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一直觉得自己活在一个很丢人的世界里。家里穷到什么地步呢?我记得小学三年级那年,学校组织春游,每个人都得交十五块钱。我翻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连半毛钱都没找到。最后,妈妈揣着她唯一的一张十块钱和一堆硬币,跑到村口小卖部给我凑齐了那十五块。我捏着那叮当作响的零钱走进教室,感觉所有人都在看我,甚至听见了后排几个同学的窃笑声。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羞耻。后来,上了初中,嘲笑变得更加直接。同桌张强总是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用铅笔在我的书上画个大大的“穷”字。他还会假装大声问我,“你家今天吃上肉了吗?还是又喝稀饭啊?”周围的同学哄堂大笑,而我只能低着头装作听不见,手心却因为攥拳而出了一层冷汗。每次被嘲笑后,我回家总是默不作声。妈妈看着我问,“怎么了?是不是在学校挨欺负了?”我摇摇头,忍着不哭,但眼泪总会不争气地涌上来。我讨厌那个时候的自己,懦弱、无力,甚至对妈妈心生怨恨,为什么我们家不能像别人家一样过得好一点?为什么我要因为家里的穷而被人看不起?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多年。我发誓,有一天我要出人头地,我一定要让那些瞧不起我的人刮目相看。后来,我靠着努力学习,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我进了一家大公司,从底层业务员做起,每天加班到深夜。刚开始的时候,日子很苦,我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付房租和吃饭,但我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我知道,我不能回到那个被人嘲笑的日子里。几年后,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我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薪水翻了好几倍。我换了套新房子,买了一辆车,每天穿着笔挺的西装,踩着锃亮的皮鞋,走进高档写字楼。站在落地窗前俯瞰城市时,我终于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就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老家的电话。电话那头是邻居大婶的声音,她急急忙忙地说:“你妈病了,情况不太好,你快回来看看吧。”我怔了一下。回家?自从上大学后,我很少回老家。每次想到那个破败的村庄,我就觉得胸口一阵压抑。但这一次,我还是订了最近的一班车。回到家,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几乎没认出自己的妈妈。她瘦得不成样子,满头的白发杂乱地披在肩上,脸上的皱纹仿佛比记忆里多了好几倍。她坐在炕上,看到我进门时,费力地挤出一个笑容。“回来啦,工作忙吧?怎么没提前说一声,妈给你做点好吃的。”她的声音沙哑,却还是带着一贯的温柔。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她还是那个总为我操心的妈妈,而我,却因为心里的那些自尊和骄傲,几乎将她遗忘。那几天,我留在家里陪她。邻居们来串门时,我听到了一些从前不知道的事。“你妈为了供你上学,可真是吃了不少苦啊。”一个大婶感慨道。“那年你春游的十五块钱,她是去村口的地里摘了半天菜,卖了才凑出来的。”还有人说,“你妈每次去镇上买菜,能给自己买件新衣服都舍不得,总说要攒钱给你念书。”听着这些话,我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了,喘不过气来。原来那些年,我以为自己一个人在跟世界对抗,殊不知,是妈妈用她那瘦弱的肩膀,替我扛下了所有的苦。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经常在我耳边念叨的一句话:“咱家穷,不怕,穷能熬过去,只要你有出息,妈的苦就没白吃。”可是,当我终于熬过了那些日子,当我有了所谓的“出息”,我却忘了回头看她一眼。我拉着妈妈的手,对她说:“妈,等你身体好了,我接你去城里住。”她摆摆手,笑着说:“妈在这住惯了,不想去。”我知道,她是怕给我添麻烦。但从那天起,我决定,无论工作多忙,我都要常回家看看。我欠她的,太多太多。后来,每次回家,我都会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给妈妈买她喜欢的零食、衣服。她总是说:“别花这么多钱,给自己攒点。”但我知道,看到这些东西,她其实很开心。现在回想起来,年少时那些所谓的“仇人”、嘲笑,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真正让我成长的,是妈妈默默的爱和牺牲。我曾以为出人头地是为了证明自己,后来才明白,真正的成功,是懂得感恩,是珍惜那些为你无私付出的人。而这些,我是从妈妈那里学会的。这份爱,虽然质朴,却比世间任何光鲜都更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