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不让毛主席吃红烧肉,主席生气地说道:我的事情不要你插手

漫步心灵田野 2025-04-17 17:50:50

毛主席是个大英雄,他带着咱们中国人走上了当家作主的路。在建立新中国的那些艰难打仗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得忙上17个小时,然后才肯去休息。

李银桥,这位在毛泽东主席身边服务多年的卫士长,曾深情地回忆道:“毛主席的精力真是令人钦佩,这背后或许与他那独特的‘肥肉补脑’理念有些关联。”

毛泽东主席特别喜欢吃红烧肉,这事儿大家都知道。每当有大的战斗要打,或者他老人家连续熬夜工作好几天时,身边的工作人员就会琢磨着怎么给他弄一碗美味的红烧肉来尝尝。

全国都解放啦,那时候可不再是打仗那会儿,环境恶劣,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江青和保健医生徐涛,他俩挺关心毛主席的身体,所以就吃红烧肉这事儿,跟他老人家商量好了一套规矩。

但是,当江青和毛主席聊到想吃红烧肉这事儿时,因为说话方式不太对,结果被毛主席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毛主席为啥钟爱红烧肉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挺简单的。毛主席对于红烧肉有着特别的喜好,这里面可能有他个人的口味偏好,也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因素。红烧肉这道菜,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确实是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美食。对于毛主席来说,或许这道菜不仅仅满足了他的味蕾,更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总的来说,毛主席爱吃红烧肉,既是因为它美味可口,也可能蕴含着他对某些美好记忆的怀念。

1893年12月26号,毛主席在湖南韶山呱呱坠地。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他老人家虽然爱吃红烧肉,但那“东坡肉”可不是他们家乡的特产。根据那个有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头写的,毛主席年轻的时候,最常吃的肉其实是湖南本地的“砣子肉”。

这种做肉的方法挺特别,得先把带皮的肥肉煮到大概七成熟,别放酱油,就放几颗豆豉提味。接着,加点白辣椒或者干萝卜丝一起下锅,炒到肉出油。炒好后,放锅里蒸一蒸,就成了韶山那边招待客人的美味了。

毛主席对红烧肉的喜爱,得从他1914年考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那会儿说起。那时候,他就开始对红烧肉有了特别的感情。在学校的日子里,这道菜成了他餐桌上的常客。或许是因为红烧肉的醇厚味道,又或许是它带来的那份温暖与满足,反正毛主席就这么爱上了它。从那以后,红烧肉就成了他心目中的一道美食佳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时光。

第一师范是个不收学生饭钱的中等师范院校,平时吃的还真不错。学校食堂每周都会专门给学生们加餐一次,让大家打打牙祭。

根据毛主席的同学周世钊和蒋竹如的回忆,每到星期六午饭时,食堂的厨师就会特别制作一道美味。他们用湘潭酱油,再加上冰糖、料酒和八角,用小火慢慢地炖煮那带有肥瘦相间五花三层的带皮猪肉。

一桌坐了八个人,每人都能分到二两半的肉。就是从那会儿开始,毛主席特别喜欢上了这道菜。

但是,毛主席特别钟爱红烧肉这道菜,就是对酱油不怎么感冒。

伟人小时候,他老爹毛顺生搞过个酱油小作坊。那时候做酱油,大都是靠天晒地发酵的。有一年夏天,毛主席无意间瞅见酱油缸里头有些小白点,凑近了一看,原来是酱油在发酵时招来的蛆虫。

打仗那会儿,因为肉少难得,毛主席吃饭也就不太挑。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南海掌勺的程汝明大厨,想了个新招儿,用糖和盐调出的汁儿给猪肉上色调味,替代了酱油。

毛主席特别钟爱红烧肉,不光是因为这道菜味道好、颜色诱人、香气扑鼻,李银桥曾回忆说,毛主席自己还琢磨出一套理论,说吃肥肉能补脑子。

就像是在陕北打仗那会儿的沙家店战斗,毛主席为了指挥大家怎么打仗,连着三天两宿都没出门。等好消息一来,他头有点晕乎乎的,就让李银桥快点去给他弄碗红烧肉补补。

他一边嚼着东西,一边开口说:“最近脑子用得太狠了,吃点肥油能让我的大脑舒服点。”

