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之徒水中找到文物,转手卖了3200万,专家得知后连夜把河抽干

乐枫看军事 2023-03-02 01:58:13

几个亡命之徒来到四川省江口镇,穷途末路的他们听闻了当地的传说。有人在江底挖到了几百年前的文物,几个亡命之徒决定也来碰碰运气。一番下潜之后,他们真的在水里找到了一枚虎纽金印。

虎纽金印

喜出望外的几人转手将虎钮金印卖出了3200万的价格。还没来得及逃之夭夭,就被警方抓捕归案。那么这片江水底下到底有哪些奇珍异宝呢?这些奇珍异宝的来历是什么呢?考古专家是怎样将他们挖掘出来的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亡命之徒的发现

这里是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江口镇,有村民在江边游走的时候,看到了一枚古代形制的银子,这枚银锭价值高达50两。

消息传开,几个输的倾家荡产的亡命之徒来到了这里。他们听到了当地传说,被巨额财富冲昏了头脑,仅仅接受了半天潜水训练就购买了几套潜水服,趁着夜色潜入江底。尽管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人潜入水中被淹死也在所不惜。他们游来游去,到处寻找宝藏,还真给他们找到了。他们捞出了一枚金锭,同样重达50两。金锭上刻着长沙府,足金等字样,无一不向这些小毛贼们彰显着它的历史价值。

银锭

经过鉴定,这枚金锭品相完好,是甲级一级文物。一两黄金与五两白银价值相当,五十两白银可以买粮食一万公斤。那么这50两黄金价值几何?已经不用多说了。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贫苦老百姓能喝碗粥都是极大的幸福了。

兑换这么多粮食,足够普通家庭几百辈子吃穿用度了。这帮盗宝贼喜出望外,再接再厉,继续在江边挖掘,又发现了重达一百两的银锭,上面同样刻着字样,首先说明银锭的上缴时间和用途,末尾还会留有工匠的名字,以便纯度不够时可以治罪问责。

除了金锭,银锭,这帮盗贼们还有一个惊喜发现。那就是刻于嘉靖四十五年的侧封荣王长子的金册。您想想那么重的黄金,拿来制成了一个刻板,上面刻的字用来册封藩王。与皇亲贵胄有关,又是重量可观的黄金,该是多么的价值连城呢?

不过您还别着急,这还不是真正的重头戏,这帮盗宝贼们挖出的最值钱的玩意儿是永昌大元帅印,也是纯金做的,重达三公斤,学名名叫虎纽金印,是国家一级文物。

亡命之徒们开心极了,发财的机会终于到了,他们准备将这些宝贝卖给贩子,从此走向人生巅峰,这枚虎纽金印一看就非常值钱,只不过他们不太识货,第二天就将这个东西以800万元的价格出售了,文物贩子也不过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再次转手作价3200万。

很快,他们将迎来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就是他们手上的这批文物其实比二道贩子所想象的总价还要夸张,连3000万都不止,还得在后面加一个零,总价值高达三个亿人民币。

然而坏消息是,这个价格是警察给出的,几个盗宝贼被抓进了监狱,民警们将依照文物估价对他们量刑,做出裁定。

岷江里有宝贝的消息也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想来这里碰碰运气。很快江边就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们,他们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徒步走来,有的扔下自行车原地开挖,有的把江边滩涂的石头都挖空了,江水也渗了进来。腰腿不好的年长者也不愿放弃,蹲下身来小心的挖着。

他们之中大部分人没有潜水装备,然而大家都不肯死心。妇女们穿着球鞋拿着铁锹,挖着石头松着土,累了,坐在一旁歇会儿接着干。没有谁愿意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男女老幼都怀着发财致富的心愿来到这里寻宝。不过很快随着这群亡命之徒因为贩卖文物被抓获,寻宝者们的愿望也都落空了。因为这里蕴藏着重大的考古发现。江底下有什么已经成为了考古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对象。

这些人的行为触犯了文物保护法。2016年年底,四川考古队来此驻场了,他们即将揭开这尘封于岷江地下的宝藏的神秘面纱。

考古队入驻

这只来自于官方的考古队伍中阵容强大。不光有区级别的文物保护管理所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更有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和国家文物局,足可见官方对于这次四川岷江考古的重视程度。

官方庆祝之后很快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是水域的长度,岷江在江口镇长达几十千米,这给为数不多的考古工作者们带来了很大的挖掘难度。考古专业人员们穿着雨靴,带着测绘仪器,在地面锚定标杆被划线。纵然驱赶走了图财的围观群众后,地面已被整理的一马平川。如此广阔的范围,该从哪里开始搜索令工作人员们犯了难。

很快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心的主任向我们提出了解决办法。10km长度的水域犹如大海捞针。首先要做的是从历史文献中确定这块区域,这样就可以大大的缩短搜查范围。查阅资料后,考古人员发现文献中记载的藏宝区域在彭山江口。根据文献记载加上实地的考古探测不断缩小范围,最终将发掘区域锁定在距离彭山区博物馆,仅一路之隔的岷江江口段。

考古人员进驻江口镇以后,沿途所见所闻有不少有趣的地方。首先他们注意到了当地流传甚广的一首民谣,据说已经存在了三百多年。民谣中提到只要找到石牛和石鼓就可以获得万万吨黄金,买下整个成都。那这石牛石鼓到底是怎样价值连城的宝贝呢?现在的考古队员能找到他吗?

