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张耒。
自古以来关于英雄的故事是不是数不胜数,他们或是为了救人不顾自己的人生安危,亦或是除暴安良,保住了一方安稳,更或是为了改变百姓的命运凄苦,挺身而出。
英雄的故事传达了一种救死扶伤的意志品质,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民族气概,他们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英雄儿女各千秋。
随着阅读量的增长和个人储备的丰富,了解得越多才发现,曾经的那些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比如陈胜吴广的故事人尽皆知,但是他们一起反抗命运不公的背后,是陈胜一定要除去吴广。
神秘手段,揭竿起义山雨欲来风满楼。
当一个地方要出现起义,那么一定是当时的社会发生了剧烈动荡,民不聊生,才会有人产生不满的情绪,然后采取一些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陈胜和吴广决定起义之后,他们开始想尽办法说服群众,古时候平民百姓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能打动他们的一般是一些江湖邪术。
比起述说他们对朝廷的不满和当时王朝做出的危害百姓身体的政策,百姓更愿意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陈胜吴广巧妙地抓住了他们这一心理。
他们在不远处找到了一个江湖假道士,这个人靠着装神弄鬼赚取一些银两,陈胜和吴广在一个绸帕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偷偷把它塞到鱼腹中。
再请这个道士来告诉现场服徭役的所有人,他们两个正是天之选子。众人成功看到了鱼腹中的丹书,在道士的推波助澜中,坚信上天把他们派来推翻秦朝。
就是这样神秘的手段,让百姓对他们言听计从,顺利杀死当地军官,然后揭竿起义。为了能够让起义军队更加壮大,陈胜,吴广想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激动人心的口号。
他们一路收纳士兵,打到了战略要地陈县。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对这一段有过清晰的记载。可见想要完成一大任务,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其实,采用一些装神弄鬼的手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武则天曾经进宫之后,展现出了过人的头脑和谋略能力,一时间皇宫里传言不断。
当时大臣都担心武则天会干政,动摇李氏江山的统治根基,江湖中某一天突然发现“武代李兴”的石头,有些的大臣把这件事情告诉皇帝,希望能放弃对武则天的宠爱。
但是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不过是一些朝中重臣为了限制武则天权利而弄出的一些小把戏,武则天确实证实了当时人们的担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鸿鹄之志,早有预谋历史的经验已经写明了一切,凡事能成大事者,一定不拘小节而且野心勃勃,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了对权力的渴望。
根据史书的记载,陈胜吴广相识于一场暴雨之中,两个人一同为秦朝服贫役,过程苦不堪言。因为暴雨的导致陈胜迟到,当时的两名军官非常严苛。
定下了“迟到就要杀头”的规矩,陈胜看着自己横竖都是一死。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虽然陈胜比司马迁早了很多年,但是一直有着鸿鹄之志的他早已想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决定拉着吴广一起起义。
这一段历史记载与秦朝的律法相比有一定出入,军官不讲情面是真,但是杀头可能是假。
既然他们是在服徭役,这本来就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如果把当时的900多人都杀掉,那么谁来完成规定的任务呢?
曾经考古发现过清朝法律的原稿,没有任何一条规定迟到就要杀头,反而是让管事者酌情而定,在专家研究之后,认为这种情况最多就是罚钱。
并且随随便便出两条人命,管理者也担心其他人会奋起反抗,造成人心动乱。
所以陈胜的起义可能不是因为简简单单的迟到,而是在他心中谋划已久的事情。
同仇敌忾,反目成仇陈胜和吴广带领一大批人,取得了起义的胜利。他们成功搅乱了当时秦朝的统治,他们二人也成为推翻秦朝的主要领导者。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一直很复杂,有的人可以同苦,但是不能共甘。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道理再一次显现出来。
曾经为了起义的胜利,他们关系融洽,合作完美无缺,对于秦朝更是同仇敌忾,但是成功之后,两个人都想作王,对于彼此的关系变得貌合神离。
两个人暗地里闹得不可开交,后来吴广竟然被他的手下田臧杀害,这件事在起义军中掀起很大波澜,当时所有的士兵都以为陈胜吴广是好兄弟。
所以陈胜一定不会放过田臧,没想到陈胜居然反其道而行之,居然对这个人加官晋爵,把他所有优秀的部队全部交给田臧。
《史记》原文记载:“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如此种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陈胜暗中授意田臧杀害吴广。曾经情同手足的情谊兄弟,居然就这样反目成仇。
这不禁令人好奇,为什么陈胜一定要除去吴广?做事丝毫不留情面。《史记》中田臧这样说:
“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他们认为吴广获得成功以后,过分骄傲自大,作战过程中“骄兵必败”。
陈胜一方面担心吴广与自己争权夺利,另一方面觉得吴广根本不懂作战,只会使用蛮力骄傲蛮横,从来听不进下属的建议。也难怪陈胜想要除之而后快。
结语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骄傲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而谦虚则是一种品德,是进取和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
吴广作为一个反面案例,他的骄傲扼杀了自己的机遇。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在职场,都要懂得避免自高自大,越是谦逊,表现出来的毅力越是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