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未实施那件事,我是清白的,遭到了冤枉!
2005年4月11日,陈德起因购树苗前往集市,不料被鹿邑县公安局警察误认为抢劫盗窃犯逮捕,他绝望呼喊,未曾料到会有此遭遇。
更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被捕的缘由竟是走路姿态与说话声调与抢劫匪徒极为相似,仅此而已。
事情得追溯至十多日前。
2005年3月29日深夜,河南周口鹿邑县任集乡大李村发生抢劫事件。
深夜时分,几名匪徒挖通了刘巧敏家堂屋后墙,潜入其家中。
刘巧敏的丈夫外地务工,家中仅她一人。几人见状控制并威胁她交出钱款,还抢走彩电、影碟机、手机等财物,总价值超过2000元。
遭遇抢劫次日,刘巧敏急唤丈夫归家。对一个平凡农家而言,丢失2000元绝非小数。夫妇俩商议后,毅然决定向警方报案。
深夜时分,由于几个劫匪有所防备,刘巧敏未能看清他们的面容。
事后回想,她确信其中一名劫匪酷似同村的丁广记,据此线索,丁广记随后被逮捕。
4月11日,即十多天后,刘巧敏逛集市时偶遇购买杨树苗的陈德起。她察觉陈德起说话声与走路姿势,均与当日一名劫匪颇为相似。
刘巧敏便悄悄尾随陈德起,出乎意料的是,陈德起一见到她,竟然转身避开了。
陈德起是试量镇程庄村人,与刘巧敏虽隔几公里,却自幼相识。他刻意躲避刘巧敏,这让刘巧敏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猜想。
她随即与丈夫急赴警局报案,随后,陈德起被警方成功抓捕归案。
听完事情经过,陈德起哭笑不得,心想自己怎会干出抢劫刘巧敏这等事来?
首先,陈德起与刘巧敏相互认识,且他们之间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其次,陈德起身家丰厚,尽管仅具初中文化,却思维敏捷。年轻时他便领导数十工人成为包工头,经数十年奋斗,成为当地闻名的富豪,人称“陈百万”。
陈德起是村中首个建起楼房并购置小轿车的人家,生活境况极为优越。
陈德起生活优渥,且乐于助人,身边众多亲朋都曾受他援手,故而他在人群中极受欢迎,人缘极佳。
第三,刘巧敏家遭遇抢劫时,陈德起正忙于植树,20余日内栽下了3200余棵杨树,全程无暇外出,根本不具备作案时间。
刘巧敏家遭抢那晚,他记忆犹新,原因是那晚他的三轮车故障,与修车师傅一同忙碌修理,耗费了很长时间。
当晚,为表谢意,他们与师傅共饮,直至十点多方才尽兴而眠。
陈德起的妻子为证其未参与抢劫盗窃,特寻修车师傅出具证言。然而,这份证词对于证实陈德起的清白,却并无实质性帮助。
被捕后,陈德起屡遭提审,性格刚硬的他即便历尽苦痛,也拒不承认抢劫盗窃。警方六次审讯,陈德起均未认罪。
然而,2005年11月,他仍被诉至法庭。缘由有三。
丁广记终未扛住压力而认罪,前两次审讯他坚称无罪,但后四次均认罪,并牵扯出另一人,名叫朱光进。
其次,狱友游向阳证实,从陈德起处得知其参与了两起抢劫盗窃事件,且每次均有两人涉及其中。
第三,丁广记的狱友刘德顺亦出面指证,声称亲耳听见丁广记承认,他与陈德起共同作案,且次数多达两次。
依据证人证词,此案得以判决,陈德起获刑3年,丁广记获刑2年,至于朱光进,则被单独处理。
此判决令陈德起连连哀叹,更使其家人在邻里间颜面尽失,难以抬头。
当时,他22岁的大儿子尚未成婚,其入狱对长子婚姻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13岁的二儿子则因难以承受他人异样目光,毅然辍学,前往外地谋生。
小儿子心中渐生恨意,觉得父亲令家族蒙羞,致使他们成为众人指责的目标。
唯有相伴多年的妻子坚信陈德起未行抢劫盗窃之事,因为她清楚丈夫那晚的行踪,并且深信丈夫的为人。
判刑后,陈德起的妻子在外积极奔走相助,而身在狱中的他,亦坚持不懈地提起上诉,努力为自己争取翻案的机会。
陈德起惊讶地发现,他的申诉未获成效。然而,鹿邑县检察院提出了抗诉,指出案件“量刑不合理,定刑不准确”。
周口市中级法院迅速对此案作出裁定,决定撤销原有判决,并将案件发回要求进行重新审理。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命运确实发生了转变,只是这变化比预想的更加不可思议。
2006年6月,鹿邑县法院再次宣判,判定陈德起犯抢劫罪、盗窃罪,获刑13年;丁广记同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此为第二次判决结果。
陈德起对这个判决极为愤怒,他不仅未能洗脱罪名,反而刑期加长了10年。因此,即便身陷囹圄,他仍持续不断地提出申诉。
在陈德起深陷绝望与痛苦之际,他遭遇了人生的又一沉重打击——妻子向他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闻此消息,陈德起初感愤怒,但稍作冷静后,他深表理解妻子的行为。
入狱后,家中陷入困境,生活愈发拮据。为让母子能活下去,他们必须与身为抢劫犯的我划清界限,否则他们何以维生?
