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是个大家关注的话题,一般分为两个说法,一个主张派,一个反对派。
我们先说说主张派的观点:
1.亲戚需要礼尚往来,越走越亲。
2.本身主张派个人就是注重情感的人,喜欢社交的
3.在道德上认为不走亲戚,不认亲戚就是薄情寡义之人,不值得交往
4.他们认为人多力量大,亲戚要团结,家族感比较强烈
5.这部分主张派的人大部分是长期在老家发展的,大小事情少不了亲戚之间的相互帮助,相对感情基础更加浓厚
主张派的观点大致也就这几点,我们在说说反对派的观点
1.常年在外工作,回家也没什么话题,也没什么人情互换
2.一年回家一次,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走亲戚上面,想在家里多呆呆,串串门,和想见的人聊聊天
3.吃流水席,今天你家,明天我家,光是准备就得一天,吃完收拾还得半天,相当浪费时间
4.去的时候还得买节礼,两瓶酒,一箱水果,根据地方吧,大概300-500,买的太差,走了还被说
5.坐一起就是聊今年效益怎么样,挣了多少钱,说少了吧,自己没面子,说了吧,又害怕被误会在吹牛,甚至来个,明年也带下我,都不指导怎么接话了。

所以,两个派别我认为说的都没错,但是作者的观点是这样
1.妈妈的娘家一定要去看,带上节礼
2.媳妇的娘家一定要去看,带上节礼
3.其他兄弟姐妹,叔叔这类的亲戚就没必要去了,可以年前简单的在一起刷个火锅之类的,没必要带上节礼来回了,省的时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