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牛大姐”走了,她是南京人,还是儿子眼中最善良的人

湘儿说娱娱乐 2025-04-20 05:49:05

2025年4月16日清晨,摄影家马良的微博突然冲上热搜。

当所有人点开那张黑白照片时,手机屏幕前的80后集体破防——照片里穿着碎花衬衫的老太太,正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爱管闲事的牛大姐。

配文轻得像片羽毛:"我妈走了,她叫童正维。

"

这消息来得太突然。

上周还有网友在南京老门东偶遇童老师,说她拄着拐杖慢悠悠逛茶摊,谁能想到三天后心脏衰竭就带走了这位88岁的戏骨。

评论区瞬间炸出上万条"爷青结",有老剧迷贴出经典台词:"现在的年轻人啊..."话没说完,底下已哭成表情包海洋。

要说童正维这辈子最魔幻的事,大概就是演了个与自己完全相反的角色。

现实中的她压根不是爱说教的老干部,而是能把生活过成诗的人。

儿子马良在采访里猛料频出:"我妈当年排话剧《窦娥冤》,愣是给六月飞雪的戏码加了个旋转舞台,把导演吓出三根白头发。

"谁能想到,这个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板着脸训人的牛大姐,私下最爱干的事是收集各国古董香水瓶。

南京秦淮河边长大的她,骨子里带着江南女子的温婉。

马良翻出母亲年轻时的日记本,1972年某页写着:"今天排完《婆媳情》,特意绕道夫子庙买盐水鸭,路过乌衣巷口听见评弹声,突然觉得活着真有意思。

"这种把日子过成电影镜头的本事,让她塑造的每个角色都带着烟火气的浪漫。

就连《上海滩绑票奇案》里只有三场戏的裁缝铺老板娘,都能让观众二十年后还记得她别在衣襟上的玉兰花。

要说最让网友破防的,还得是童正维与丈夫马科的神仙爱情。

这对文艺界CP的日常比电视剧还甜——马科排《曹操与杨修》时压力大到失眠,童正维就扮成小兵甲混进排练场,趁导演不注意往他保温杯里塞枸杞。

去年马科离世后,童正维把两人的戏票存根做成风铃挂在窗前,叮叮当当的声音陪着老太太走完时光。

现在回头看看《编辑部的故事》剧组,葛优成了光头影帝,吕丽萍转型当导演,侯耀华早就退隐江湖。

有网友在超话里唏嘘:"牛大姐一走,编辑部彻底解散了。

"这话倒让人想起童正维生前受访时说的:"好演员要像老城墙的砖,看着不起眼,抽掉一块整个城都站不稳。

"

马良说母亲最惦记南京老家的鸭血粉丝汤。

去年清明她非要亲自回城南老宅,颤巍巍摸着斑驳的门环对儿子说:"当年你外婆就坐这儿给我梳头,梳着梳着我就长大了。

"这话现在读来,莫名让人想起《摩登家庭》里她演的那个总在阳台浇花的上海姆妈。

翻着童正维的微博,更新停在2024年除夕。

照片里她和两只橘猫窝在摇椅里,配文是南京话:"阿要辣油啊?"底下的年轻剧迷可能不知道,这是她在《编辑部的故事》里唯一没说完的台词。

当年剧本写着牛大姐要请全编辑部吃馄饨,结果这段戏被剪了,没想到三十年后成了告别彩蛋。

凌晨两点,话题#牛大姐的保温杯还在吗#突然空降热搜。

点进去全是网友自发剪辑的混剪视频,有她怼天怼地的名场面,也有《花儿怒放》里那个给女儿整理嫁衣的温柔母亲。

最绝的是某位UP主把不同年代的"牛大姐"拼成连续剧,弹幕齐刷刷飘过:"原来她真的一直在编辑部没离开过。

"

听说童正维追悼会要放她最喜欢的评弹《宝玉夜探》。

不知道在天堂的牛大姐,会不会突然掏出保温杯,对着各路神仙来句:"现在的神仙啊,谈恋爱像织云彩,三天两头闹分手..."

0 阅读:2

湘儿说娱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