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亿融资!中国脑机接口行业的崛起与挑战

mgclouds蘑菇晕 2025-02-15 09:14:46

近日,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Stairmed Technology,以下简称:阶梯医疗)宣布完成3.5亿元B轮融资,创下中国植入式脑机接口(BCI)行业最大融资纪录。阶梯医疗表示,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临床试验、新一代技术研发以及医疗级MEMS生产基地建设,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提供强力支撑。

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技术路线上与国际巨头Neuralink的正面交锋,更揭示了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转折点。根据慧博投研报告,全球脑机接口市场预计到2040年将达千亿美元级别,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00亿元。

阶梯医疗官网截图阶梯医疗V.S Neuralink对比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分为三大路径:1、非侵入式(如EEG头戴设备):安全性高但信号精度低,主要用于消费级场景(如游戏、专注力训练)。2、半侵入式(硬膜外电极):平衡安全性与信号质量,国内宣武医院已成功完成临床试验。3、侵入式(皮层内植入):技术门槛最高,但能获取高精度神经信号,适用于医疗刚性需求。目前国内多数企业以非侵入式为主,阶梯医疗选择的是技术门槛最高的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路径,与Neuralink一样,瞄准医疗场景的深层需求。(一)产品方面1、阶梯医疗:作为国内首家完成注册性型式检验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企业,计划2025年启动长期埋植临床试验,2026年推进产品上市注册,致力于解决语言功能重建、运动控制等医疗需求,还将探索智能化协同领域商业应用。2、Neuralink:已完成第一代产品Telepathy的人体植入,能让植入者通过意念控制手机或电脑,下一代Telepathy设备有较大改进,还准备推出Blindsight产品帮助失明患者重见光明。(二)技术方面1、阶梯医疗:核心技术为超柔性电极及微创植入系统,超柔性电极比头发丝还细,仅为Neuralink植入体积的一半,可大幅减少手术创伤风险。2、Neuralink:专注于开发高密度微电极植入系统,初代产品有64个thread,每个thread带16个电极,下一代Telepathy设备拥有3000个channels。(三)核心差异1、技术侧重点:阶梯医疗更注重医疗场景的临床转化,Neuralink兼顾医疗与未来人机交互。2、产业化节奏:Neuralink已启动人体试验,商业化进程更快;阶梯医疗依赖本轮融资加速临床落地。

Neuralink海报图/网络图源业内主要玩家及对比

(一)国际阵营1、Neuralink(美国):技术激进,资本雄厚,马斯克个人IP加持2、Synchron(美国):血管内植入式BCI,避免开颅手术,已获FDA突破性设备认定3、BlackRockNeurotech(美国):核心技术是高密度微电极阵列和脑机接口系统,设备长期稳定性好,已在患者体内成功运行超5年4、MindMaze(瑞士):结合VR与BCI,专注神经康复(二)国内阵营1、阶梯医疗:侵入式技术标杆,临床转化领先2、强脑科技:非侵入式消费级产品(如Focus头环)占据市场3、博睿康、脑陆科技:半侵入式与算法优势4、脑虎科技:完成全球首次基于国产柔性电极技术的“意念传达”试验(三)技术壁垒对比

国内外政策环境对比

(一)美国1、早期大力资助:美国政府在“白宫脑计划”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为脑机接口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产业促进政策:在产业层面,虽没有专门针对脑机接口的产业政策,但整体的科技产业政策,如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间接推动了像Neuralink等企业的发展。3、监管与限制并存:从监管角度,一方面有较为严格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审批流程来确保脑机接口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出于国家安全等因素考虑,2021年12月将34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2022年9月美国商务部审查脑机接口出口是否会引起国家安全问题。(二)我国1、国家战略支持: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将脑机接口列为重点发展领域。2、地方积极推动:北京、上海等地出台产业规划,如《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和《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3、全面引导规范: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脑机接口列入未来产业十大标志性产品,明确要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易用安全产品。

脑机接口示意图/豆包AI生成图未来趋势:医疗突破与消费级爆发

(一)技术突破1、精度提升:融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升信号采集、处理和解码精度。2、设备优化:侵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将更小型化,植入手术更加微创,材料生物相容性提高。(二)应用拓展1、医疗深化:在治疗帕金森病、癫痫、渐冻症等疾病基础上,扩展到瘫痪患者肢体控制、感觉恢复等领域。2、多领域开花:切入教育、游戏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如在教育中实现注意力监测、情绪反馈,游戏中提升沉浸式体验。非侵入式设备在游戏、VR、专注力训练等领域已初步落地,强脑科技等企业加速布局。(三)产业生态1、跨学科合作:神经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等多学科深度合作将更加紧密。2、规范发展:随着行业发展,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受关注,各国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未来十年,脑机接口将重塑医疗、人机交互乃至人类认知的边界,而这场竞赛的胜负,或将由技术深度与伦理智慧的平衡决定

0 阅读:219

mgclouds蘑菇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