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仔细阅读过此书的朋友大多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方药,在命名上都非常相似,比如,用“四逆”命名的方药中,最有名的就是这三个,即四逆散、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不过,虽然这些方药的名称极为相似,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大家不妨了解一下。
1.组成不同
四逆散用到了4味中药,分别是柴胡、甘草、白芍、枳实;四逆汤则只用到了3味中药,即附子、干姜、甘草。而当归四逆汤用到的药物会偏多一些,包含了当归、白芍、桂枝、细辛、甘草、通草、大枣共7味中药。
2.功效不同
根据药方的药物构成不同,其所对应的功效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四逆散有着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作用,经常被用于治疗阳郁厥逆证和肝脾不和证。四逆汤能够回阳救逆,主要用来治疗少阴病以及心肾阳衰寒厥证。而当归四逆汤属于温经散寒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效果,经常被用来治疗血虚寒厥证。
3.病机不同
所谓的“四逆”,其实就是手足不温,出现肢体寒冷等症状的病症。四逆散所针对的“四逆证”,主要是因外邪通过经脉进入体内,内伤脏腑,导致气机的运行受到阻遏,不能正常疏泄,体内的阳气内郁,不能正常到达四肢,继而出现的手足不温情况。
明代名医李中梓在《伤寒括要》中曾说过,此病证虽然被叫做四逆证,不过是阴中涵阳证,只是因为气机不通,所导致的“逆冷”,因此,要与其他的厥冷病症,进行区分,同时,体内的肝气郁结,也会导致腹部疼痛,或泄利下重。
四逆汤治疗的病证则是因少阴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同时,也可能是太阳经脉被误诊,导致体内的阳气随着汗液过度被消耗,体内的阳气不足,不能正常的温煦周身四肢,因此就会出现四肢厥冷,喜欢蜷卧在床,害怕寒冷,体内的阳气不足,不能推动血脉的运行,所以在《黄帝内经》中也提到了“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如果体内的心肾阳气不足,便不能温暖经脉和脏腑,便会出现神志的疲倦和升降的失调。
当归四逆汤不同于上两者,主要是因受到外在寒邪的侵扰,阻滞经脉的运行,从而出现血虚寒厥,体内的经脉受到寒邪凝滞,不能正常的运行,便会导致阳气运行受到阻碍,从而出现四肢寒冷现象,而体内的寒邪困阻,甚至会导致身体经脉出现疼痛。该病证的病因主要是寒邪所致,而且寒邪在经脉,不在脏腑,所以相比四逆汤的厥冷证,此病症的病情会较轻一些。
其实,关于这三首“四逆”方药的不同,在清代医家周扬俊的《温热暑疫全书》中就做出了总结,四逆汤在于回阳,四逆散则在于和解表里,而当归四逆汤则是重在养血和脉。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