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政坛最近刮起了一阵-华裔旋风-。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泰国总理佩通坦、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这三个名字,在各国新闻头条上频繁出现。
有意思的是,这三位政要的祖籍都在中国,最年轻的佩通坦已经是第五代华裔,最年长的黄循财则还保留着海南文昌老家的第二代记忆。
洪玛奈去年刚上任就忙着给中企承建的71C号公路剪彩。
这位47岁的首相剪彩时特意提到,祖辈从潮汕下南洋时肯定想不到,百年后自己的儿子会在柬埔寨见证中柬合作的-钢铁驼队-贯通南北。
他父亲洪森执政时就跟中国建了十几座大桥,如今洪玛奈更把-一带一路-和柬埔寨发展战略对接得严丝合缝,网友调侃这是-潮汕商人基因觉醒-。
泰国街头最近流行起-潮梅一家亲-的说法。
原来佩通坦家族祖籍梅州丰顺县,离洪玛奈祖籍潮州直线距离不过百公里。
这位38岁女总理春节期间用中文拜年时,特意展示了自己在中国生活十年的经历,说要让中泰高铁像当年下南洋的帆船一样畅通无阻。

她推动的中泰高铁二期工程刚获批,725亿的投资额让网友直呼-不愧是客家人,搞基建都这么拼-。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去年刚上任就遇上件头疼事。
泰国突然宣布要重启克拉运河计划,这项目要是真开工,新加坡靠马六甲海峡吃饭的日子可悬了。
52岁的黄总理一边跟佩通坦在东盟峰会上谈数字经济合作,转头就督促新加坡人-多学华语-,被网友戏称-这是要跟泰国拼华裔浓度-。
不过他父亲从文昌下南洋时才带了个藤箱,谁能想到儿子现在要操心国家级战略?
三位华裔领导人的故事里藏着条暗线。
洪玛奈在特本克蒙省剪彩时,背后站着中柬两国施工团队;佩通坦推动的铁路要直通昆明;黄循财虽然担心运河计划,还是得跟中资企业合作建皇京港。
有网友精辟总结:-这哪是三国演义,分明是潮汕老乡会搞基建竞赛。

-
看着这些华裔面孔在邻国政坛风生水起,不禁想起老一辈下南洋时带的红头船。
当年他们用扁担挑出了唐人街,现在后代用推土机建起了经济带。
洪玛奈说71C号公路是-通向希望的桥梁-,这话放在三个国家都适用。
从潮汕到梅州再到文昌,这些地名在地图上连起来,活脱脱就是幅现代版的-南洋奋斗图鉴-。
有意思的是,三国老百姓对这些华裔领导人的态度。
柬埔寨农民觉得洪玛奈像自家子侄,因为他总往工地跑;泰国年轻人把佩通坦当偶像,说她-把高铁开出了跑车范儿-;新加坡商户虽然担心运河计划,但提到黄总理流利的华语又忍不住骄傲。

这种微妙的情感,恐怕只有经历过下南洋艰辛的华裔才能体会。
黄循财最近在记者会上打了个趣:-我爷爷要是知道孙子当总理还发愁运河,肯定后悔当年没多生几个搞航运的儿子。
-这话听着像玩笑,细品都是华裔家族百年沉浮的缩影。
从潮汕商人到泰国政要,从海南渔民到新加坡领袖,这些故事比任何移民纪录片都来得鲜活。
有网友说得妙:-他们祖上坐红头船下南洋,现在子孙开推土机建高铁,这波叫‘基建代际传承’。
-
看着三国领导人的行程表,总觉得他们在隔空较劲。

洪玛奈刚宣布要建新港口,佩通坦就晒出高铁进度图;黄循财前脚谈完数字经济,后脚就飞中国谈合作。
这种良性竞争倒让东南亚基建突飞猛进,网友笑称这是-华裔内卷造福全东南亚-。
当年祖辈在异乡打拼的生存智慧,如今化作政坛上的发展谋略,这剧本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三位领导人的家族史拼起来,就是部微缩版南洋华裔奋斗史。
洪森家族在柬埔寨枪林弹雨中崛起,他信家族在泰国政坛几度沉浮,黄家从海南渔村走到新加坡权力中枢。
现在年轻一代掌舵,既要延续祖辈的拼搏精神,又要应对5G时代的全新挑战。
佩通坦最近在曼谷演讲时说:-当年祖辈坐船来,我们现在要建桥过去。

-这话听着提气,就是不知道新加坡港口的集装箱听没听懂这份雄心。
夜深人静时翻看三国新闻,忽然发现个有趣现象。
洪玛奈在柬埔寨推广潮汕菜,佩通坦在泰国复兴客家文化,黄循财在新加坡鼓励华语学习。
这些文化符号像暗码,把散落南洋的华裔血脉又串了起来。
有华侨老人看着新闻抹眼泪:-当年我阿公下南洋带包家乡土,现在这些后生仔直接带家乡路。
-从乡土到混凝土,变的何止是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