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朋友相交,重在彼此尊重、相互谦下

凌崖 2020-06-15 14:12:43

朋友是一个人一生中无法绕开的命题,也是对自己人生走向影响很大的因素。

得良友者日进于善,得恶友者日趋于堕落而不自知。

好朋友总能在关键时刻提醒我们,在失意时鼓励我们,在迷茫时给予我们建议,在错误时又给予我们警示。

人生若能得一两个好朋友,那实在是一件快慰无比的事。

但只要人和人相处,总是会因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产生一些矛盾,在好朋友之间依然不能避免。

君不见两个好友之间有时会为了一个小问题而各执己见争得不可开交,甚至最后因此闹得极不愉快,各自拂袖而去,且很长时间内都无法令本来融洽的关系愈合。

仔细想来,所争的可能也不过只是十分细微的小事罢了,争执的根本原因不过还是在于各自那股“意气”上来,收不住,那么这时,所争的便是意气,而非真理。

阳明先生平时除了悟道之外,最喜欢的就是讲学,每每在他休假回乡时,附近众多士子读书人便相聚过来共听先生论道。

在面对众多学子,向他们提出劝勉时,阳明先生格外提到了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在他看来,朋友二字对于一个求学之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它直接关乎到此人于学业修身上是进还是退。

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独自求学想要进步是很难的,必须要有好朋友在旁相互砥砺、相互指正才可。所以他希望大家于朋友情谊之间应该做到这样:

“大抵朋友之交,以相下为益。”

要相互谦让、相互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份关系里共同进步。

“或议论未合,要在从容涵育,相感以诚,不得动气求胜,长傲遂非。”

求学之人讨论学问,有不同意见是正常之事,只是在讨论不同意见时要注意让自己表达的“从容涵育”,不要那么激迫,要以真诚为底色。尤其要注意戒除以胜人之心去和他人探讨学问,因为这样只会增长自己的傲气,反而会流于修身的反面。

“务在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一个人的信望并不在于他说多少话,说话有多么大声、有气势,往往别人愿意倾听你讲话是因为知道你讲得有道理、有见地,甚至有时你故意不发表意见,也能引起他人的思索与重视。这就是“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了。

“其或矜己之长,攻人之短,粗心浮气,矫以沽名,讦以为直,挟胜心而行愤嫉,以圮族败群为志,则虽日讲习于此,亦无益矣。诸君念之念之!”

这里又说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总喜欢仗恃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不足,而后洋洋自得,自认为了不起。要么就是粗心浮躁,不肯踏实做学问;矫揉造作去沽名钓誉,行为举止极不自然;要么就是以喜好攻讦他人为乐,却反认为自己这是直性子、好品格;甚至有的心地很不平,怀着一颗定要胜过他人的心来与人相处,为此言行每每无比激愤、脱离实际。

这些其实都是一个人性格中的弱点与缺点,本来正是作为一个修身的士子应当革除的,若有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话,那绝对不是一个求学之人的良师益友。用阳明先生的话说就是“以败坏朋友间良好的学风为志向”,而且既然根本不能意识到自己这些缺点的话,那么即使每日讲习圣贤之道,又有何用呢?

在与朋友实际的交往中,我们既要认真省察自己的心境,改正自己心地上的过失,也要擦亮眼睛,择良师益友而进,如果朋友身上存在有不足自己看到的话,也要适当的择机帮助指出。

——参考文献《王阳明·书中天阁勉诸生》

2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