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这五大谣言,那些刻意抹黑毛主席的人,都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7-24 07:19:03

1976年毛主席逝世,多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他的名字吸引了无数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或是阅读《毛选》或是去毛主席纪念堂和韶山毛主席故居参观,等等,这些都表达了我们对毛主席的深深怀念之情。

当然,社会上也有很多关于毛主席的误传,甚至有很多人造谣给人以迷惑。毛主席纪念馆联谊会秘书长黄建新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这些无边际的造谣,对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名誉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人民的大救星,任何人诋毁毛主席都是别有用心,良心终究会受到谴责。笔者认为,这几个谣言是罪魁祸首。

1.顿顿离不开红烧肉?

毛主席去世后,韶山的一个纪念馆曾展览出一个菜谱,也就是毛主席生前在中南海居住的菜谱,其中几个看起来比较“珍贵”的菜系出现在人们面前,比如“牛排”“煎大虾”“红烧肉”等。

所以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说,那是毛主席在经济困难时期,没有和人民同甘共苦,还一直吃红烧肉。

其实这是严重不符合事实的。

根据毛主席的管家吴连登回忆,毛主席喜欢吃红烧肉这不假,但那时他很少吃,只有在工作很顺利,打仗有胜利的消息才会吃。上世纪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一连几个月不吃肉,更不可能有“大虾”一类的伙食,平时毛主席吃的杂粮、青菜比较多,几乎每天要吃一个红薯。

对于这点,曾任毛主席卫士长的李银桥有很高的发言权,他说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不仅自己不吃肉,连孩子吃一块饼干,他都不让。

有一次李讷饿得不行,一个卫士就偷偷给李讷带了一包饼干,毛主席得知后对这个卫士批评了很久,说:“别人的孩子可以饿着,我的孩子怎么就不行!全国人民有困难,我们要共渡难关。”

60年年代,陕西省委书记陶鲁笳听说毛主席七个月未吃肉,便送来了四只剥了皮的羊,毛主席知道后很生气:“陕西人民都有饭吃吗?你把羊带回去给人民吃,再给我写个检讨来!”

以上种种事实表明,毛主席在60年代的生活非常艰苦,即便是平时,毛主席也是一直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作风。

而那份有“牛排”的食谱,实际情况是毛主席出访苏联后,想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和中国的不同,所以偶然把他的“四菜一汤”其中一个换成西餐,所以那些造谣者完全是断章取义。

2.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是秘书代写?

2009年,有人在一个论坛上发表帖子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其实是胡乔木创作的,写的煞有其事。这个帖子说,《沁园春·雪》是胡乔木原创的,毛主席仅仅改动了‘原驰腊象’中的‘腊’字,之后占为己有,直到毛主席去世后,胡乔木才站出来澄清。

另外还有人强加解释,说这首词是胡乔木1942年创作的,毛主席于1945年发表,当时胡乔木是刘少奇的秘书。

这个帖子一发,引发轰动,大家纷纷疑惑,毛主席是诗词大家,文采斐然,怎么会让秘书代写呢?而且,《沁园春·雪》是绝世名词,这些造谣者到底是何居心?

笔者经过查资料,发现这件事根本子虚乌有,证据有二。

第一就是,以胡乔木的才气,他根本写不出《沁园春·雪》。胡乔木有才,这点毋庸置疑,1930年胡乔木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来到延安,因为在《中国青年》上的一篇《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吸引了毛主席的主意,随后毛主席让他当自己的秘书,一干就是20年。

但是在后世留下的资料中,从来没有过胡乔木会创作诗词的记载,也就是说,胡乔木写文章是好手,从来没有在诗词上有过较高的造诣,一个从来不写诗词的人,不可能突然写一个绝世名词,难道他是天才吗?

当然,笔者没有恶意评价胡乔木先生的意思,只是说,这件事从这个角度看不成立。

另外第二点,有记者曾询问了胡乔木的女儿胡木英,胡木英表示,沁园春一词绝对不是胡乔木写的,她说“父亲1940年才来到延安,根本没有参加过长征,哪里会写出如此俯瞰江山的诗词。”她还说,“我父亲写不出那种大气磅礴的气势。”

根据胡木英介绍,胡乔木是个秘书,他的性格就是大多数文人的性格,一直都是安静腼腆,平日很少说话,即便是对待妻子孩子,他也是经常一个人待在办公室,所以从这点来说,他和毛主席的性格就形成鲜明的对比,和那首词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外胡木英还说,胡乔木平日很少写诗,退休后才才开始研究诗词,所以说胡乔木1942年就写了如此惊天的诗词,明显和事实违背。

另外还有一个佐证,有人说,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的意境基本相同,谁要证明《沁园春·雪》是自己写的,先要证明《沁园春·长沙》是自己写的。

3.毛主席只看京剧不看话剧?

