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福建,原来是这样!1860年—1949年福建各地老照片

过隙弹指间 2025-02-24 15:36:54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除了沿海的狭窄平原以外,其余多是山地,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耕地稀少。

地形图

福建有曲折漫长的3752公里海岸线,居全国之首。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福建海边,遍布深水良港。

人文图

宋代,福建泉州就成为了“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了近代,福建的马尾船厂,推动了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近年来,依靠海洋运输优势,和人们的拼搏精神,福建迅速发展起来。

那么,山多地少的福建,在旧社会是什么模样的呢?为此,笔者搜集了1867-1949年间,福建各地的一些老照片,带大家一探究竟!

福州港

△1909年的福州港。福州港由闽江河口港和海港共同组成,照片中的福州港,拍摄于闽江入海口附近,港湾里停靠着数不清的木帆船,一眼望去,千万根桅杆直插天空,蔚为壮观。

福州古城

△1870年的福州城俯拍。福州古城内的房屋叫做“古厝”,侧面的“山墙”像马鞍一样卷曲,屋檐从中间向两边翘起,形成了一个很自然的弧度,像是一个“几”字。照片中左右各有一塔,分别是福州乌石山上的乌塔,和白塔寺的定光多宝塔。

厦门日光岩

△1880年的厦门鼓浪屿日光岩,日光岩下面,建有几座精美的西式建筑。日光岩海拔92.7米,是鼓浪屿的最高点。站在日光岩上,可一览厦门鼓浪屿全景,美不胜收。

厦门打字石摩崖

△1871年的厦门打石字摩崖,崖石下面,一位船夫正划着船,观赏着崖壁上明代的“百字临江”刻字。每一个字,都比下面的人小不了多少,不知道当时的人,是怎么刻上去的。

福州圆山水寨

△1876年的福州圆山水寨,位于闽江入海口的大屿岛上,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水寨,水寨带垛口的城垣,顺着山势盘旋而上,远远看去,像是一条巨龙。

漳州威震阁

△1867年的漳州威镇阁,位于漳州古城东南角的城墙之上,共三层,因每层的屋檐和墙面都有八面,因此又叫“八卦楼”,始建于1572年,至今仍在。

龙文塔

△1909年的漳州龙文塔,始建于公元1535年,位于漳州古城外的龙文山上。画面中,这座7层的龙文塔,比龙文山还要高,塔边的田地里,农人们正在劳作。

别墅群

1900年,鼓浪屿边的一片西式别墅群,由于鼓浪屿边景色优美,当时吸引了很多人,在此建造了这片古代的“海景房”。

鹿耳礁

△1871年,厦门鼓浪屿的鹿耳礁 ,鹿耳礁是鼓浪屿海边的六块巨大的石头。

罗星塔

△1909年的福州罗星塔,位于闽江入海口的罗星塔,因为处于福州港附近,罗星塔成为了福州古代的航标,外国船员一看到罗星塔,就知道中国到了,所以罗星塔又叫“中国塔”。

金山寺

△1909年的福州金山寺,位于福州闽江中的一块巨大的石头之上,始建于宋代,寺内的塔殿楼宇,和旁边的一棵歪脖子树,共同倒映在清澈的闽江之中,美轮美奂,让人心醉。

兴化古城城楼

△1915年的莆田兴化古城楼,出了城楼,就是一条宽阔的护城河,城楼一侧,有一条窄窄的小桥,供人们通行。

兴化古城城墙

△1915年的兴化古城城墙,城墙外面,到处都是树木和蔬菜,城墙的每一个垛口,都看的清清楚楚,像是一条蜿蜒前行的龙,穿梭在绿树丛中。

延平过街楼

△1929年,南平市延平城边的一座过街楼,楼上晾满了衣服,这座三重翘檐的庞大建筑,底下却是用多根木桩支撑着,让人大开眼界。

明翠阁

△1929年,南平市延平县的明翠阁,建于凤冠岩的悬崖峭壁之上,建溪从明翠阁下流过,在前方汇入闽江。

站在明翠阁上,山水近在眼前,美不胜收。辛弃疾曾经从这里经过,并将其写在《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一词里。

三都澳港湾

△1909年的宁德市三都澳港远眺,山岛回环起伏,把风浪避于港湾。三都澳港也叫宁德港,位于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点处,是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

十八坊

△1902年,宁德古城北门外的十八坊。十多座忠孝节烈牌坊,蜿蜒排列在古官道上,十分壮观。

洪水

△1947年,龙岩水灾时的场景,整个街道,都已经被大水淹没,旧社会缺乏救援力量,一场洪水,对当时的人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三明古城

