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体制内工作那么稳定,还有人选择辞职,甚至来做跨度很大的全球远程工作?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叛逆”?

先说说体制内的生活吧。很多人挤破头考公,为啥?因为稳定啊!在国内,体制内工作就像一块金字招牌,端上“铁饭碗”,爸妈放心,亲戚点赞,感觉人生稳了。可真的走进去,才发现稳定是有了,但那种压抑感也如影随形。
很多小伙伴跟我吐槽过:体制内的氛围,有时候就像一间“规矩森严的教室”。你是个新人,抬头一看,周围全是“权威”——级别高的领导、入职早的前辈、年纪大的老同事。每个人说话都带着点官腔,句句有分量。你明明知道大家都是普通人,可那种“等级感”就是无处不在。尤其是咱们这些普通人,大学刚毕业,身上还带着点学生气,习惯听话、服从,面对这种环境,心理压力能不大吗?
每天上班都像在演戏,得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做错事。领导一句‘这个你再改改’,就得加班到半夜。可改来改去,也没觉得工作有啥意义。”听着是不是有点心酸?其实特别多——他们努力、认真,却总觉得自己像个“螺丝钉”,忙得晕头转向,却找不到成就感。
忙了一整天,回家却觉得空空的?那种“我到底在干嘛”的感觉,真的太扎心了。
做题家的执念:想干点有意义的事儿说起体制内的年轻人,很多人都有个共同点:他们是“做题家”出身。从小成绩好,考试拿第一,习惯了“努力就有回报”的逻辑。到了体制内,他们也带着这份执念:想把工作做好,想干出点价值,想被认可。
可现实呢?体制内的工作,很多时候是个“灰色地带”。有些任务,你做了没啥显眼的成果,不做又怕被扣上“态度不端正”的帽子;随便应付吧,又怕被领导揪住说你“觉悟不够”。流程繁琐,形式感还特别重。
更别提,体制内的工作量有时候真的“多到离谱”。你越认真负责,活儿就越多。那些兢兢业业的“好孩子”,往往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可忙完一圈,回头一看,觉得自己好像啥也没留下。时间久了,身心都被掏空,很多人开始怀疑:我这样拼,到底是为了啥?
忙碌了一天,却像在“原地打转”?那种想干点有意义的事儿,却总被琐碎淹没的感觉,太让人崩溃了。
人情世故: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转再说一个人人绕不开的点:人情世故。在体制内,尤其是一些小地方的单位,人情世故简直无处不在。上班得讲情商,下班还得继续“经营关系”。你得会说话、会办事,还得拿捏好分寸——既要显得清清白白,又不能太“死板”;既要有点魄力,又不能让人抓到把柄。
不是不想搞好关系,是真觉得累。每天揣摩别人心思,比干活还费劲。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八面玲珑”的。时间长了,那种“融入不了”的挫败感,真的会让人想逃离。
为了不得罪人,硬着头皮去应酬、说场面话?那种违心的感觉,真的太累了。

为啥有人辞职追全球远程工作?因为他们想要“自由”和“踏实”。你是不是也向往过,能有一份不用看人脸色、干得踏实的工作?那种“为自己而活”的感觉,真的太美好了。
体制内也好,远程工作也罢,没有哪条路是绝对对或错的。体制内的稳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保障;而全球远程工作的自由,也是无数普通人向往的出口。选择的关键,在于你更看重什么,更适合什么。
如果你在体制内待得不舒服,不妨问问自己: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能不能再勇敢一点,去试试别的可能性?
职场不是人生的全部,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才是最大的胜利。无论你选择留下还是离开,都别忘了给自己点个赞——因为你敢为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