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重大考试前要怎样做准备?王阳明曾这样教导学生

凌崖 2020-04-12 19:16:08

古代读书人求学虽说志在圣贤,但照进现实之后,最切实的追逐仍然是参加科举,一朝榜上题名之后,才有进入仕途实现修齐治平的资格。因此,参加科场,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

不过和现在一样,临场时水平发挥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考试的结果,哪怕是平日学得再扎实,如果考试时心态出现问题或精神不振的话,都难以取得佳绩。

阳明先生作为20岁即中乡试,27岁即举进士出身的“学霸”,他当年教导自己学生临场前所应做的准备工作当然很有说服力。

1、

与现代考试学生们期在必胜的心态不同,阳明先生反而认为临考前应把心态放轻松,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

“入场之日,切勿以得失横在胸中,令人气馁志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气馁志分”,就是说人的心志和专注力是有限的,如果得失心太重的话,考试时必然“一念在得,一念在失,一念在文字”,这样一心三用,又怎能专注于笔下的题目把它审好答好呢?只怕不是粗心大意就是紧张局促、错漏百出了。

而且阳明先生认为即使这样最后成绩还不错,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是对“应试”这件事的不够尊重,真正尊重一件事,就是要一心一意、不分心地对待它。

2、

再有就是临重大考试前的作息,特别现代不少人喜欢熬夜,熬夜的话第二天肯定就起不来,即使勉强起来也是精神恍惚的。以这种状态去参加考试,不是自杀式的挑战吗?

所以在临考试前的至少十几天就要开始调整自己规律的作息时间:

“盖寻常不曾起早得惯,忽然当之,其日必精神恍惚,作文岂有佳思?”

“须每日鸡初鸣即起,盥栉整衣端坐,抖擞精神,毋使昏惰,日日习之,临期不自觉辛苦矣。”

坚持十几天养成了生物钟、一种常态,到真正临场的时候也就不会觉得难以适应了。

3、

最后,阳明先生还提到了临考前功课复习的问题。虽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临时抱佛脚也有点用,但我们都知道,重在平日积累,临考试前再怎么翻阅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在古代科考范围还仅限于儒家经史文章的前提下,阳明先生仍然认为:

“进场前两日,即不得翻阅书史,杂乱心目。”

“每日止可看文字一篇以自娱,若心劳气耗,莫如勿看,务在怡神适趣。”

可见,临考前最重要的仍然是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态与精神上的愉悦轻松,如果考试前大量复习的话,只会提前消耗掉宝贵的精神,到了真正上场的时候,反而脑子里东西太乱、一团浆糊、条理不清,甚至精力不济了。

至于重大考试前还在连夜刷剧、玩游戏,那就只能是自取灭亡,未战而先败之道了。

我们送他们四个字的称号——“精神小伙”。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