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8日,一架编号为43-16360的C-47运输机从重庆白市驿机场起飞,计划飞往延安。
飞机起飞后不久与美军延安观察组取得联系,但之后失去了联络。
下午2时左右,飞机经过延安上空,但由于当时延安正下着小雨,云雾非常浓重,飞机无法降落。返航途中,飞机迷失了方向,错误地飞往了晋绥边区的方向,并最终在山西省兴县的黑茶山上坠毁。
从9日到11日,延安方面派出了美军飞机,在陕甘宁边区的境内进行了多次搜寻,但没有找到任何结果。
11日晚上,晋绥边区的相关部门向中共中央报告,称已在黑茶山上发现了坠毁的飞机,机上的18人(包括14名乘客和4名美国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这就是被称为黑茶山空难或四八空难的事件。

众所周知,叶挺就在这架飞机上。
自从1941年1月14日皖南事变中被扣押,直到1946年3月4日获释,期间叶挺一直被囚禁。然而,在他被释放之后的一个多月,他就牺牲在了这次空难之中。
因为叶挺作为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为中共建军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中共中央对他的评价非常高。

在叶挺牺牲之后,毛主席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毛主席还以中共中央名义题写了一副挽联:
“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痛,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朱德为其题词:
“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
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评价叶挺:
“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后,聂荣臻就曾对陈毅称:
“要是叶挺还在,你们新四军就会出两个元帅。”

1989年11月,叶挺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
2009年9月,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飞机上的其他人然而,很多人大概并不知道,在飞机上还有三个人的地位并不在叶挺之下。
笔者先来简单介绍一下遇难的18人:
美军机组成员:兰奇上尉、瓦伊斯上士、迈欧上士、马尔上士;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军官:李少华、彭踊左、魏万吉、赵登俊;
叶挺和他的家人:叶挺、夫人李秀文、女儿叶扬眉、儿子叶阿九、保姆高琼;
中共中央委员:王若飞、秦邦宪(博古);
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
教育家:黄齐生,是王若飞的舅父,中国近代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
青年音乐家:黄晓庄,是黄齐生的侄孙;
而地位并不在叶挺之下的就是王若飞、博古、邓发这三个人。

王若飞,原名王运生,字继任,出生于1896年10月11日,是贵州安顺人。
他在1903年迁居贵阳,并跟随舅舅黄齐生生活。
1919年后,王若飞先后前往日本和法国留学。
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投身中国革命事业,随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王若飞前往苏联莫斯科学习,并于1925年回国。回国后,他被李大钊派遣到河南负责共产党的工作。
1926年,他调往上海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协助陈独秀的工作。
1927年4月初,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武汉办公,并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负责大会的总务工作。
1927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决裂后,王若飞负责发起了几次农民起义,以应对国民党的打压。
1928年,王若飞前往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陈独秀进行了辩护,并提名陈独秀继续担任中央委员,但遭到其他代表的抨击,差点被开除出党。
之后,王若飞留在莫斯科,进入列宁学院深造。
1931年,他回国并负责在西北地区开展共产党的活动。然而,同年他在包头被捕入狱,直到1937年国共合作时才在太原被释放。
之后,王若飞在延安担任陕甘宁特区党委统战部长、宣传部长、中央军委参谋长,以及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和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务。
从1944年开始,他负责与国民党进行联系和谈判。
1945年,王若飞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一同参加了重庆谈判。
然而,他在1946年4月8日不幸遇难。
博古博古,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大家都知道在他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而后他在遵义会议上退出了中共领导集体。
其实,博古的本名是秦邦宪,字则民,博古只是他的化名。他出生在江苏无锡,但在浙江杭州长大。

年轻时,博古参加了学生运动,后来前往苏联留学,在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学习。他精通俄语和政治理论,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凭借共产国际的支持,博古临时被任命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书记,负责总体工作。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他犯下了许多错误,因此后来退出了中共的领导集体。
然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博古代表中共参与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与中国国民党展开了会谈与合作,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之后,博古创建并领导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社,成为中共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发邓发,出生于1906年3月7日,广东云浮人。他年轻时参与了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并随后在广州和香港从事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工作,担任过中共广州和香港市委书记,以及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

1931年,邓发进入苏区,担任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书记、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还担任过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等职务。他负责秘密警察事务,被誉为“中国的捷尔任斯基”,并积极参与了长征。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邓发担任了中共驻新疆代表、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以及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等重要职务。
关于飞机的失事中共方面对于飞机失事的原因一直持怀疑态度,并派遣晋绥公安总局顾逸之前往调查。经过调查处理后,顾逸之在上报的书面报告中明确指出,飞机撞山起火是由于云雾浓重、低空飞行导致的,排除了人为爆炸的可能性。然而,他也提出了一些疑点,如飞行迷失方向和仪表问题等。
然而,由于当时正值国共和谈时期,只能向外界宣称这是一起意外事故。

根据叶挺之子叶正大的回忆,周恩来在1951年时分析认为,座机失事肯定是国民党特务所为,但由于时下的局势和缺乏确凿证据,不方便直接表达这一观点。
《档案时空》期刊在2003年刊发了一篇题为《叶挺将军座机失事真相揭秘》的文章,其中提到了杜吉堂临终前的陈述。据杜吉堂称,他是当时军统中美合作所特工队的队长,他承认在当年计划了这次空难。
杜吉堂声称,在飞机经停西安时,他找到了手下的王平虎,并安排杨耀武混在飞机维修人员中间。在飞机维修期间,杨耀武将磁铁放在飞机高度表和磁罗盘的反面。

但是这篇文章存在很多漏洞,据博古的儿子秦铁称:
“首先,在国共会谈期间,双方的行动都是公开透明的。当时我父亲等人离开重庆,报纸都有公开报道,甚至国民党的一些官员还到重庆机场送行。因此,所谓国民党特务收集到这个情报是毫无根据的。其次,驾驶这架C-47飞机的是美国“飞虎队”的飞行员,国民党特务不可能有胆量去危害甚至连美国人也一起置于险境。”

所以,这次事故是一次意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至于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只能依靠后来人继续追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