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是什么,秘书就是领导身边的人。
古时候说,伴君如伴虎,秘书们就是这样的人。
上古黄帝之时,黄帝设“六相”之职,其中就有所谓“秘书官”的人物,也即后来的太史之职,仓颉、孔甲等皆是此职。
最早之秘书工作,或也不是纯粹之文字,毕竟在上古之时文字还不尽系统,史书中就有说“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就是说神农时代的政令之事,不靠文字传达。
先秦之前,所谓领导,最大的领导就是天子,其次为诸侯,承担秘书之责的太史们,就是服务于天子及诸侯的。因此,太史地位很高。
先秦之时,太史们掌管的不只有文书之事,史书、典籍、历法、祭祀等等跟天子王室子弟紧密相关的事务,皆由太史掌管。从这个层面看,或可说,太史见证了王朝的更替,见证了文明的进程。
有言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说的是齐国的太史、晋国的太史不畏权贵,秉笔直书真实的历史。太史在整个权力圈层中,都可算是一股清流。举凡任太史之职的,少有见佞臣子弟的。
追溯太史之渊源,如果不说黄帝之时的野史传言,从文书典籍中来看的话,时间也是非常的早。《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这里的大史即为太史。
《史通》说:“自古太史之职虽以记述为宗,而兼掌历象、日月、阴阳、度数。先秦之时,太史们掌管的不只有文书之事,史书、典籍、历法、祭祀等等跟天子王室子弟紧密相关的事务,皆由太史掌管。从这个层面看,或可说,太史见证了王朝的更替,见证了文明的进程。
当然,在先秦之前的秘书,更多是在太史。而到春秋战国之时,因天子诸侯之政务更渐繁忙,秘书之职或有延伸,因为此时已经出现了御史、主书、尚书、掌书等随从,都是负责参与决策和机要事务的官职,很多政府文书、外交辞令皆出自其手。
有的时候,秘书、太史之职对国家之正统有着决定性作用。《吕氏春秋》有载,夏桀之时,太史终古拿出其保管的“图法”向夏桀展示,哭着劝谏夏桀收敛其荒淫无道的行为,但夏桀不听劝告,于是太史终古抱其图法以奔商。那么,什么是“图法”呢?“图法”就是夏王朝的文史档案,太史终古将这些东西带到了殷商部族,也即承认了殷商部族之正统性。
而在西周之时,秘书已有单独之机构,名为太史寮。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秘书机构,其中有职责分工清晰的诸多官职,既负责文书起草,又负责政令传达。所谓“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京畿以外要接受天子诸侯的命令,对秘书机构的依赖性相当之强。
秘书对天子诸侯们有着重要的参谋作用,诸侯权卿们要在朝堂之上参政议政,就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辞令,而这些都要依靠秘书们。天子诸侯身边,是以太史寮为代表的秘书机构。而权卿臣子们,要在朝堂之上谈论政治主张,则更是以来秘书们。所以,到战国之时,那些上层贵族们多盛行“养士”之风,战国四大公子,甚至后来的吕不韦等人,皆有养纳士人达数千之众。其中,有的门客,就承担为主人参谋策划、起草信函、承办机密事项等职责,可谓私人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