮起2024年第一轮降价潮,让一众车企坐立难安。
二是理想2023年业绩爆炸,全年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全年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实现了自交付以来的全面盈利。
从某种程度而言,理想属于新势力的风向标,一旦理想盈利,意味着国内新能源市场正式进入新周期,盈利指标必将纳入所有新势力和资本的重点关注范畴。尚未盈利或短期盈利无望,甚至难以快速做大市场的车企,将加速出清。
三是高合停产,或成2024年倒下的第一家新势力品牌。
与此同时,售价呼之欲出的小米汽车,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前有比亚迪降价,后有高合停产的围堵之下,多少有些略显尴尬。
市场也不禁发问,按雷总策略,主打中高端市场,对标宝马5系的小米汽车,究竟是弯道超车,还是步高合后尘呢?
在评估该问题之前,先简要回顾下高合的处境。
高合停产
高端品牌向下的故事说不通了
年后第一个开工日,高合便突然宣布停工停产,随后CEO丁磊也在内部会议中称高合只能撑3个月。
对于当前新能源行业而言,市场已经从百花齐放的野蛮生长期,进入更加惨烈的优胜劣汰期,挺过此阶段,也就拿到未来更长线发展的入场券。
而高合作为新能源高端市场的代表之一,其突然停产比威马更能印证行业出清来势之凶猛。
去年10月,威马正式宣布破产清算,作为低端市场代表,威马破产让市场和广大用户开始重新审视新能源汽车消费逻辑,没有背景、长期亏损且短期难觅盈利曙光、缺乏资本支撑的新势力品牌,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
如今,高合距离步威马后尘只差临门一脚,若未来3个月内高合无法解决资金及销量难题,高合破产,应该是板上钉钉。
作为曾经新势力的高端品牌,高合成立于2017年,但直到2019年才推出首款量产车型高合HiPhi 1,此时蔚小理已经开始批量交付。为弥补入局晚而失去的先发优势,高合开启一轮品牌向上在向下的过程。
2020年8月和2021年11月,高合先后推出HiPhi X和HiPhi Z,售价区间分别为57~80万元以及61~63万元。彼时,大部分造车新势力主要关注50万以内的价格区间,而传统豪华燃油车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又严重不足,高合得以脱颖而出。
2021到2022年,高合汽车累计销量分别为4237辆和4349辆,连续多月蝉联中国50万以上豪华纯电市场销量冠军。
尽管定价颇高,但每年数千台销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高端市场受众偏窄,更让高合盈利无望。2023年起,高合被动开启品牌下放,入局30-45万价位的中端市场,并于2023年4月推出HiPhi Y,以及降价10万的HiPhi Z城市版。
只是此时新能源已经进入加速出清期,加上高合在三电、智能化等核心技术层面缺乏明显的差异性,高合的价格泡沫终于破灭。交强险数据显示,2023年,高合汽车合计上险数仅7884辆,其中HiPhi X、HiPhi Z和HiPhi Y的上险数分别为606辆、2336辆以及4942辆。
与此同时,理想已经实现全面盈利,成为新势力独一档;
小鹏、蔚来也凭借各自技术优势,领跑新势力二线品牌;
埃安、哪吒则凭借价格优势,几乎将中低端市场瓜分殆尽。
持续性的销量低迷,以及行业内卷加剧,叠加新能源的重资产属性,高合的现金储备几乎消耗殆尽。2024年开年,高合终于官宣停工停产,进入破产前的最后挣扎期。
而对国内新能源市场而言,高合陷入经营困境,意味着行业进入更加理性的发展期,市场将不再为概念买单,新入局者指望先拉高品牌调性,再下探下沉市场的经营逻辑难以继续。
只有在产品层面拥有明显的区隔优势,或者背景实力雄厚,且在价格层面,足以吸引更庞大的中低端用户群的新势力,才有机会用空间换时间,挺过这段煎熬的市场出清期。
而在此时还想入局的新势力,将面临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很不幸,小米汽车,正是其中一员。
小米造车,或是昙花一现?
2021年,小米在在犹豫徘徊多年后,终于在手机业务陷入增长瓶颈后,启动造车计划。
彼时造车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从核心三电到操作系统,均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小米只需承担组装者的角色,但小米第一辆车仍拖到2023年12月28日才正式发布。只是截至目前,小米汽车仍未公布售价,意味着小米首款车型还未真正进入市场。
注意,此时距离小米汽车发布已经过去2月有余。
从市场预测以及雷军对小米汽车售价的回应来看,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肯定不是面向15万以下的低端市场,大概率在25万到35万价格区间。
而对于小米在价格层面的犹豫不决,不排除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小米内部对首款车型定价仍存较大分歧,若价格高开,在当前市场大背景下,小米可以说毫无优势可言。
首先,20-35万价格段,几乎被比亚迪、特斯拉牢牢占据,二者不论是产品还是品牌,优势远甚小米。而在35-50万价格段,理想是绝对王者,背靠华为的问界,也算后起之秀,来势迅猛。
而在20万以下的中低端价位,更是豪强林立。比亚迪、哪吒、埃安……几乎占据了此价格段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且随着7.98万的比亚迪秦推入市场,中低端市场竞争格局将更加严峻。
因此从首发定价来看,不论是下沉市场,还是中高端市场,几乎都没有小米的立锥之地,如何定价,自然成为让小米最为头疼的问题。
二是在产品层面,跟高合一样,小米同样没有明显的优势可言。
尽管在发布会期间,雷军一直强调小米核心技术领先,但深入来看,小米的“领先技术”颇具水分。
比如当下都在卷的800V高压电池,小米直接宣称额定电压达到871V,但本质上仍是800V技术,对用户体验带不来质的改变。
而且要真正发挥800V电池的快充能力,还需充电桩具备超充能力。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此类充电桩并不普遍,这也意味着小米的871V高压平台暂时只能停留在“PPT层面”。
此外,小米会上发布的V8s超级电机,最高转速可达27200转,但要到2025年才有可能投入使用,彼时27200转还会是行业天花板吗?
而在智驾系统层面,小米汽车也无明显创新之处。其自称全栈自研的智驾算法,主要是采用了当下行业主流的解决方案,即BEV +Transformer+占用网络,以及融合了道路大模型。
因此,在技术层面,不论是三电硬件,还是软件系统,小米汽车均无明显优势可言,也无颠覆性的创新之举。此番背景下,小米上市的噱头,恐怕真的只剩下“为情怀买单”了。
除了上述原因,从行业维度来看,小米入局时机之晚,可以说与新能源风口完全错开,没能再一次站在风口之上,小米汽车还能飞起来吗?
而让外界最为关注,小米汽车将进一步加速行业价格内卷的预期,大概率破灭,失去了小米固有的性价比标签,米粉们还能为小米买单吗?
在无内部产品竞争力,外无市场利好的背景下,姗姗来迟的小米汽车,凭什么撑起小米的未来。而在新能源行业加速出清的客观背景下,小米汽车难说不会只是步高合后尘的昙花一现。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雷军的偶像贾跃亭,都是ppT造车高手,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下周回国,一下周定价,都是遥遥无期。和遥遥领先形成鲜明对比!!!
黑子
雷管赶快冲击高端
把会和吗去掉[笑着哭]
有可能是问界,因为现在消费者不傻了。
黑子下点功夫,估计给到价了[得瑟],下一个是小便[抠鼻]
雷总割完最后一波韭菜就退休了,大家要支持
你想多了[好生气][好生气][好生气][好生气]
高合高合乌合之众能与小米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