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的电影越来越不好看了。
以至于我站的轴心骨李啸天大魔王都成天捣鼓八十年代的好莱坞动作片玩。
好莱坞这种单调的要死的硬汉肌肉男式所谓“动作片”有啥好玩的?
成龙在他98年出品的自传纪录片《成龙的传奇》里就吐槽过好莱坞标准硬汉动作片的模板,就是单方面强调硬汉强壮的身材,动作笨拙的可怕,打一圈要歇上好几秒,所以基本上牛逼的硬汉倾向于一招制敌秒杀对手。套招是不可能套招的,不然就是成龙在好莱坞那部《杀手壕》里的慢吞吞的效果。
这种慢吞吞的动作极致就是阿诺·施瓦辛格的《终结者》,缓慢的动作正好对应了机器身体的厚重感,有那么点赛博朋克的感觉。
同时代的动作明星里,唯一身手伶俐的我记得就只有尚格·云顿而已,被李老湿大锤特吹的史蒂芬·席格是正儿八经的合气道高手,但也灵活不起来。
有时候你都想不明白,明明十年前刚被李小龙洗礼过的好莱坞,为什么到90年代还会被香港电影的动作设计反向输出一把,还造就了比如昆汀·塔伦蒂诺这样这样的铁杆脑残粉。
但实际上,在奇迹一般的李小龙天降以前,中美双方的动作片一样,都凑合的很。
我指身手。
中国电影的母体诞生在上海,这是常识,但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传说中应该是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由京剧名伶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为什么说是传说中呢?因为这部电影散轶了,只存在于文献的描述中,一帧画面都没有流传下来。
这部电影应该是实际存在的,因为虽然我们没看过,但民国时期看过的人不少,证实它存在应该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在于,没人知道,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要知道传说《定军山》1905年就拍了,比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晚不了几年,所以可以确定它是一部无声电影。而京剧说白了是个歌唱的艺术,在无声电影里是展现不了的。
所以虽然《定军山》已经散轶了,但可以推敲出,它的看点应该就是动作。也就是京剧演员的动作戏。
所以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动作片。
阴差阳错,这也基本奠定了中国动作片武术的出处:京剧梨园行。
毕竟任何事情都讲究个底蕴。新鲜事物再猛,也抵不过人家玩了几十上百年的积累。毕竟京剧的动作场面是老祖宗花了几十年编排好的。而电影武术指导这个行当,还要将近五十年后才会诞生。
接下来,镜头给到上海,东方好莱坞,中国电影的母体。
动作片从襁褓中迎来了第一个成长周期。也是我们和西方最不同的地方。
文化!
我们有武侠文化,这个文化重到现在几乎成了香港电影的代名词,一提到香港电影,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打。
电影产业和武侠文化几乎差不多时间在中国诞生。
1909年,俄国人B.布拉斯基在上海开办了亚细亚影戏公司,早期自己拍摄,后来转为发行,扶植了张石川、郑正秋等第一代电影人的新民公司开始制作,中国电影产业由此诞生。1910年,国民党大佬陈其美出于武装起义军事储备考虑,遂委托陈公哲代办,霍元甲的精武体育会为代表民间武术登上了历史舞台。陈公哲曾就读于复旦大学,精摄影技术,拍摄了初期精武书籍的照片,并与程子培拍摄了精武体育会的电影纪录片5卷。这应该是最早的民间正经武术(区别于梨园)的电影作品。可惜,这些成果没有保留下来。
这个时候邵醉翁可能才刚刚开始规划做电影,而他的六弟邵逸夫被认为不适合干这行,被打发到南洋开拓市场。
1925年,省港大罢工因为闹得太大,将广东香港地区才刚燃起星火的电影产业也一并赶去了上海,邵醉翁将自己的电影产业(主要是笑舞台文明戏)整合,吸收了这些资源后,创办了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的第一部作品叫《立地成佛》。
第二部《女侠李飞飞》,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部武侠片,主演粉菊花,就是刚刚拿到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的董玮的师父,董玮的师兄师姐包括,林正英、陈宝珠、萧芳芳。
差不多同一时期,武侠文化才刚刚启蒙,虽然唐朝的时候传奇小说就已经诞生了,之前我们聊三级片的时候提到的至今还没拍摄的《满清十大酷刑》的第三部续集大概率《太原奇案》,这个故事就非常有侠客精神的意思。
但中国正经的武侠小说应该是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作家姚民哀的《山东响马传》开始的,直到30年代武侠小说百家争鸣,此时国事动荡,民风不稳,老百姓就特别期待侠义,但同时也有不少奇情诡谲的作品流行。说明了当时人们对现实的迷茫,不一定就醉心于救亡图存。
那是的北派武侠有五大家之说,分别是
“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
“社会反讽派”宫白羽
“帮会技击派”郑证因
“悲剧侠情派”王度庐
“奇情推理派”朱贞木
他们的活跃年代就是1930年前后。那个时代的白话文现在的年轻人估计读不下来,会觉得和文言文没什么两样,我们可以发现王度庐的作品比较符合当时救亡图存的悲怆,但他的《卧虎藏龙》直到新千年以后才被李安带火全世界。
当时最流行的,起码在电影层面最流行的,是还珠楼主的作品。
年轻人可能理解不了还珠楼主的作品意味着什么。
很多年之后,我们这代人在TVB的各种金庸武侠片洗脑之下,忽然看见徐克的《新蜀山》这种仙气飘飘,软的跟邓丽君的歌声一样的电影,会很不适应。
殊不知,这可能是一次文艺复兴,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从抗战时期一直到李小龙崛起之前,中国流行的都是这个风格的武侠电影,以还珠楼主的《蜀山奇侠传》为代表。
那这种电影是什么样子的呢?可以参考曹达华的代表作《如来神掌》。当然那是柳残阳的原著。
然后结合TVB的《蜀山奇侠之紫青双剑》(关礼杰,李婉华)和《蜀山奇侠之仙履奇缘》(郑伊健)感受一下。
怎么说呢,当时西方电影也差不多,就是类似宙斯高高在上,往地上丢闪电的那种感觉。
徐克不过是把这种曾经很流行的感觉用最新的技术重新演绎而已,算是既复古,又新潮。
文艺复兴吧。
天一公司在那个时代拍了不少电影,也同时摸索出了一套电影工业范本,也就是之后粤语残片的标配,七日鲜!
可惜,那个时代,乱啊!
抗战开始后,上海电影产业集体外逃香港,从此诞生了一个新的时代。
世道轮回,省港大罢工让电影人去了上海,没想到没过几年电影人又都去了香港。
注意,是都去了香港,而不是回了香港。
因为同时过来的,还有一大波中国电影的精华。
其他门类,比如摄影,导演,录音啥的就不提了。我们光说动作方面的。
一大批京剧名伶也跟着到了香港,其中就有中国第一部武打片的动作女主:粉菊花。
还有在天一已经崭露头角的曹达华。
中国武打电影,或者说动作片,正式进入香港时代。
被迫的。
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