想通后,陈德起爽快地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并在狱中放弃伸冤,转而积极改造。他听说申诉无效且可能影响减刑,于是改变了态度。
陈德起在狱中表现优异,因此赢得了三次减刑,仅服刑9年10个月后,于2015年2月11日,即农历小年腊月二十三,顺利走出了监狱的大门。
丁广记则不然,2006年9月29日,入狱一年多后,他因病获准保外就医,但不久便离世,可谓含冤而终。
55岁的陈德起出狱时,已满头白发。9年的牢狱生活对他的身体造成了巨大伤害,导致他疾病缠身,身体状况堪忧。
更让他心碎的是,出狱归来,家已不复存在。孩子们因怨恨拒他于门外,担心他的归来会让母亲更加悲痛。
陈德起理解儿子们的选择,尤其是二儿子,本学业优异,足以胜任大学,却因他13岁便被迫打工,前程断送,至今仍未婚娶,他怎能不心怀愧疚?
陈德起迫于无奈,在外租房居住,依靠在工地上做临时工的收入,艰难地支撑着日常生活开销。
历经9年冤狱,家庭破碎,岂能就此罢休?他狱中表现良好,只为早日重获自由,洗刷冤屈。
陈德起踏上了四处上访之路,边打工边坚持申诉,个中艰辛,唯有他自己能深切体会。
2017年,周口检察院审阅其卷宗后发现问题,遂将该案件转交至周口市中级法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周口中院经研究认为,检察院未提供新证据证实原判决有误,故对检察院的建议不予采纳。
幸运的是,周口检察院并未放弃,因为该案本就漏洞明显,无需额外证据即可看出判决存在问题。
丁广记的供词显示,他共陈述6次,前两次否认罪行,后四次虽认罪,但每次陈述的内容存在显著差异。
他前两次供述称与陈德起2人作案,但后两次又改称,除他们2人外,还有同伙朱前进参与。
其次,该抢劫案卷宗缺失现场勘察记录,无证物、脚印、指纹等痕迹证据。且逮捕陈德起、丁广记、朱前进3人后,警方未能追回任何赃物。
据此可见,当时警方的抓捕行动完全依赖于刘巧敏的单方面陈述,未有其他确凿证据支持。
刘巧敏的3次陈述显示,她并未看清劫匪相貌,而是依据声音和步态进行判断。
尤为重要的是,朱前进虽被“另案处理”,却未遭判刑入狱,至今仍保持自由身。
获悉他在山东务工后,警方迅速将其带回审讯。朱前进在审讯中坚称,自己未曾与陈德起、丁广记共同参与作案。
掌握确凿证据后,周口检察院于2018年8月13日向周口中院提出抗诉,历经一年多拉锯战,陈德起抢劫盗窃案终见分晓。
法院判定,当前证言存在矛盾,证据链不完整,导致陈德起、丁广记抢劫、盗窃案事实不明,证据不充分,故指控罪名无法成立。
陈德起在收到判决书的当日,激动得彻夜未眠,长达13年的冤情,终于得以昭雪。
喜悦消散后,陈德起满心辛酸。他懊悔若当年法官能信修车师傅的证言,自己便不必苦熬这些年。念及此,愤恨再次涌上心头。
他憎恨审判的法官,尤甚于那些审讯他的警察,他们对他施以毒打,更甚的是,为迫使他认罪,自下午5点起,持续毒打至次日天明5点。
获清白后,他即刻申请国家赔偿,并坚持追究当年办案人员的责任。
同时,丁广记的家人也行动起来,坚信若非当年警方误抓误判使丁广记蒙冤,他绝不会在狱中含冤病逝。
陈德起索赔六项,总计1232万余元;丁广记家人亦要求赔偿348万余元。两家人均希望对方能在《周口日报》、《河南法制报》等媒体上公开致歉。
针对两家的诉求,当地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相应措施。
首先成立调查组,启动追责程序,随后法院两名副院长亲自上门向两户人家道歉;最后,迅速启动国家赔偿程序。
最终,受处罚的人员名单及向陈德起赔偿的金额,均未公开,因此我们无从得知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