在打解放战争的三大重要战斗那会儿,毛主席跟卫士长李银桥开玩笑说:“你每隔三天给我弄顿红烧肉吃吃,我有信心把蒋介石给打败了。”

从这儿能看出,毛主席觉得吃肥肉对脑子好。说白了,毛主席这“吃肥肉增强脑力”的想法,还真有点科学道理在里面。

人体细胞里头,蛋白质占了大概六成,脂肪占了三成。特别是脑细胞,那脂肪比例可高了,有60%到65%呢,所以说,脑浆其实挺润滑油腻的。

人们要想获取好的脂肪,动物肉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经常用脑的人来说,多吃点那种肥瘦搭配的猪肉,既能给大脑补补营养,又能帮忙恢复体力。

战争那会儿,肉可不好弄,大家营养都跟不上,所以吃肉就成了件奢侈的事儿,算是给自己解个馋。毛主席心里明白这个,他压力大的时候,就爱来碗红烧肉,吃了既能补身子,又能让人立马精神起来,不那么累了。

所以,毛主席特别钟爱红烧肉这道菜,不只是因为它能满足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吃了它能让他迅速恢复体力,让大脑转得飞快。这样一来,他就能更有力地对抗蒋介石和那些凶狠的敌人了。

毛主席在日常吃饭上的独特风格毛主席在平时吃饭上,真的很有自己的一套。他吃饭从不挑剔,给啥吃啥,这种随和的态度让人觉得很亲切。而且,他对吃的不太讲究排场,更注重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毛主席吃饭时,总是很淡定,不急不躁。他不会因为饭菜的好坏而影响心情,总是吃得津津有味,仿佛每一口都充满了生活的滋味。这种对待饮食的平和心态,也反映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有一点很有趣,毛主席在吃饭时很喜欢和大家聊天。他会关心身边人的日常,聊聊家常,让人感觉特别温暖。这样的氛围,让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成了一种享受。总的来说,毛主席在日常饮食上的这种独特风格,展现了他平易近人、实在又有趣的一面。这种个性魅力,真的让人敬佩又亲近。

毛主席不光爱吃红烧肉,他还特别喜欢辣椒和苦瓜,还有湖南人普遍都爱的腊肉。

毛主席常常讲:“要是连辣椒和苦瓜都吃不惯,那怎么能够去搞革命呢?”

毛主席特别喜欢吃鱼,尤其是别人不太碰的鱼杂。当年在陕甘宁边区的时候,卫士们常常沿着河边去捉鱼,好让生活能好点。

毛主席吃鱼不挑,不论鱼大小,也不管它是活的还是死的。他最喜欢的一道汤,就是简简单单的胖头鱼汤。

总的来说,毛主席吃饭的习惯,简单来说就是朴素又随性。

他生活过得很朴素,平时吃的东西并不像外面传的那样,什么“餐餐都有红烧肉,还得四菜一汤”那么奢侈。

毛主席对吃的从不挑剔,有啥就吃啥,从不讲究啥条件。那些昂贵的补品,像鹿茸、人参、燕窝之类的,他统统都不要。

在吃的方面,毛主席口味挺广,不光盯着红烧肉不放。像烤地瓜、烤玉米、泥鳅蒸蛋、胖头鱼熬汤,还有发霉的豆腐,这些都是毛主席平时喜欢吃的。

另外,毛主席特别喜欢用肉皮做的那些冻冻食物,像是猪肉冻啊、鸡肉冻啥的。对他来说,最好的滋补品,其实就是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

毛主席一辈子威风凛凛,行事果断,但在日常生活的吃穿用度上却异常朴素,朴素得让人佩服。他用实际行动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一个保持和传承艰苦奋斗好传统的光辉典范。

江青不让毛主席享用红烧肉,这究竟为啥让老人家火冒三丈?

