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都是新手,对于宝宝一些发育的异常,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因为这些观念或行为,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比如有的宝宝显得比较“老实”,对于小宝宝而言,有时不是什么好征兆;比如小时候活动少、面部缺乏表情、很少哭闹……
没有经验的年轻的父母会认为孩子很“乖”,殊不知孩子在“乖”的假象下,可能隐伏着智力低下的疾病,父母对于小儿的生长发育一定要保持一颗警惕的心,不要被蓬勃的母爱所迷惑,甚至于一厢情愿的假想,错过发现宝宝发育问题的最佳时机而留下遗憾。
下面说一下孩子3岁以下发现下面这些情况很可能是智力障碍的早期信号,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1.睡眠比较多,不怎么哭闹,活动范围比较小,基本上不怎么喜欢外出,喜欢在家里待着。2.宝宝3-4个月还不会笑,不管是父母逗他还是外人亲戚,6个多月仍然不能自然表现出别人一逗就能笑的表情。
3.对外界的感知差,对自己周围的人和物,或者声音,表现得若无其事,没有回应,表情呆滞。
4.满百天抱起不能竖头或竖头不稳,双手仍是握拳状。
5.10个月左右不能坐稳,1岁半还不能独自走路。
6.语言发育落后,1岁半说话哼哼唧唧的,不清楚,不喜欢与人交往。
有些严重的智力低下患儿会出现脑瘫,和癫痫这类疾病,甚至有严重的还会出现自闭症的倾向。患儿长期如此得不得治愈,成年后将会没有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无法自己独立生活,没办法适应社会。
患有智力低下的孩子,智力明显不如年纪一样大的同学,学习成绩跟不上,有些严重的甚至会辍学。常常会被同学嘲笑,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长久下去容易产生自闭的心理,无法正常与人交往。
孩子如果智力低下,没有及时地进行康复治疗的话,那么就会给他们的社会交际、身心健康、人格发展和智力方面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因此当父母发现自己家的孩子说话比较晚,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地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
特别是当父母智力本来有问题的话,大家在要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我们必须要本着优生优育的原则去生孩子。智力低下的诊断应与治疗或干预同时进行,这是多学科综合诊治过程。治疗目的是尽可能使病儿达到生活自理、增强独立性、学会与人交往和社会生活技能。
在影响儿童发育行为的疾病中,智力低下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在医学界,智力低下也被医学专家们列入攻克和研究的范围。
温馨提示:儿童智力低下危害大,家长需警惕!智力低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都会造成影响,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