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建筑辉煌,都留下了文化的印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感动了古今中外无数中华儿女。
文化是一个包含意义极大的词汇,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人民智慧的结晶,更让这个国家的精神大放异彩,培养独特的文明,塑造刚正不阿的性格当之无愧。
民族文化中不仅仅是琴棋书画,还有陶瓷的辉煌,景德镇的陶瓷文明世界,中华儿女的文化情怀必世世代代传扬下去,文化的未来灿烂光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靠着西方的传教士传入欧洲,达到了一定东学西渐的效果,但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圆明园却毁在英法联军的手下。
万园之园,残忍毁灭圆明园一直被称为“万园之园”。
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开始了任人宰割、割地赔款的历史。
清政府内忧外患之际,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率兵到达北京城下。当时的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负责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为英法服务。
他准确得知了清朝军队集中的地方,认为东城布满了皇帝的亲信,所以应该攻打军队力量薄弱的地方,例如北城。
虽然当时清朝的军队没有过硬的武器装备,但是毕竟在自己的主场作战,英法联军多少会有些胆怯,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损伤最小最保险的作战手法。
而当时的皇帝一直住在圆明园,圆明园位于西北郊,外国人也懂“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所以他们没有走正门。
正门的防卫一直非常严格,古人非常讲究次序的问题,认为正偏差别很大,从古代三妻四妾的位分就可以看出,嫡出和庶出会影响到这个孩子的一生。
所以当时所有的大臣都认为应该集中兵力保护正门,抵挡敌人的侵犯,但是没想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东方人完全不同,他们不在乎纲常伦理的束缚。
只要可以取胜,他们会选择各种不起眼的手段,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结果,自己能够获利多少,而不是这个过程如何来的。
英法联军巧妙地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他们掠夺走了圆明园中所有的宝物,那些搬不走的瓷器,他们就选择直接打碎。
这种强盗式的做法实在令人发指,之后他们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想出了一个办法,英国全权大臣额尔要在最后放火烧了这座园子,当时英国的首相居然还同意了。
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这场浩劫让世界人民都无法原谅,甚至,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抨击,他说有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
可见世人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国家的错误就偏袒自己。
历史悠久,艺术之作圆明园从此成为了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再多的辉煌也只能加上“曾经”二字,我们没有办法原谅英法联军的罪行。
圆明园其实明朝就已经建成,康熙皇帝时期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九子夺嫡”,康熙子嗣众多,但是皇位从来都只能有一个,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九个优秀的儿子来争抢。
当时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祯,但某次事件表现突出,康熙心中大喜,就把圆明园赐给了他,胤禛在九子夺嫡中最后取得了胜利,顺利成为雍正帝。
圆明园经过了从雍正皇帝开始,到咸丰皇帝结束150多年的修补和完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不仅仅有精工巧匠的制作,还有普通劳动人民的血汗。
正是这样的不懈努力,才把圆明园经营成一座宏伟富力景色壮观的世界名园。圆明园其实关联着周围数十里的园子,不仅有香山的静宜园,还有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
清漪园就是颐和园的前身,圆明园的总面积达到了5000多亩地,占地面积之广前所未有。
虽然地处北京却汇集了江南众多风景,甚至还有一些建筑来自于西方风格。
是古今中外艺术集大成的作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其中的亭台楼阁和热闹的街市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技术还原,痛留人心圆明园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所以当圆明园被毁之后,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一根刺,无时无刻不想把这座园复原。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3D技术的出现,让很多人心中的念想有了一丝希望,技术复原圆明园被烧毁前的样貌之后,更是让人民看到了曲水岛渚,亭榭楼阁,错落有致。
甚至连英国的军官,到了圆明园之后都发出了感慨,如果把法国所有的皇家城堡都加起来,都没有办法与圆明园媲美。
他们见证了这个园子的奇迹,然后亲手毁掉了这份美好。
有些东西没有了,其实可以再修建,但是属于文化的东西如果消失了,掠夺走了,是很难再复原的,技术能复原的是圆明园的样貌,但真实的圆明园已经再也无法回来。
成百上千座建筑被烧成了灰烬成了事实,英法联军拿着他们丰盛的“战利品”回国邀功,无数的中国人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圆明园是一段悲痛的历史,也是落后就要挨打给我们的教训,是变得强大路上的一次重击,这样的过去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但是我们却能努力保证让这样的残忍不再发生。
惨痛的故事应该到圆明园截止,从此以后是中华文化的不断辉煌。
结语圆明园的罹难无论过去多久,伤痛都无法避免,它如今断垣残壁只能用“遗址”二字来形容,它的摧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劫难,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巨痛。
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再多的华丽无比,如梦如幻都留在了历史。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回忆的同时保护好现有的文物古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