新中国一成立,紧接着就是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役。等这场仗打完了,毛主席、周总理还有刘少奇同志,他们就把心思全放在了怎么建设好咱们国家上。

1956年的某一天,毛主席忙得团团转,一连干了几十个钟头,连着两三天都没正经吃过一顿饭。卫士们看他太辛苦,不停地劝他,最后他终于让厨房给弄碗红烧肉来补补。

江青晓得厨房里打算给毛主席弄红烧肉,她立马火了,直接说:“保健医生徐涛都给主席规划好营养餐了,你们得照着医生的食谱来弄。”

厨师刚想再辩解几句,江青却显得很烦躁,立马打断了他的话:“别废话了,就按我说的做,别再弄那红烧肉了,又不是啥好东西,真是农民习气难改。”

不一会儿,毛主席就从书房走到了餐厅,打算吃饭。他有个习惯,吃饭时也离不开书报,所以这次也像往常一样,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一边看一边就坐到了椅子上。

江青这会儿就坐在毛主席边上,她拿起筷子,挑了一块鱼肉,然后放到了毛主席的碗里。

毛主席觉得有点不对劲,他把报纸一扔,往桌上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我让厨房弄的红烧肉咋没了呢?”

江青周围的人一个个低着头,躲着她的眼神,磕磕巴巴老半天,最后才挤出一句:还没准备好呢。

毛主席火了,他一直讲究“说了就得做到”,直接问工作人员:“我明明吩咐了要弄碗红烧肉,咋就没弄呢?”

大伙都耷拉着脑袋,没人吭声。江青呢,她一直闷声不响,明显是不想揽这摊子事儿。

毛主席的怒火:“我只要一碗红烧肉,这要求过分?”

吃完饭,毛主席从警卫员那儿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江青不让他碰那道红烧肉。

他火冒三丈,立刻反驳道:“对,这女人说得没错,我就是个农民的儿子。要是吃不到一块去,那就各吃各的。以后啊,我住的地方、穿的衣服、吃的饭菜,都得按我的喜好来;江青那边也是,她爱咋咋地,别管我的事儿!我的地盘我做主!”

从那以后,毛主席和江青就分开用餐了。就算偶尔坐在同一张桌子上,他们也是各吃自己的那份饭菜,毛主席从不碰江青碗里的菜。不过,江青倒是经常找机会跟毛主席亲近,尝尝他的饭菜。

后来,保健医生徐涛反复跟毛主席说,得注意补充营养,调整一下吃法,建议他多吃鱼虾,少吃点肉。

毛主席真被保健医生那没完没了的念叨给闹得头疼,他拿起筷子,轻轻敲了敲碗里的那点糙米饭:“要是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像我这样的饭菜,那就真的挺好了。到了那一天,你再来说你的那些想法吧。我可是从农村出来的,打小过的就是庄稼汉的日子,早就适应了,你就别硬要我改啦。”

从这事儿能看出来,如果江青能更有耐心些,好好跟毛主席说说,劝他少吃点红烧肉,毛主席可能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江青硬是把吃红烧肉和农民这两件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扯到一块,结果惹毛了毛主席,让他大发雷霆,火冒三丈。

刚建国那会儿,买猪肉都得靠票,就连毛主席也不是总能吃上红烧肉。

要是用他的名义去买点肉,那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毛主席肯定不会同意这么做。他想吃红烧肉时,经常得从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的分量里匀一些出来,他绝不会占公家一丝一毫的便宜。

1949年,毛主席搞了个家庭小聚会,把李讷、李敏、江青,还有警卫和做饭的师傅都叫上了,场面挺庄重。

毛主席在那儿盘算着日常开销:他每天吃饭要花多少钱,买菜要花多少钱,还有,普通劳动人民一天得吃多少东西呢?

他叮嘱江青、李敏、李讷,别拿自己和劳动人民比,更不许借他的名义搞特殊待遇。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