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鹰击-2015"中泰空军联合训练在世界各国的瞩目下展开。
作为我国新世纪少有的与东盟国家进行的军事合作,这次演习本应成为两国交往的重大进步。
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空军在此次对战中遭遇了挫折,甚至被某些不良媒体报导为惨败。
四年后,时任空军指挥学院副部长的李中华在一次报告会上,向大家披露了这次中泰空战的诸多细节。装备与人员的种种问题,是导致我军当时失利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经过了这次失利的洗礼,我国空军才得以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蜕变,成长为一支真正强大的现代化军种。
中泰交锋
2015年,一则关于中泰空军将要举行联合训练的消息传遍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并非寻常的军事演习,而是我国继上世纪末以来,首次与东盟国家展开的大规模军事合作。
作为美国的军事盟友,泰国与我国关系微妙,双方能够坐到谈判桌前,共商联合演习事宜,足以说明两国交往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中泰两国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但在军事领域的交流却相对有限。
泰国长期以来将邻国视为潜在威胁,一直希望寻找合适的伙伴进行军事演练,以检验自身的军事实力。
而我国当时的主力战机歼-11与泰国假想敌的装备不相上下,恰好成为了泰方理想的演练对象。经过双方的积极沟通,这场代号为"鹰击-2015"的联合训练最终成行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我国空军在此次演习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首个项目中,我军更是以1:4的劣势惨遭失利。
一时间,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导我军"惨败"的消息,甚至出现了"中方全面溃败"的说法。
事实上,泰国空军虽然规模不大,但其装备和训练水平却不容小觑。
此次演习中,泰军派出了先进的"鹰狮"战斗机,这款由瑞典进口的三代半战机拥有优越的性能,不仅在雷达、导弹和电子设备上胜过我军的歼-11和苏-27,在中远程作战能力上更是占尽优势。
反观我军的装备,虽然歼-11和苏-27在近距离格斗中尚有一争之力,但在中远程对抗中却明显处于下风。
除了装备的差距,我军在此次演习中还暴露了不少存在已久的问题。
空战是一项高度依赖团队协作的作战方式,然而我军在配合时却频频出现"各自为战"的情况,相互之间缺乏默契,错失了不少进攻的良机。
再加上我军飞行员实战经验不足,面对"鹰狮"战机时显得束手束脚,在规避导弹和预判敌方行动上捉襟见肘,最终导致我军在首轮交锋中败下阵来。
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泰军在此次演习中展现了北约式的作战方式和娴熟的实战技巧。
得益于长期的训练和实战演练,泰军飞行员对"鹰狮"战机的性能了如指掌,能够充分发挥其中远程多目标攻击的优势。
反思失利
2015年的中泰空战,是我国空军发展历程中一次意义非凡的反思机会。
为了寻找失利的根源,时任空军指挥学院副部长的李中华对这次演习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复盘和总结。
在总结报告中,李中华将我军失利的原因归结为装备和人员两大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双方战机性能的差距。
泰军所使用的"鹰狮"战斗机虽然与我军的歼-11和苏-27同属第三代战机,但在雷达探测距离、导弹射程以及电子设备等方面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这使得"鹰狮"在中远距离作战中如鱼得水,而我军战机则只能依靠近距离格斗来寻求突破。
通过对比双方战机的各项参数,李中华发现,"鹰狮"的雷达反射面积比苏-27小得多,这意味着它更难被我军战机发现和锁定。
而"鹰狮"搭载的先进电子战设备和数据链系统,则进一步增强了其获取和处理战场信息的能力,使其在战场中如虎添翼。相比之下,我军歼-11虽然是重型战斗轰炸机,火力凶猛,但在空战中却不占优势。
李中华指出,我军飞行员在演习中频频出现配合不默契、顾此失彼的问题,暴露出平时训练中团队协作意识薄弱的短板。
面对"鹰狮"的中远程攻击,我军飞行员在规避导弹时显得手忙脚乱,对不同射程导弹的应对方式掌握不足,屡屡"中招"。
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泰军在演习中展现出了扎实的北约式训练功底。他们对战机的优缺点了如指掌,进攻时善于利用"鹰狮"的中远程多目标攻击能力,防守时则充分发挥战机的隐身特性和灵活机动性。
从战机编队到攻防节奏,泰军始终保持着高度默契,配合紧密,让我军防不胜防。
针对演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李中华在报告中提出了详细的改进建议。
他强调,我军必须加快新型战机的研发和列装,尽快缩小与外军的装备差距。同时,要大幅强化飞行员的实战化训练,在演练中更加注重空中格斗、电子对抗、超视
距攻击等实战内容,提高飞行员的应变能力和临场反应。
李中华的报告犹如一记清醒剂,让我军上下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痛定思痛
2017年,第二次"鹰击"中泰空军联合训练再度展开。
在装备方面,我军特意选派了性能更加先进的歼-10B战机参加演习。与歼-11相比,歼-10B拥有更加先进的雷达系统和电子设备,在中远程作战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搭载的先进导弹也大大提升了其制空作战能力。
针对上次演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军在日常训练中加大了实战化演练的比重,特别强调空中格斗、电子对抗、超视距攻击等关键环节。
这些努力很快就在"鹰击-2017"中得到了印证。面对泰军的"鹰狮"战机,我军飞行员沉着应战,充分发挥歼-10B的性能优势,在中远程交战中占据了主动。
凭借先进的雷达和导弹,我军多次率先发现并锁定目标,取得了骄人的战果。在近距格斗中,我军飞行员更是展现了精湛的操控技巧和默契的配合,屡屡化解泰军的攻势,完成了漂亮的反击。
此后的2018年和2019年,中泰空军联合训练成为了一项常态化的合作项目。我军先后派出了歼-10C、歼-11B等多型战机参加演习,展现了我国军工领域的最新成果。
其中,歼-10C更是凭借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多个科目中胜出,赢得了外军的高度赞誉。
通过连续多年的联合训练,我国空军在实战能力和作战水平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如今的我国空军,已经初步具备了应对复杂战场环境的能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蜕变之路
进入2020年代,我国空军开启了一场全新的蜕变之旅。
2021年,我国空军迎来了建军70周年。为了检验部队的战斗力,空军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实战化演练。
歼-20、运-20等先进战机纷纷亮相,展现了我国军工领域的最新成果。在这些演练中,飞行员们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实战背景,不断磨砺出战技能,锻炼部队协同作战能力。
无论是大机群的协同突防,还是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对抗,我军都展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临场应变能力。
同年,我军首批国产隐身战斗机歼-20正式列装作战部队,标志着我国已经跻身世界第四代战机俱乐部。
同时,各型先进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无人机等也陆续装备部队,极大地提升了我军的信息获取和电子对抗能力。
尤其是在无人机领域,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各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不断涌现,为未来的智能化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2年,空军与陆军、海军等兄弟军种展开了一系列联合演习,重点推进信息共享、指挥协同等方面的训练。
在"联合-2022"系列演习中,空军与海军航空兵混编协同,实施对海突击和航母编队防空等课目演练,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海空一体作战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