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老张又住院了,这次是脑中风,怕是熬不过去了……”
你是不是也听过类似的话?好像在很多人眼里,脑中风就像是一道生死分界线,一旦踏过去,就再也回不来。

确实,脑中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可轻可重,轻则肢体麻木、言语不清,重则直接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但真的是这样吗?脑中风意味着生命走到尽头?这里面有很多误区。
今天,我就站在医生的角度,掰开揉碎地讲一讲脑中风的真相。
脑中风=绝症?这可不一定!很多人一听“中风”就觉得完了,觉得这是个“不可逆”的病,一旦得了,人生就彻底没希望了。
但脑中风并不等于绝症,关键要看是什么类型、部位,以及治疗是否及时。
脑中风主要分为两大类:

· 缺血性中风(脑梗塞):占比约70%-80%,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的。
·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占比约20%-30%,是脑血管破裂引起的。
其中,缺血性中风如果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恢复得很好,甚至有些人一点后遗症都没有。
有些人发生轻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短几分钟或几个小时症状就消失了,完全不会留下瘫痪或失语的后遗症。
但如果是严重的出血性中风,情况就复杂了,特别是出血量大的话,确实可能危及生命。但就算如此,并不意味着所有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都没救。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很多过去被认为“没希望”的患者,在及时救治和康复训练后,也能恢复生活自理。
一听到“脑中风”就觉得这人“完了”,真的太片面了。
为什么有人中风后还能活蹦乱跳,有人却瘫痪在床?你有没有发现,有些老人中风后还能正常生活,甚至还能下棋、散步、喝茶,而有些人却再没站起来过?为什么同样是脑中风,差距这么大?
这其实和三个关键因素有关:
1.发生在哪个部位?大脑就像是人体的“指挥中心”,不同的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如果堵塞或出血的地方刚好是控制运动、语言或意识的关键区域,那影响就会很大。
· 如果是小脑梗塞,可能只是走路不稳,但意识很清醒,不影响生活。
· 如果是大脑半球的运动区,那就可能出现偏瘫,甚至无法说话。
· 如果是脑干出血,那就危险了,因为脑干是维持呼吸、心跳的核心部位,损伤严重的话,生命就岌岌可危了。
2.是否及时治疗?脑中风的治疗讲究“黄金时间”,最佳救治窗口是发病后4.5小时内。如果能在这个时间内送到医院,并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恢复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但如果错过了关键时间,脑组织坏死了,那后果就不可逆了。
3.个人体质和后续康复有些人中风后恢复很好,是因为他们身体底子好,康复训练做得到位。脑中风后,康复训练比吃药更重要,如果能坚持训练,很多功能都能慢慢恢复。
但如果放弃康复,长期卧床,那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功能就真的回不来了。
中风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早就“埋下了雷”
很多人觉得脑中风是“突如其来”的,但它早就悄悄在身体里埋下了伏笔。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 高血压:80%以上的中风患者都伴有高血压,血压长期飙高,血管就像老化的水管,随时可能爆裂或堵塞。
· 糖尿病:糖尿病会加速血管硬化,让血管变得脆弱,更容易发生脑梗。
· 高血脂:血脂高的人,血管容易形成“斑块”,一旦斑块脱落,就可能堵住脑血管。
· 心脏病:比如房颤,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如果跑到脑部,就会导致中风。

脑中风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期的“积累”,最终到某一天,血管承受不住了,就“爆雷”了。
中风后还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吗?这个问题其实因人而异。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坚持康复训练,大部分人都能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状态。
康复的关键是什么?
1. 越早开始康复越好:很多人中风后害怕活动,怕“二次中风”,结果长时间不动,肌肉彻底废了,恢复更难。

2. 中风后24小时内,医生就会根据情况安排康复训练,比如简单的肢体活动、吞咽训练等。
3. 科学的康复训练:有些家属觉得“让患者多走走、多活动”就能恢复,但如果没有专业指导,可能会适得其反。有些人走路姿势不对,长期下来反而造成关节损伤。
4. 找专业的康复医生或治疗师指导,效果会更好。
5. 心理调节很重要:中风后,很多患者都会经历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6. 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康复效果,如果患者对未来有信心,愿意主动训练,恢复速度会更快。

说到预防中风,很多人都会说“清淡饮食、适量运动”,但这些都太笼统了。
真正有效的预防措施,应该是有针对性的。
· 控制血压,保持收缩压在130mmHg以下:如果你有高血压,不要觉得“血压高点没关系”,一定要规范服药,因为高血压是最主要的中风元凶。
· 戒掉久坐的习惯:久坐会让血液循环变差,增加血栓风险。
· 建议每坐一小时,就站起来活动5分钟。

· 定期体检,特别是脑血管检查:如果你有三高、家族史,建议每年做一次颈动脉彩超,看看血管有没有狭窄或斑块。
· 避免情绪激动:生气、过度焦虑会让血压飙升,增加中风风险。学会情绪管理,比吃药更重要!
写在最后脑中风不是绝症,也不是“宣判死亡”,关键在于是否能及时治疗、科学康复,以及日常的预防。
如果你身边有人经历过中风,不要轻易放弃,希望和信心是康复最强的动力。
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决定,但我们可以掌控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23)》
2. 《脑卒中康复指南(2022年版)》
3. 《高血压管理与脑卒中预防》——国家心血管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