1992年国内出版了《毛泽东的早年和晚年》一书,其中有一段写道:

毛泽东好读历史人物传记和笔记小说,尤其《红楼》、《水浒》、《聊斋》、《三国》常读不厌(很少读外国小说,只看京剧不看话剧),把它们当做历史当做阶级斗争史来读,从中了解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从中关注中国农民的理想。

这段话一出,就让很多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毛主席只看京剧不看话剧?到底有何偏见?再加上毛主席很喜欢看京剧的这个事实,因此,这问题就引发了文艺界对毛主席的一些错误的理解,认为毛主席不重视话剧发展,其实毛主席并非如此。

毛主席其实非常喜欢话剧,并且关心和支持话剧的发展。

《毛泽东论文艺》一书中记载,1942年八路军120师政治部演了一出话剧,其中有《晋察冀的乡村》《求雨》等,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空来观看,结束还给负责人写信说,以后要多演这样的话剧。

后来毛主席在陕北时和文艺工作者谈话室,还曾观看了话剧《把眼光放远点》等,他还专门写了观后感。

1963年,南京军区话剧团创作演出了《霓虹灯下的哨兵》,是以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改编的,从3月份一直演出到5月份,毛主席由于公务繁忙没有看上,于是在11月毛主席专门到怀仁堂看这部话剧,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亲自走上舞台,和演员们握手合影,他夸赞说:“写得好,演得好,这个剧要给两会代表们看看!”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话剧也是非常感兴趣的,那些说毛主席“只看京剧不看话剧”的人都是在胡说,毛主席一直很关心文艺事业。

4.毛主席打仗靠《孙子兵法》?

西方人在研究毛泽东时,一直有个疑问,毛泽东没有学过打仗,为什么会创造那么多军事奇迹?尤其是“四渡赤水”。

对这点,毛主席自己曾说过:“我这一辈子,最多的就是打仗,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会打仗,一共打了22年。”(出自毛主席1963年对哥伦比亚工学农代表团的讲话。)

但是有人说,毛主席打仗靠的《孙子兵法》,这个说法其实是来自于遵义会议上凯丰同志对毛主席的不满情绪,这件事也是事实存在,毛主席在60年代给干部们讲话时还说过这件事。

当时凯丰和博古对毛主席“会打仗”这件事嗤之以鼻,博古说“毛泽东上井冈山那一套早就不管用了!”凯丰说:“你毛泽东打仗有何高明之处,无非两本书,一本《孙子兵法》,一本《三国演义》”毛主席当时还怼了他一句:“那你说说,孙子兵法有几章几节?”

那么问题是,难道毛主席打仗真的靠《孙子兵法》?当然不是!毛主席自己说过,“打仗哪能靠着本本打!”

笔者认为,毛主席打仗厉害,除了他自己说的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军事策略外,还有一点就是军事天赋,毛主席没有学过打仗这是事实,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天赋,就算你打50年也不一定可以学会。

所以说,毛主席的军事天赋,坦白来说,虽然有后天边打边学的成分,也有毛主席他阅读了大量的军事著作,比如类似《孙子兵法》的兵书,但从小就有用兵天赋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5.存款几百万,从不缺钱花?

毛主席逝世后,毛主席的一份稿费名目被人知道,稿费的数目很大,所以很多人就说,毛主席不缺钱花,其实这也是胡乱造谣。

毛主席的稿费大部分都是《毛选》以及他发表的文章和诗词所得,他从来没有乱花过一分钱,这份稿费他一般都是在接济别人时才会动用,去世后,更是没有留给后代。

而他自己平日的生活开支,完全靠的自己的工资。

很多人可能不信,根据毛主席的管家吴连登回忆,毛主席的工资是每个月610元,1958年以后,国家经济困难,毛主席带头把工资从一级降到三级,变成404.8元,一直到毛主席逝世,他的工资载没有变过。

从毛主席的工资开销上可以看出,其中党费10元,房租84元,还有孩子的学费,以及照顾李讷阿姨的费用,取暖费等,每个月固定支出200多元,另外买菜吃饭等,也要从这里面扣出,还有毛主席抽烟喝茶等,都在这里面。

毛主席吸烟多,每个月吸烟几十元,还有喝茶,每个月还要喝1斤多甚至2斤多茶叶,比如毛主席去人民大会堂开会,喝一杯茶临走要给2角钱。

甚至有时候工资都不够,还得从下个月支出,也就是说,每个月都要“拉饥荒”,这点吴连登都有证据表明,所以说毛主席关于经济上的谣言都是编造的。

关于毛主席的遗产,毛主席逝世后,他的120多万元稿费全部交给国家,后来经过有关部门安排,给了他的子女(李讷、李敏、毛岸青)每人分到8000元。

结语:我们怀念毛主席,不仅是因为他是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以及留给我们那些伟大的诗词,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都体现了他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让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敬仰和怀念,他如高山,如大海,如日光,指引我们前进。我们在阅读历史时,尊重事实,就是对他老人家最大的怀念。

4 阅读:138
评论列表
  • 2024-09-10 11:49

    小编其心可诛!!我们都没有这么认为,我们都坚决拥护毛主席。小编却故意写出来,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小编必须坦白说明自己的问题

另子维好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