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北洋水师水兵墓修缮工程竣工典礼在英国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隆重举行。
中国驻英国使馆公使马辉、公参于芃,泰恩-威尔郡女王副代表安•克劳斯顿,盖茨黑德市市长迈克尔•胡德等,以及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等五十多位嘉宾出席。
此事也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十九世纪中叶,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老迈的大清帝国的门户。
清政府经历了种种刺激和耻辱,更是尝到了拥有漫长海岸线却无力抵抗、海权难以防卫的痛苦。
孔夫子谆谆教导:知耻而后勇。
于是清政府痛定思痛,决心学习西方筹办海防,建立海军。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军事实力及各类军事技术领先世界。但是到了近代却步履缓慢。
清政府逐渐从天朝大国的梦中清醒,旨在富国强军的“洋务运动”也轰轰烈烈开展。
然而,由于现代化技术底子薄,清政府只能制造出一些构造简单的枪炮和小型舰艇,连“开花弹”几次仿制而无果。
无奈之下,只能依赖高价进口,用白花花的银子,从国外列强手中购买。
因而,海军的主力战舰,也只能几乎全部外购。
于是清政府向海军强国英国订购了一批军舰。
英国的港口城市纽卡斯尔,在工业革命时期是重要工业都市,造船业和钢铁产业尤其发达。
当时,世界主要的装甲舰、战列舰,以阿姆斯特朗船厂出产的最为知名,是世界军火巨头。
于是北洋水师从阿姆斯特朗船厂订购了“致远号”、“靖远号”等多艘军舰。
为了接收军舰,1881年和1886年,清政府分别派遣了共二百多名官兵前往英国。
但由于工期延误,这批官兵在纽卡斯尔停留了三个多月。
在此期间,由于远涉重洋、水土不服,一些中国水兵患病,先后有五名水兵不幸病故。
他们分别是第一批接舰人员中的袁培福、顾世忠,第二批接舰人员中的陈受福、陈成魁和连金源。
于是清政府在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园买了土地,将他们安葬。
而同时,日本也从阿姆斯特朗的购买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铁甲战舰。中日两国海军之间的较量,在地球另一端的英国泰恩河畔拉开了序幕。
而来纽卡斯尔接收军舰期间,有三名日本海军的水兵也因病故,被安葬于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园。
亚洲两个敌国的海军人员客死他乡,埋骨于异国的同一座墓园,安然相居。
然而他们各自的祖国却难以和平相处。
2光绪十四年(1888年) 12月17日,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
北洋水师的主力军舰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四千余人。它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
北洋水师的实力曾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不宣而战,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护航舰队,甲午战争爆发。
在黄海的波涛中,中日两国发生了悲壮的海战。
两国分别从英国泰恩河船坞建成下水的军舰上了战场。
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不幸几乎全军覆没。它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3
历史令人敬畏。时代还在前进。
北洋水师是一个国家重新尝试走向海洋的起点,意义深远。
虽然,探索之路充满曲折。
今天,祖国终于发展为骄人的成就,拥有了大国海军的尊严。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距祖国万里之遥的地方,在地球另一端,有中国现代第一代海军的五名水兵长眠于此。
铭记这段悲壮、辛酸的历史,是为了勿忘国耻,励精图治,实现民族复兴,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