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平夏评健康 2024-08-31 14:44:42
一项最新的覆盖我国31个省份17万6874人的大型临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8.2%,也就是说至少有8200万成人患有肾脏疾病,然而公众对肾脏疾病的知晓率仅为10%。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肾脏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需要肾脏病医务工作者做更多的肾脏疾病科普和防治工作。 目前,肾脏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饮食调理、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如饮食调理包括限制蛋白质、盐分等的摄入;药物治疗则包括使用降压药、降糖药、免疫抑制剂等;肾脏替代治疗有透析治疗(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为主)、肾移植,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是针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除了以上所罗列的治疗方法外,一些免疫相关性肾脏疾病可以应用生物制剂治疗,这是近十年来肾脏疾病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 生物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治疗免疫相关性肾脏疾病,如膜性肾病(MN)、微小病变肾病(MC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LN)等。这些生物制剂通过精准靶向参与疾病发病过程的特定分子或受体,阻断疾病进展,相较于传统药物,具有靶点精准、副反应相对较小的优点。 那么,什么是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如抗体、蛋白质等,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靶向性,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病变组织或细胞。 临床上常用的生物制剂有哪些?如抗CD20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膜性肾病等免疫性肾小球疾病,通过抑制B细胞功能来减轻炎症反应)、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特异性抑制剂(如贝利尤单抗,主要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通过抑制B细胞活化因子来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抗补体C5单克隆抗体(如依库珠单抗,针对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的肾脏疾病,如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通过抑制补体C5来阻断补体级联反应)等。 生物制剂在治疗肾脏疾病中的优势有哪些?(1)靶点精准:能够通过识别并结合特定的生物分子(如受体、酶、细胞表面标志物等)来精准靶向疾病发病过程,从而阻断或调节异常信号传导,针对肾脏疾病的特定病理机制进行干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疗效显著:生物制剂在肾脏疾病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 (3)相较于传统药物,副反应相对较小,安全性较高。这些优势使得生物制剂为难治性、重症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希望。 适合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的肾脏疾病患者主要包括对传统治疗手段反应不佳、病情严重或进展迅速的患者,以及患有特定类型肾脏疾病(如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这些生物制剂能够精准靶向疾病发病过程,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如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包括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最适合用生物制剂治疗。这些疾病通常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生物制剂能够精准靶向参与疾病发病过程的特定分子或受体,从而有效阻断疾病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生物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1)适应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进行个体化评估,并结合临床及病理特点、不同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证据,安全合理地应用。 (2)经济性:生物制剂的价格相对较高,也需要在临床应用中考虑其经济性和可持续性。(3)安全性:尽管生物制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感染、过敏等。比如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包括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血液系统异常(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以及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眩晕等)。具体副作用因人而异,在使用生物制剂时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 (4)疗效评估: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肾功能指标变化等情况来进行评估。如对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评估,若患者的蛋白尿减少、肾功能指标稳定或改善,并且抗PLA2R抗体水平明显下降,那么可以认为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的效果较好。 (5)见效时间:生物制剂具体见效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药物的反应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管理等因素,通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不等。 综上所述,生物制剂为难治性、重症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适应症、治疗效果、副作用防治等,遵循肾内科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
0 阅读:0

平夏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