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刷屏全网,人民币为何会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又为何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倒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机遇?
最近,一则关于人民币的好消息直接冲上了热搜第一,刷屏全网,即人民币成为了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提速,这主要原因当然和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官方各种政策推动的成效密不可分,但兰姐今天要说的则是两个背景:

一是,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担忧情绪上升,美元防线面临崩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就冻结了俄罗斯的海外主权资产,美国这么粗暴的行为,让国际社会对美元体系产生了质疑。而在特朗普上台后,他又通过种种行动向各国证明了他的不确定性,坐实了各国对美元体系的质疑。而最近美国股债汇“三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国或主动、或被动的远离美元资产。美媒就爆出这么个消息,说美债收益率之所以飙升,是因为有一家日本银行抛售了美债。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美国债务的问题,只要美国无法处理债务这个“瘤子”,美国经济就随时可能崩盘。出于风险管控的原因,各国自然要减持美元资产,避免在美债雪崩时,因为手上有大量美元资产而成为美国的“接盘侠”。可以看到,日本首相石破茂就公开表示,自己并不认同不断对美妥协、寻求和美国尽快谈拢,是好的做法。潜台词就是日本拒绝全盘接受,还是要和美国讨价还价的。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最忠实的盟友,可石破茂依旧如此态度,就更别提其他的非美国盟友国家了。

当各国都在减持美元资产后,也就引申出了第二个背景,各国都在尽可能推动本币的国际使用。可以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互相帮忙,在贸易和投资中尽量用本国货币结算。比如金砖国家,印度和俄罗斯就用卢比卢布交易,在中俄的能源交易上,人民币结算也占了大头。本币结算,既是为了本国金融安全,也从客观上加速了“去美元化”进程。当美元支付走弱,空出来的交易份额自然会被其他货币所抢占,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就不奇怪了。

事实上,从当前局势来看,未来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货币上的排名,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为什么?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欧盟27国推向了中国这边,这就会给人民币提供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近段时间以来,在特朗普的疯狂施压下,欧洲国家终于反应过来了,现在的关键不是随美起舞“全力抗中”,而是“联中自重”。如果中国与欧洲彻底断绝往来了,那特朗普会高兴,这意味着毫无防务能力的欧洲会更加担心俄罗斯的威胁,在美国眼里,欧洲也就成了不会背叛、予取予求的软柿子。相反,如果中欧之间能“抱团取暖”,那欧洲自身的份量就会增加,美国也不得不考虑惹怒中欧两大经济体的后果。
可以看到面对自身利益,欧洲最终还是做出了正确选择,中欧关系大为改善,一位又一位欧洲高官主动访华,拉近中欧包括经贸在内的关系,中欧之间的电车贸易分歧也迎来了解决契机。中国和欧洲如果能强强联手,不光中欧双方可以直接受益,还可以为全球格局带来新的变化,辐射国家也能享受到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