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鱼水情

武桓社会趣事 2025-02-08 12:36:40

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下午我到市退伍军人事务局开2025年第一批恩施市“双拥企业”授牌仪式。我们州妇幼保健院是被授牌的单位之一。这是退伍军人事务局经过多方商讨、召开党组会后的共同决定的,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保健院以白衣为甲践行拥军承诺,为退役官兵家属开辟绿色通道,用医疗温度守护着“最可爱的人”的家庭幸福,让他们享受到在我院就医的各种优惠政策。

今天的授牌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要继续当好“三个表率”:一要当好军民融合的实践表率,把企业专长转化为服务国防的实效;二要当好社会责任的担当表率,以更大力度解决军人“三后”问题;三要当好双拥文化的传播表率,让尊崇军人在武陵山区蔚然成风。让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续。

在历史长河中,军民鱼水情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从古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慷慨,到今日"青春许国,热血铸剑"的担当,拥军不仅是家国情怀的延续,更是社会对奉献者的深情回馈。

我记得读书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为新兵战士送行,我们好多小学生、中学生一排排站在六角亭的街道两边,热烈欢呼着戴着大红花的新兵战士从我们面前经过,那场面非常热烈,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清清楚楚。还给老山的战士写信,我还曾接到过他们的回信,那时候多么激动啊!我记得那时候还有女同学因为和军人长期书信往来从而最终走到一起的。

现在看来学校组织我们学生为军人写信,看似简单的举动,实则是情感的双向奔赴。学生用稚嫩的笔触表达敬意,从纸短情长到心灵共鸣。而军人的回信则传递出刚毅背后的柔情。民众的每一份关怀都成为他们坚守的力量。书信承载的不仅是文字,更是社会对军人价值的认同与精神共鸣。

过年期间,我们一家人西藏拉萨旅游了几天,在当地餐馆、民宿看到许多留言本,翻阅这些留言后发现不少人非常崇拜军人,不少女孩子将军人列为择偶首选,敢于承担大部分家庭责任,为军人家庭无私奉献。这种选择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投射,更是对军人牺牲精神的集体致敬。

我的公公也是行伍出身,从铁道兵到保卫科干警,在部队整整工作了二十四年,我婆婆在麻纺厂工作,在家悉心服侍瘫痪在床的老人,将公公的父母送终后才带着四个孩子跟着他转战南北,在河北南平、福建顺昌、江西等地都住过。婆婆为家庭付出了太多,公公为了减轻婆婆的负担,后来放弃升任副团级干部的机会,以正营级干部转隶到地方,在检察院也发挥了一个军人的优良作风努力工作,为地方的检察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国家从制度层面加大拥军优属的政策,通过征兵政策优化、军人权益保障等措施,为拥军提供坚实后盾。例如,2025年征兵公告强调"多征集高素质青年",并优先批准烈士子女等优秀青年入伍,彰显对军人家庭的关怀 。

同时各地推出的军人优先政策、荣誉表彰机制,如"国家勋章"获得者的感人事迹,进一步强化了军人的社会尊崇感。这些举措不仅维护了军人尊严,更激发了全民爱国拥军的热忱。

而且我们整个社会形成了拥军文化,它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古有"万里长城"凝聚民族合力,今有影视作品《山花烂漫时》等以艺术形式展现军人风采,让拥军情怀突破时空界限,在新时代青年中引发共鸣。

拥军,是刻在民族基因中的信仰,亦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无论是书信中的稚嫩笔迹,还是择偶时的坚定选择,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军人的奉献需要被看见,军人的价值需要被铭记。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当青年一代将拥军情怀融入血脉,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必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0 阅读:0

武桓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