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票房仅763万,口碑扑街,2025年春节档“大烂片”出现了

鲸禾影视 2025-02-14 03:13:26

在这个春节档期的电影市场中,各影片的市场表现呈现出惊人的两极分化现象。

截至最新统计,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闹海》已创造100亿元票房神话,持续刷新内地影史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片成功进入全球票房角逐,目前正对影史桂冠《阿凡达》发起冲击,其国际影响力为国漫发展树立全新标杆。

相较于这部现象级影片,陈思诚执导的悬疑系列新作《唐探1900》以稳健走势收获30亿预期票房,展现了成熟IP的市场续航能力。

然而并非所有制作都能取得预期成绩,乌尔善执导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因特效质量与叙事节奏问题遭受批评,续作超越前作已无可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徐克执导的新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下简称影版《射雕》)遭遇滑铁卢。

该片上映两周累计票房6.36亿,单日票房已降至763万元,其市场表现不仅难敌《哪吒2》的票房零头,甚至不敌低幼向动画《熊出没·重启时空》。

从当前2.7%的排片占比来看,这部投入巨大的商业制作恐将成为年度票房亏损典型案例。

日票房仅763万,口碑扑街,《射雕》也成了2025年春节档“大烂片”。这部被外界抱有较高期待的影片,问题出在哪?

01

经典改编的三大败笔

武侠宗师徐克此次操刀金庸经典,本该是珠联璧合的合作,实际呈现却暴露了三大结构性缺陷。

首要问题在于视听语言的失衡。

曾经开创《新龙门客栈》动作美学的导演,在本作中过度依赖CG特效营造视觉奇观。

华山论剑的宗师对决竟演变成元气弹式的光波对轰,武林高手的过招沦为动漫式能量碰撞,这种背离武侠本真的设计直接消解了动作场景的观赏价值。

剧作改编同样不尽人意。

原著百万字体量被强行压缩成两小时叙事,导致核心情节支离破碎。

从江南七侠殒命大漠到郭靖得授降龙十八掌,关键情节皆如走马观花。更令人费解的是,制作方刻意强化三角感情线,将家国情怀简化为俗套多角恋,这种舍本逐末的改编策略彻底割裂了金庸武侠的精神内核。

选角与表演层面争议更大。主演肖战尽管在服化道设计上刻意做旧,但其表演仍停留在偶像剧模式。

面对黄药师时的木讷迟钝,与黄蓉互动时的刻意疏离,都难以展现原著人物魅力。特别是与83版黄日华的经典演绎对比,新版郭靖的塑造明显缺乏灵魂。

02

流量效应的双面性

制片方选择流量明星担纲,本质是种风险对冲的市场策略。

影片预售阶段确实依托主演号召力斩获1.2亿预售佳绩,粉丝群体的应援更营造出冲击春节档冠军的假象。

然而,当核心观众群体入场后,真实口碑迅速撕裂市场泡沫。

这种现象印证了当代影视市场的深层变革:单纯的粉丝经济已无法支撑大体量商业制作。

以《射雕》为例,其48.7%的观众画像集中于18-24岁群体,与合家欢观影主力存在明显错位。

当影片质量难以满足大众期待,即便有650万条话题讨论量也难以扭转票房颓势。

值得行业警醒的是,本片在专业影评人中的差评率高达82%。

中国电影家协会最新调查报告指出,56%的受访者认为"选角失当"直接影响观影决策。

这也解释了为何同档期《第二十条》能在排片劣势下实现票房逆袭——优秀的剧作质量始终是市场突围的终极武器。

03

从制作规格看,《射雕》本具备冲顶市场的所有要素:1.5亿预算构筑的精良制作,徐克四十年武侠片经验加持,再加上金庸IP的全民认知度。但实际市场反馈证明,忽视创作规律的作品注定难获认可。

目前该片在专业平台的评分持续走低,其单银幕产出已降至2800元/场,后续票房恐难突破7亿门槛。

这个残酷现实给行业敲响警钟:当市场回归理性,唯有用工匠精神打磨内容,才能真正赢得观众认可。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 2025-02-14 09:50

    徐克应该拍动画版的射雕!动画人物不会面瘫!为流量量身定做狗血感情戏是败笔!大屏幕是试金石,更是照妖镜,邪教徒一般粉丝救不了只会面瘫的流量,他与绝望的文盲一样,都不是演员,扶不起阿斗!饭圈只能是票房坟墓!

鲸禾影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