△1930年,三明古城内的一条河流,从街巷里穿过,一座石桥,横跨在河面上,船夫划着小船,从桥下穿过。

梯田

△1923年,福州乡下的梯田,建于一座座山坡丘陵之上,由于福建山多地少,勤劳智慧的福建人,在山坡上开垦出了一片片梯田。

远远看去,一条条灌满水的梯田,像是一条条白练,铺在山坡上。

耕地

△1923年,福州乡下的一块水田里,一个男人正扶着犁,用水牛犁地,听话的儿子,跟在他的后面学习。

镇海楼

△1925年的福州镇海楼,位于屏山之上,始建于公元1371年,为福州古城的制高点,站于楼上,可览福州古城全貌。

华南虎

△1930年,宁德的一处草坪上,一个外国小孩,正在玩一只在宁德山里捕获的华南虎幼崽。

礁溪瀑布

△1920年的宁德礁溪瀑布,位于连江县的山岭之中,远远看去,像一道银河,倾泻而下。

开元寺双塔

△1909年的泉州开元寺双塔。东面的叫做镇国塔,始建于公元865年,西面的叫做仁寿塔,始建于公元916年。

双塔是木塔向砖石塔过渡的名作,两座塔的结构,斗拱翘檐,看起来和木塔并无二致,却是石头砌成的。

福建水师提督衙门

△1880年的福建水师提督衙门,在当时厦门古城的中部,是水师提督工作的地方。

古谯楼

△1914年的莆田兴化古谯楼,始建于公元983年,是当时的兴化古城子城(内城)城楼,至今仍在。

闽江

△1900年,福州段的闽江。宽阔的闽江上,行驶着各种各样的船只,闽江水缓缓流淌,养育了“八闽之地”的人家。

这些福建的老照片,让我们得以穿越时光的长河,看到福建各地,从前的模样,那些旧时光里的山水人文,让我们目光所及,皆是感动。一路走来,沧桑百年,如今旧貌换新颜。

83 阅读:20160
评论列表
  • 2025-02-25 19:46

    八闽,即古时八府城。如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邵武府、建州府和延平府

    吾乃江东小霸王孙伯符 回复:
    建宁府
  • 2025-02-25 14:08

    八闽是后来泉州与漳州划了一部分土地组合成厦门市

  • 2025-02-25 16:19

    以前没有工业废水,都是山清水秀,全国那里小河都有鱼人口适应,在也回不去了,14亿人口不用说吃饭,喝水一天也是天文数字,中国人口最好和美国人口差不多,可以把剩下钱,发展武器和航天,人口多就是负担…

    张凯旋 回复:
    还有,如果今天中国如果跟美国一样三亿人口,那中国也没有资格跟美国叫板了。
  • 2025-02-25 09:57

    福建有9个城市,为什么一直叫八闽之地

    仔仔 回复:
    宋朝将闽地划分8个行政区域,自此有八闽的说法并沿用至今
    后知_后觉 回复:
    厦门1935年才成立的不是旧日八闽1980成立特区所以你看到就成9个地区
  • 2025-02-25 15:47

    三明石桥不知是那座桥。图片太模糊了,认不清

    花花君 回复:
    三明市没有历史,就是建国后成立的,底下的县城历史都比三明悠久
    迷途知返 回复:
    像是宁化的寿宁桥
  • 2025-03-01 04:47

    小时候听奶奶讲:深夜老厝门口的狗被从山上下来的老虎叼走了好几条,那会对老虎的印象开始非常非常的深刻。91年的家乡南安市。

  • 2025-03-01 09:36

    福建多山,还是石头山,耕地少,土壤薄,靠海,跑个高速不是上坡下坡,就是隧道桥梁,福建幸亏靠海,不然真没啥搞头。

  • 2025-02-24 20:40

    1930年没有三明。

    亮剑 回复:
    那个时候的这个地方现在叫三明[呲牙笑]
    因何得偶 回复: 亮剑
    三元
  • 2025-02-27 20:07

    胡说八道 那个时代的福建贫困潦倒。

  • 2025-03-04 10:48

    福建以前就是穷。没办法生存,才那么多到海外打工,也就是现在的华侨!

  • 2025-03-12 01:28

    都说蜀道难,解放前福建比谁都难

  • 2025-02-24 17:31

    福建的发展 应该感激海外侨胞

  • 2025-03-04 17:17

    金山寺很漂亮

  • 2025-03-24 18:02

    一出门就能看到山的地方[doge]

  • 2025-02-24 18:23

    泉州的东西塔还在吗?

    驿栈听雪 回复:
    在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开元寺里,有空来看看,大胸弟。
    亮剑 回复:
    都在呢
  • 2025-02-24 23:05

    那些古建筑现在保留的还剩多少?

  • 2025-02-26 14:39

    [点赞]

  • 2025-03-11 23:05

    搞毛线啊 一张发洪水的照片就说是龙岩[抠鼻]

  • CU 2
    2025-03-28 17:15

    那年代有三明吗

  • 2025-03-03 21:53

    那个斗虎的,是在三都岛福海关

  • 2025-02-25 05:54

    博主,泉州的历史图片怎么这么少,只有一张开元寺的东西塔,泉州好歹也是历史悠久,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明城市,具有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美誉之称

  • 2025-02-24 18:44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南宋·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绍熙四年八月(1193)至五年七月,辛弃疾于福建安抚使任上作。

  • 2025-02-25 00:15

    宁德的十八坊早被推倒了……[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