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为今天六部门的会议是大红包行情,结果一地鸡毛!只能说且行且珍惜,话不多说,开始今日主题-AI端侧!
一、核心驱动
1、1月23日资料显示:字节跳动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超过1500亿元,主要用于人工智能。
2、OpenAI 计划发布 ChatGPT 新功能 “Operator”:将助力用户完成预订餐厅、旅行规划、购物等实际任务
3、1月23日上午,华为消费业务CEO余承东在视频号上正式宣布,将推出一款名为“小艺”的新应用
4、美格智能伙伴阿加犀联合高通首发内置美格智能基于高通 QCS8550 计算平台开发的高算力 AI 模组 SNM970,可实现完全在终端侧的智能控制和交互
二、AI端侧是什么以及市场行业情况
AI端侧是指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汽车、PC等)上直接运行和处理人工智能算法,而不是依赖云端或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这种技术的优势包括低延迟、高安全性、隐私保护以及实时数据处理
1、行业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与增长:2023年中国端侧AI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39亿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端侧AI正在从高端设备向中低端设备普及,预计到2024年底,全球大部分新发布的智能手机都将具备某种形式的端侧AI功能。
技术成熟度:端侧AI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硬件算力和模型优化方面。例如,高通的骁龙8至尊版、天玑9400、苹果的A18 Pro等芯片均在端侧AI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多模态融合技术正在成为端侧AI的重要发展方向。
企业布局:苹果、高通、Meta、字节跳动、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大端侧AI的布局。苹果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展示了其在端侧AI领域的最新进展;高通通过骁龙处理器和开放工具链构建了强大的端侧AI生态系统
2、场景拓展
传统终端深化:在手机和 PC 领域,AI 的应用不断深化,除了常见的语音助手、影像处理等功能,还在向更智能的交互、内容创作等方向发展,如 AI 创作助手、智能文件管理等。
新兴领域拓展:端侧 AI 在 XR、耳机、音响、电视、自动驾驶汽车、安防设备、智能手表、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正逐步实现落地应用,如智能耳机的语音交互、智能手表的健康监测升级、安防设备的智能监控等。
三、AI端侧未来发展
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端侧AI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智能终端设备数量爆发式增长,为端侧AI提供了庞大的应用载体。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端侧AI市场规模将以超20%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到2025年有望达到数百亿美元。
2. 技术突破与硬件升级
AI芯片性能提升:AI芯片的算力将持续提升,功耗进一步降低,使得端侧设备能够运行更复杂的AI模型。预计未来几年,AI芯片的算力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模型轻量化与优化:通过量化、“剪枝”“蒸馏”等技术,模型将被进一步压缩以适配移动端场景,同时结合算法优化和稀疏计算,降低算力需求。
多模态融合:2025年将成为多模态融合的爆发之年,端侧AI设备将整合文本、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实现更全面的智能交互。
3. 代表性
智能手机与PC:AI手机和AI PC将成为端侧AI的主要载体,预计2026年AI PC在中国PC市场的装配比例将达到80.3%,AI手机渗透率将达到38%。
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设备将搭载更多AI功能,预计全球AI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419.2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207亿美元。
智能家居:智能家电通过端侧AI实现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智能汽车:端侧AI将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座舱的发展,特斯拉等公司正在持续迭代相关算法。
人形机器人:随着机器人零部件产业链的成熟和大模型的引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年迎来商用化突破。
4. 端云协同成为主流
随着端侧算力的增强,模型推理将从云端向端云协同迁移。端侧AI将成为智能设备的核心竞争力,而云端则用于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5. 全球市场共振
2025年,AI端侧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迎来快速发展,国内外市场将形成强化共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端侧 AI 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芯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云服务提供商等将形成更紧密的合作生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端侧 AI 产品的研发和上市周期。
四、受益公司
1. 芯片与硬件供应商
恒玄科技:作为领先的SoC芯片供应商,恒玄科技的6nm芯片技术在端侧AI领域表现出色,其产品广泛应用于AI耳机、智能手表等设备。
晶晨股份:其6nm芯片S905X5系列商用半年以来取得多个国际Top级运营商的订单,预计2025年销量有望超千万颗。
瑞芯微、全志科技:这些企业在SoC芯片领域具有技术优势,能够为端侧AI设备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解决方案。
泰凌微:作为物联网无线连接领域的领先企业,泰凌微推出了针对端侧AI的芯片TL721X和TL751X,支持边缘AI运算。
2. 智能硬件制造商
歌尔股份、国光电器:作为智能硬件的代工厂商,歌尔股份和国光电器在AI耳机、智能手表等产品的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
字节跳动、小米:字节跳动和小米在AI眼镜、AI耳机等领域积极布局,推动智能硬件产品的创新。
3. 应用端企业
豆神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企业,豆神教育积极拥抱AI技术,推出端模一体教育产品“豆神AI”,并与多家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AI教育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微盟集团:作为电商SaaS服务商,微盟集团通过AI技术赋能中小企业,其AI应用型产品WAI已接入多家大模型平台,有望在2025年实现业绩突破。
拓尔思: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供商,拓尔思在NLP技术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其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
4. 存储与PCB供应商
兆易创新、普冉股份:这些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具有技术优势,能够为端侧AI设备提供高性能的存储解决方案。
协和电子、方正科技、广合科技:作为PCB供应商,这些企业在AI硬件领域表现出色,2024年业绩预增幅度超过50%,未来有望受益于端侧AI设备的放量。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 端侧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AI 手机、AI PC、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的需求将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以上均为个人思路,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推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