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吃喝,走亲访友。
也有很多地方,留下了上坟的习俗。
《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皇家在正月初一上坟称为“上陵”。可见,春节上坟,由来已久。
通过上坟,让老祖宗感受到幸福的生活,又祈祷子孙得到保佑,家庭兴旺发达。
不过,老祖宗也留下一些规矩,避免上坟的时候,麻痹大意,把好事变成坏事。
春节上坟“六不要”,来年平安无灾祸,这规矩,我们要牢记在心,并推陈出新。
01
不要拒绝女儿女婿,都是一家人。
古人把女儿女婿,当成外人,认为他们来上坟,就可能争夺娘家的财产。还留下“女婿不上坟,上坟辱先人”的伪道理。
重男轻女的思想,我们今天就不要继续保留了。
儿女都是后人,这才符合当今的家庭发展。
再说了,一家人去上坟,把女儿女婿晾在一边,这不是冷落了人,这不是把人往外赶。指不定,娘家有什么事情,他们就不帮忙了。
不去区分内人外人,去上坟的人数也多,大家的心情也会变好,彼此也有一个照应。女儿女婿以后,对娘家的印象更好,敬老也多一份力量。
02
不要匆匆离开,等火烛熄灭。
现如今,我们都在保护青山绿水。
上坟的时候,会烧很多的纸钱,烛和香等。
如果点燃了香烛,就马上离开,可能香烛被风一吹,就引发了火灾。这就好心办坏事了。
从火灾的角度,我们等香烛烧完了,再离开,是有必要的。
从诚心的角度,我们在坟墓旁边多等一等,也是对故人的陪伴。
既然是祭祀,那就要准备足够的时间,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马虎不得。
有必要的话,在香烛烧完后,用泥土覆盖,确保万无一失。
03
不要打扮靓丽,打扮尽量简单朴素。
《警世通言》中有一个故事:庄子外出,到了一片坟地。
一个妇人,浑身缟素,坐在一座新坟旁边,一点都不哀伤。
庄子上前询问。
女子说:“我在等土干。一旦土干了,我就可以改嫁了。”
庄子感慨:“听时笑破千人口,说出加添一段羞。”
这上坟,却一点诚意都没有,这不是羞耻吗?
同样,我们过年的时候,多半会买新衣服,打扮一番。
但是到了上坟的这一天,就应该更换成朴素的衣服。这是对先人的尊重。
古往今来,但凡对逝去的人行孝,都要“缟素”。很多地方,先人过世,子孙有三年时间,都会穿素衣。
特别是大红大紫的衣服,我们就别穿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去坟墓边办喜事。
多穿颜色很浅,比较单一的衣服。带着虔诚的心。
04
不要带七八十岁的老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过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家人都来了。
这时候,我们要把老人留在家里,不让他们去上坟。
一来是老人身体不太好,走到坟地也困难。
二来是老人多愁善感,一旦到坟地,百感交集,万一激动起来,身体就受不了。也许坟墓里,就是老人的老伴。这一到坟地,思念就来了,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就重新折腾起来。
三来是老人一路上,也要人照顾,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把老人留在家,让其不要到处走。如有必要,让一个年轻人陪着老人,随时可以照顾。
05
不要争吵不休,子孙团结友爱。
古人云:“一滴何曾到九泉。”
到了坟地,端起一杯酒,倒下去,就到了九泉之下。这一个过程,就是说,我们当今的幸福生活,也分享给祖先了。
如果子孙吵吵闹闹,在坟地也打起来,这不是违背了孝道吗?
想来,老人在九泉之下是希望子孙和睦的。
一家人去上坟,要带着美好的心情,和和气气地说话。通过祭祀,又增加了一些真情。
06
不要上坟后马上去拜年,注意礼仪。
过年,有的家庭去上坟,有的家庭是不会去的。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过年,上坟之后,我们还要去拜年,要继续迎春接福。
有的人,非常不讲究,上坟回来,马上就开车去拜年,或者马上去某个熟人家吃饭。
身上穿素服,脸上有哀思,这样的打扮,明显就不适合拜年。应该做出调整。
按照习俗,上坟之后,一家人都沐浴更衣,整理自己的心情。
也要等那么一段时间,再去拜年,或者待客。这期间,就可以调整好心情,让脸上重新洋溢笑容。
在一些地方,还有这样的做法。上坟这一天,是不去拜年的,就在自己家吃饭。毕竟祭祖的日子,就要特别对待。
07
《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过年上坟,是追忆祖先的恩德,是对子孙的教育。按照规矩去做,很有意义。
春节上坟“六不要”,就是提示我们,把古人的规矩学起来,然后根据当下的社会情况,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家人之间,也要互相提醒,避免出现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粥的情况出现。
一些传统习俗,看起来繁琐,带着一定的迷信,其实对生命的敬重,也让我们懂得幸福来之不易,不能糟蹋了。
我们的幸福,是无数的先人打拼得来的,是一代一代人累积起来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