考古队员一时也说不清楚,他们只能从江口镇周边的山间密林里先寻找线索。在山间密林中,他们首先看到的是矗立在岩石上的石虎。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日晒雨淋的侵蚀,石雕上的纹样已经被冲刷的十分模糊了,依稀可以看到猛兽的身形。

石虎头朝向的地方正是考古队员确定的挖掘区域,可谓无巧不成书了。然而密林中的发掘给考古队员的惊喜还不止于此。岷江江口段的墙壁上雕刻着一条石龙,石龙石虎附近,还有一片石头上的刻字,石头上雕刻着石龙对石虎,金银翠山薮。中华宝藏兴,民族照千古的字样,落款是一个名叫幼常的人。

这个幼常到底是谁呢?考古人员翻遍了史书典籍,在彭山县志里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徐原烈。徐原烈何许人也?民国时期的彭山县编制局局长。民国距今不过百年,这让考古队员们有些失望。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这首民谣已经流传了三百多年,而徐元烈距今不过百年,这财宝的主人肯定和徐原烈不在一个时代。另外,如果这里真的有一笔巨大的财宝的话,不说徐原烈了,真的没有人在岷江发掘过吗?

四川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盆地,因为这一地理属性易守难攻,因此非常容易形成割据一方的诸侯势力,也因此历史上曾经在这里涌现过不少割据政权。那么四川岷江江边上的这个宝藏到底是归属于谁的呢?

一面是滩涂挖掘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另一面考古工作人员已在室内研究起了江口镇村民们上交的文物,其中有银锭上写着大西眉州征完元年。那么这个大西指的是什么呢?他显而易见并不是唐宋元明清这样的大朝代,那么史上在四川曾经活跃过的军阀有谁呢?那就是活跃在元朝末年的起义军首领张献忠了,他所领导的政权名为大西。

银锭在明朝中后期逐渐发展为官方货币,自从元朝开始推行纸币以来,国家政权不受约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大肆滥发导致纸币急速贬值。明朝初期也试图沿袭这一政策。

当发现纸币超发带来的弊端之后,白银成为了明朝官方官方货币的不二之选。这一枚枚银锭可都是大家伙,即便是放在天灾人祸不断的明朝末年,也够大户人家吃好几年的饭了。此刻考古发掘尚在进行之中,光是从村民的手中收缴到的银锭都已经有好几枚了。发掘完毕,到底还有多少宝物令考古人员们十分期待。

随着宝藏主人身份的确定,徐原烈等人关于宝藏的探究又被工作人员提及。其实张献忠的这笔宝藏在2002年被《世界年鉴》评选为亚洲第一大宝藏。早在咸丰年间,就有官方记载,有村民在江边挖到了巨大的银锭。巧的是那时正是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这批张献忠的宝藏有没有落入太平天国农民军的手里,成为太平天国宝藏也是个谜。

当时地方官向咸丰通报这件事情的时候,因为官方需要派出军队镇压地方起义,咸丰首先想到的是派遣官员在岷江当地挖地三尺,挖出大量银锭,以作为镇压起义军的军费。可惜兴师动众,所获寥寥,咸丰最终失望而归。至于这场大型挖掘之所以失败,用现在考古人员的眼光来看自然是因为技术不到家。

如今随处可见的推土机,挖掘机和抽水机,在咸丰年间是没有的。这给挖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一无所获也在情理之中。

挖掘现场

回到挖掘现场,众人先把岷江江口发现的这三大奇观放在一边。这三大奇观似乎都暗示着岷江江口就是宝藏藏身的地方。可是如果宝藏真的埋在岷江水底的话,摆在工作人员面前的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难题了,怎么才能挖到宝呢?岷江是有枯水记的,但即便是枯水季,岷江十分宽阔,摆在考古人员面前的依然是一个面积巨大的区域。这一片的水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让他们凭空消失吧。

具体来说,岷江江水是一个从上往下的水流,水流很急。而且因为水流冲击着泥沙导致江水看起来十分浑浊。如果真的能一眼望到头的话,配一些航拍飞行设备,也许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难题了。可浑浊而湍急的江水使大家都犯了难。

不久之前,在发掘北洋水师遗落在水底的舰艇遗物时,工作人员穿着潜水服抽走泥沙,得以探测文物在水底的情况,而同样的这一套,在岷江这里却不能生搬硬套,正是在于水流湍急,能见度低这两大原因。

