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历史上的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袁绍的败亡而结束。
今天我们不说曹操如何幸运,如何英明,我们来看一下在曹操和袁绍的团队建设。
看看他们双方的团队建设,能给我们普通员工或者说创业初期的老板们一些什么样的警示。
官渡之战前袁绍开会,看看自己是否与曹操开战,或者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应付曹操。
沮授当时说应该休养生息,然后派小部分人阻挠曹操的生产。
但郭图等别的参谋不这么认为,说一定要现在打曹操,因为曹操刚打了张秀和吕布,还没有喘过气来。
这个时候不打,就是错失良机。
沮授听他们这么一说,立马又情绪激动地说,曹操是义兵,有天子在他那里,咱们不能打。
抛开谁对谁错不说,这个时候,沮授已经不给袁绍面子了,他不能在事情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抬高对手贬低自己,这是让领导下不来台。
领导一下不来台,自己怎么可能还有机会?
荀彧就知道和领导在意识形态上统一,话说出来后曹操听着就很舒服。
比如说,在打袁绍前,荀彧让曹操打吕布:
“你比袁绍英明,他实在不是东西。但是,我们现在得先打吕布。”
袁绍海纳百川,手下汇聚了各方人士,形成了以沮授为代表的河北人,以许攸为代表的南阳人,以郭图为代表的颍川人。
所以袁绍每次开会的时候,不同派别的人都在给他拿主意,派别之间往往都是截然相反的主意,而且说得都有道理,你说袁绍该听谁的?
听了一派的,就意味着否定了别的派别。
否定了别的派别,就意味着要产生内部矛盾。
产生了内部矛盾,就意味着要解决矛盾。
由此,产生不必要的内耗。
因为你不能得罪其中的任何一方,比如说沮授,他手里有队伍,背后有实力,得防着他动摇军心或兵变。
选择多的时候就要衡量各方面的利益,束缚也就多了,所以有句话话,没有选择有时候是最好的选择。
团队创业初期就要抓住话语权和决策权,否则,追求民主可能会让民主更失去意义,还会无故的增加内耗。
一旦有派别之争,不同派别都在相互之间看对方的笑话,都想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厉害,都想自己是未来的功臣,能分的最大的利益,能有更多的话语权,能拥有高高在上的权威。
或许曹操明白这一点,也或许曹操的团队刚好避开了这一点,他在决策事情的时候,只和荀彧商量,决策后,基本上不会再更改。
形象塑造上:营造品牌的力量袁绍派谁人去说服刘表和他结盟的时候,刘表手下的一名官员就被长沙的桓阶游说到了支持曹操的一方。
桓阶和曹操没有什么交情,就是因为曹操那边有献帝,他说曹操是义兵,在挽救大汉朝廷的威望。
尽管说曹操因为挟持汉献帝给自己带来了骂名,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大汉400年的历史,养士的功劳,还是让曹操占到了莫大的便宜,好多他不知道的人都成了他团队的一份子。
在形象的塑造上,站在正义的一方。
正义的一方代表着人心所向。
不管做什么事情,一旦打出品牌的效果,就事半功倍。
结语任何场合,任何阶段,都不能忽略人性。
作为员工,要会说话,为人着想又得体的话语永远不会被排斥在圈子之外。
作为决策者,要记住,过多的选择等于没有选择,果断一点,内耗少一点。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