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完被奸少女就屠戮,当不了榜一杀红了眼

曾狄曾 2024-03-08 23:01:20
1

这是一组在整个华语电影史上,都少见的大型屠戮现场。

陈桂林一枪射一人,一个子弹结束一人性命,然后又装上子弹,再杀,又一个人死。

没一个分钟被浪费,没多一个多余的转场,没一次过多画面切割。

《周处除三害》的这组镜头,就是那么震撼。

快速、果断、利落、不拖泥带水。

简单、粗糙、生猛,不花哨不卖弄。

这组镜头的背后,讲的是一个恶人,发现还有比自己更恶的机构时,爆发的情绪崩溃。

陈桂林拿出枪的时候,信徒就集体转身,这意味着权力的倒转,而信徒是没有自我主体的,谁强,他们就听谁的。

更精彩的是,陈桂林杀完邪教教主之后,一转身吉他声响了。

所有人又都围绕在刚才女人身边唱歌,尊者的尸体就摆在旁边,他们根本不关心。

因为,信徒们发现集体转身后,那个可以随意杀死信主的人陈桂林,并没有要领导他们要控制他们的时候,他们又麻木不仁的回归到那个自己能依靠的,随时可能被陈桂林杀死的女人身上。

死或不死,对于她们来说,似乎没有比服从领导来得重要。

这才是更可怕的事。

陈桂林占有绝对武力,所以就必须恭敬的听他讲话。

陈桂林说跟关公许愿九次,所以也给尊者九次机会,赌一赌他的枪卡不卡壳。

电影的整个故事,像一个寓言一般发人深省。

2

《周处除三害》本身就是一个寓言,香港黄精甫的这部同名电影,可以说拍出了他人生目前为止的最佳。

故事借用了一个松散的公路片结构,以血腥暴力、复仇邪典的方式,组装黑帮片的情节,拍出一个台湾本土化十足的动作犯罪电影。

在黄精甫的镜头下,曾经的家庭不是温情脉脉的所在,而是残忍的温床,是披着笑脸的杀戮。

而这种情结在这部电影里也有显露,只是已“退化”成了继父对继女的禁室摧残。

故事,宿命又天真。

当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又看到自己只排在通缉榜第三位时,陈桂林燃起一个念头,要在临死前干票儿大的,好让所有人记住自己。

幼稚但认真。

不料在追杀前两大恶人的路上,他心思有了转变。

在杀人的过程中,他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心境,一步一步从一个恶人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恶人,最后成为一个为民除害的恶人,结束时成为了“名留青史”的死人。

影片花了少量时间刻画的陈桂林和程小美的情感,同样令人泪目。

他们萍水相逢,

他们惺惺相惜,

陈桂林最后时刻的剃发落泪,很感人。

3

这是一个典型的反派,努力当上傍一大哥的故事。

陈桂林无恶不作,为何会闪闪发光?因为故事给了他真正的挣扎。

他不是发现新心灵舍在骗人,就立刻要报复。

他是看到小孩妈妈为了不伤害他而选择自戕,他才愤怒的。

他是埋在棺材里又爬出来的修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不动手,那他就来动手。

周处枪下无冤魂。

不想死的可以滚,不滚的送上门找死,成全。

简单粗暴,但是比说教更有效,更直达人心。

主演阮经天,也贡献了职业生涯的最佳表现。

这次的表演在曾先森看来,准确且生动。

准确,是指如今已经40+的小天,再也不是曾经的美颜少年,不再只是靠偶像剧一样的外表去诠释简单的木偶人物了。

陈桂林身上的疲惫与懦弱、骄傲和痛苦,都能靠他从肢体到眼神一步一步的实现。

这是一个穷凶极恶、不可一世的黑道混混。

据说,除了动作训练课,他也专门请格斗老师教学,亲自完成所有的打斗戏份。

故事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浪子回头”的故事,是一个“坏人”变“好人”的故事,而最后时刻的反转更为这个悲情英雄画上壮烈。

阮经天在本片中演绎之所以还生动在于,陈桂林一开始是个拿钱办事的冷血杀手,但“盗亦有道”,警察陈灰对他穷追不舍,他也没下杀手。

老家年迈的奶奶,更成为他在这世上唯一的温情与牵挂。

这些都说明他心底尚有纯真的一面。

阮经天除了外形的变化之外,几乎没有可以去和一个杀人狂魔和一个真正的罪犯故意贴近。而是以自己的肉身,以自身的体验,去毫无保留的奉献给角色,很加分了。

4

这是2024年目前为止,曾先森看到的华语电影的第一名。

当然,现在才3月份,距离今年结束还有9个月,但我还是预定下今年的年度十佳电影。

演员饱满的情绪,故事本身的根基,坏人除恶后也被执行的悲壮,令整个故事泪水与感动并存。

0 阅读:0

曾狄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