这样高难度的考古发掘工程吸引了顶尖专家前来论证解决方案。集思广益之下,最终出台的措施是修筑堤坝,将岷江口这一段形成滩涂以达到考古的目的。

面对这个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联合考古队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为此他们动用了不计其数的挖掘机,推土机和大马力抽水机。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这些机器昼夜不停地工作着。操作机器的工人可以轮班倒,而机器却一直开着,紧锣密鼓的开展推土挖掘工作。通过不断的挖土堆积,真的如同原定计划一般围出了一个面积高达两万平米的堰塞湖,接下来就是抽水机的工作了。

一旁的水塘里,20台大马力抽水机并肩排列,不遗余力的抽干着水塘里所有的水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围堰内的水基本都被抽干了。

即便是范围极大程度的缩小了,只有两万平方米的范围,出动所有人力也没有办法一一探测完毕,还需要进一步缩小范围。考古队员们想到了物理探测,如果通过初步摸排,能够发现一些地区和其他地方相比,明显的地下金属岩石构造有所不同就能框定范围。

物理探测中最典型的就是雷达探测了,持有雷达的工作人员每走一步都要将手中的探测器在地上晃一晃。如果金属反应强烈,雷达就会发出很大的声响。除此之外,挖掘机为了围成堤坝挖掘过的泥土也在考察之列。为了不放过泥土中可能有的东西,考古现场还配备了专业的泥沙清洗设备,这是为了从大颗粒的泥沙中筛选出价值连城的宝贝。

传送带上的泥沙附近总会守着二三考古人员,尽管眼睛已经十分干涩酸胀,连日来的挖掘工作让他们精疲力尽,但他们还是一刻不敢松懈,目不转睛的盯着传送带,生怕错过什么细小的文物。

两万平米的滩涂按照网格白线划分区域,上百名雇来的农民工头戴红色头盔,身穿黄色小马甲,脚踩雨靴,在各自负责的网格区域范围内搜寻着文物的踪迹,场面十分壮观。一旁身穿红色小马甲的是科研人员和经过海选的考古志愿者这些人里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摄影。都能够为考古工作提供帮助,并且加强考古工作与民间的互动与科普。民工们将泥沙清理走后,就是考古队员们发掘文物的后续工作了,文物在哪片区域被发掘,都会用表格记录下来。

那么除了盗宝贼转卖的宝藏,还有什么新的考古发现呢?

工作人员仔细清点了这些财宝,发现其中除了写有大西字样的金锭银锭之外,铜钱,妇女的耳环和明朝藩王的宝物比如银册等等。原来战争期间,军费吃紧,张献忠出自起义军,初期以劫富济贫为目标,主要对藩王贵族进行掠夺,后来战争吃紧,张献忠情急之下只能连百姓也不放过了,这些银耳环就是证据,张献忠收缴了妇女的耳环,融化后制成银锭。连老百姓的钱财都不放过,早就违背了自己当初带领农民军均贫富的愿景,也难怪张献忠的大西王朝会如此短命了。

张献忠的巨额财宝之所以藏在水下并非刻意为之,相传明朝将领杨展伏击张献忠于岷江,仓皇逃走的张献忠来不及带走金银财宝,只能就地扔到水中,这才成就了岷江的宝藏传说。

腰带带扣,金镯子,金簪,银簪,金耳环,金锁,兰花金戒指,双人铜镜,后来的发掘中甚至发现了西汉五铢钱,乾隆通宝和日本的铜钱,现场文物太多,令考古队员目不暇接,堪称水下宝库。那么这些不属于明朝的文物又是怎么回事呢?

明朝时黄金是王室贵族们的专用物,而各类银质的饰品则是普通人家为女儿置办嫁妆时所必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大部分文物都是银质饰品,可见张献忠部队为了充作军用也抢劫了不少贫苦老百姓。

有趣的是,考古队员们发现了一个来自崇祯年间的银册。而在此之前的皇室贵族们普遍使用金册,可见明朝末年中央穷的捉襟见肘了。

至于远远早于张献忠所在时代的西汉五铢钱,考古人员给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前人在岷江游玩的时候,不小心将五铢钱沉入了江底。还有一种是张献忠部队将西汉五铢钱作为古物文玩收藏起来,在杨展追击他们的时候,一并沉入了水中。

乾隆通宝则可能是后来有关张献忠宝藏的传说,不断吸引着清朝的帝王以及后来者来此探访落下的。日本的铜钱则是因为明朝时期尤其是嘉靖年间以后的中后期,沿海倭寇烧杀抢掠尤其频繁。当时以胡宗宪戚继光为代表的抗倭将领与倭寇在浙江沿海展开决战,与日本的交流在碰撞中融合。因此一些日本人的小玩意儿也传进了华夏大陆,日本铜钱就是证明。

2016年10月~2017年5月,历时七个月的考古工作终于告一段落。5月12号的考古发掘工作结束是因为枯水期的,然而发掘工作并没有完全结束,2017年底考古队又再次进入江口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滩涂考古,更多的宝藏被展现在世人面前。

0 阅读:27

乐枫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