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总统权力之前,拜登对华提出两个要求,中方送给美方两句话

繁花史阁 2025-01-18 10:19:10

美国总统拜登在国务院发表了任内最后一次外交政策演讲。这场演讲中,拜登直言不讳地向中方提出了两项要求:解决所谓“产能过剩”问题,以及禁止中方利用先进技术和敏感信息攻击美国。

拜登政府一再强调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对全球市场构成威胁,实则是在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对抗中国的经济扩张力,这背后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高度警惕。

拿钢铁行业来说,中国长期以来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十多年前,全球钢铁市场供需关系紧张,中国的大规模生产无疑拯救了整个行业的衰退。

可随着中国钢铁出口量激增,欧美国家却又开始抱怨所谓的“价格倾销”和“不公平竞争”。

拜登政府借用“产能过剩”这个术语,实际上意在进一步巩固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约束。

归根结底,问题并不在于中国是否真的存在“过剩”,而是这些“过剩”产品削弱了美国产业竞争力。

这种策略不仅限于钢铁行业。光伏、铝制品、电动车电池等新兴领域,中国的技术和产能同样令人瞩目。

光伏领域,中国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令欧美企业难以匹敌,而这些企业却在本国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依旧难逃破产命运。

自己不争气还能怪中国,这就是西方世界的逻辑。

再看所谓的“先进技术和敏感信息”的议题。

拜登在讲话中提到“中国利用先进技术攻击美国”,这无疑是在为科技冷战增添新筹码。

从芯片到量子计算,再到人工智能,中美科技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而所谓“攻击美国”,听起来更像是个口袋罪,什么都能往里套。

现实中,全球范围的网络攻击早已无国界可言。

斯诺登揭露的棱镜计划,早已让世界见识了美国政府在网络情报收集领域的广泛触角。而如今,美国却频繁指责中国的“网络间谍活动”,做人可不能这么双标。

更有趣的是,拜登政府在一边指责中国技术威胁的同时,另一边却对自己国内的科技企业施压,要求他们将供应链迁出中国。

在个问题上,美国始终将道德论调置于技术竞争之上。

他们指责中国的技术扩张是“非民主的”,是“威权国家的工具”。

这种论调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技术从来没有纯粹的意识形态属性。无论是硅谷的创新,还是中关村的突破,技术的核心驱动力都是需求和市场,而与政治无关。

面对美国的无端指责,我国驻美大使呼吁美国及时纠错,并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吹风:“过剩”的不是中国产能,而是美国的焦虑。

几十年前的冷战思维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国际合作,两国之间如果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对谁都没有好处。

2025年,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重重挑战,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供应链瓶颈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拜登政府通过施压中国,实际上是希望在经济困境中寻找一个“替罪羊”。

从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到拜登时期的科技战,利用中国议题转移国内矛盾,早已成为美国政客屡试不爽的手段。

在全球格局快速变化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的要求都注定无法奏效。

1 阅读:110

繁花史阁

简介:环球资讯站,聚焦时事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