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战争,谅山战役究竟有多惨烈?老兵直言,回想起来腿都发软

德闲说历史故事 2025-04-10 04:08:39
引言

谅山有多惨?老兵一个词就总结了——腿软。不是怕,是炸点太密、雾太浓、高地太陡、子弹太多。

那一仗,山是烧红的,地是滚烫的,城是拼出来的。仗打完,连“胜利”两个字都不敢喊得太大声,怕吓着自己。

谅山不是馅饼,是带刺的铁锅盖

1979年2月27日清晨,广西方向炮声一响,攻打谅山的战斗正式打响。这地方不是普通城市,它向北能扼守通道,向南就是越南首都的门户。

它是越南北方距离中越边境仅18公里,距离河内130公里的军事咽喉。而中国军队派出的主攻部队,是第55军,外加54军162师、43军部队和50军148师,总兵力约8万人。

对手呢,是越南“金星第3师”,这支部队号称“越军精锐”,从抗美战场一路打出来,下辖12团、141团、炮兵68团等,个个都曾拿过“英雄单位”的头衔。

谅山外围被扣马山、417高地、巴外山这三座险峻高地环绕,地势险要火力密集,奇穷河从市区中穿流而过,自然地把谅山分为南北两部分,是个“碗底藏刺、城中有沟”的典型防守地形。

当天清晨,中国军队先来了一轮10分钟火力急袭。55军163师487团主攻扣马山,488团冲向417高地,164师491团则负责拔掉巴外山这个硬钉子。

天气不巧,当天雾气浓密雨丝不断,整个战场能见度不足百米,我军部队进攻途中频频撞进越军交叉火力圈。

越军事先在山头布置高射机枪、火箭筒、迫击炮,炮火从高处如瀑布般泼下来,打得人寸步难行。

我坦克部队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突破防线,他们顶上前线吸引火力,步兵则以班为单位疏散推进。

步兵每占一个制高点,就打信号弹,炮兵随即向前200米火力覆盖。这种“信号-炮击-冲锋”节奏,像是在战场上“推梳子”,一寸寸往前压。

谅山一役中,最难打的,要属巴外山。此处越军驻扎了一个营,据守十余个高地,而外围则是埋雷严密。

我491团先用一个营佯攻东面,主力则偷偷绕到西南面,突袭敌炮兵阵地。步兵趁雾排雷翻崖攀壁,双方随即在山头展开近距离对射。

然后,我军迂回夹击主峰,歼灭越军一个营,占领主阵地。

一天打下来,中国军队的阵地上到处都是硝烟、战士们一身泥浆、一身血,但换来了扣马山、417高地、巴外山几个关键阵地。

一场仗打得三路炮兵都打哑了

到了3月1日,谅山外围高地基本被清扫。紧接着,我军三路推进,从北、西、东三面合围谅山北市区。

主力仍是55军163师、164师、165师组成突击集团,火炮300门,围绕大小石山、279高地实施重点打击。

当天上午,大雾仍未散,但丝毫没有影响解放军进攻的态势。随着炮兵一声令下,密集火力如雨而至,仅半小时,谅山北部城区成了一片火海。

越军无法抵抗密度如此大的炮火,这时候不再选择死守山头,而是开始依托市区内建筑、街道构筑火力封锁网,进行逐屋抵抗。

我163师489团为主攻团,正面攻击大小石山,企图打开通往奇穷河大桥的道路。可敌人这边也不是吃素的,火力密度极高。

中国军队多次尝试强攻,连续受挫。为了破局,坦克再次上阵,战士们将坦克推进至500米内,用直瞄火炮压制碉堡火力。

而步兵小群组则沿两翼迂回,用爆破筒、火焰喷射器清除地堡与岩穴。特别是小石山阵地,几乎每个火点都需要逐一“点名消除”。

3月2日上午11时,大小石山与279高地全部被占领,至此,奇穷河以北敌军退路被切断。紧接着,我另一路部队快速穿插至奇穷河大桥,形成合围态势。

当天下午12时,164师491团3营冲入谅山省府大楼,升起中国军队红旗,随后市区要点相继被占,公安局、旅行社、铁路站相继陷落。

此役,光是在谅山市区,我军就使用火炮上万发、坦克数十辆,配合步兵逐街逐屋清剿,整个市区炸得“断瓦残墙、街面成沟”。打到这一步,原定任务已全部完成。

但就在这时,越南嘴硬,不肯认输,死活认为:“谅山没有失守!”理由是:中国军队没有占领“老市区”,即奇穷河南岸区域。

这话一出,战场上火药味再升一级。

跨过奇穷河,敌人心先崩了

3月4日清晨6时50分,解放军再次发起突击。这次目标直指奇穷河南岸的“老市区”及428、391、文庙等高地,势必要让越南找不到一丝借口。

河对岸的防守者,是越军第3师残部,困兽犹斗。我主攻部队为55军、43军,战术是火力覆盖+强渡突击。

只见我军一面组织冲锋舟抢渡,一面用火炮猛轰南岸制高点。雾气依旧,但这回,中国炮兵早已习惯“盲打盲打”,几轮精准火力洗地,把越军防区打成空地。

同时,突击部队以多个小群分散过河,沿建筑、山脚推进,对顽抗之敌展开巷战山战、肉搏战。短短数小时,428、391、文庙三个高地全部失守,越军防线彻底崩溃,伤亡惨重。

至中午11时,中国军队最远推进到谅山以南5公里处,控制整个谅山城区。

这场战役,正面突破,侧翼穿插,水上强渡,多兵种协同,火力密度高,近战频繁,地形复杂,天气恶劣,被称为对越作战中烈度最高、伤亡最大的战役之一。

战士们回想起来,仍然感慨万千:太残酷了,腿软!

战役结束后,55军共歼敌1.3万人,成为全线歼敌最多的部队。而越南第3师几乎全军覆没。越南军队从未设想过会在自己首都门口,遭到如此全面的溃败。

谅山战役的终结,是这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最锋利一笔,写在了河内的阴影边上,也烙在了老兵的记忆深处。

那些穿行在山头、碉堡、街巷的身影,那些被炮火、浓雾、山雨交织出的战场节奏,一声一响,至今犹在耳边回荡。

参考资料:

谅山战役.凤凰网历史.2009-02-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