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铁甲舰的噩梦‘金鸥’号炮舰

胡侃杂史 2024-11-08 08:58:37

在大清末期是历史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新思想与新思潮也在不断喷涌。大清不仅要追赶当时的最新科技还要撵上此时的思维。思想落后是最可怕的落后,而不是武器层面。可惜,大清直到覆灭依然处在一条腿走路的状态。

意识到落后大清开始的现代化进程(“自强政策”)在几年内开始显现成效。通过欧洲人的帮助,福州、江南、安庆、苏州、南京、天津、西安、广州、成都等地建造的兵工厂逐渐成长,并积累了经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工人逐步出现,冶金和机械制造的基本技术得到了掌握。

福州的兵工厂成为了主要的造船中心。1867到1874年间,这里下水了14艘舰船,但所有舰船的船体仍然是木制的。而此时,世界上已经开始大规模建造铁质舰船。为了建造铁质和装甲舰,上海的江南造船厂被指定为主要建设地点,并开始建造相关的车间。

然而,兵工厂的领导层决定立即开始建设,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仓库里有金属储备,还有170毫米的克虏伯炮。该项目委托给了英国专家,由“J. 伯恩公司”(兵工厂的主要设备供应商)推荐的船舶工程师J. 伦尼和机械师J. 艾伦负责。他们还负责监督施工工作。

专家们以沿海防御用的炮舰为基础,采用了J. 伦德尔设计的舰艇模型,这些舰艇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建造。

HMS Staunch此类舰艇

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HMS Staunch号设计,创作了一个用于港口和海岸防御的装甲炮舰设计。这个概念对于大清来说并不陌生。清朝海军中仍然有数百艘类似的战舰服役。

不久后,第一艘大清建造的装甲炮舰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这是大清建造的第一艘装甲舰。最初,这艘炮舰计划用于黄浦江和长江口(即上海附近)的防务。然而,在李鸿章的坚持下,建造过程中对设计进行了修改,使得该船能够通过海路到达海河(沛河或白河),该河连接北京、天津和渤海。这一修改要求提高船只的航海能力(增加了船身的高度)。然而,这艘炮舰始终未曾离开上海地区。

这艘炮舰是用现有的铁板库存建造的,因为专门用于建造铁质舰船的车间尚未完工。尽管尝试在1875年9月将舰船下水,但由于问题发生,舰船卡在了船台上,直到稍后才成功下水。建造费用大约在62586至63000两白银之间。

这艘炮舰被命名为“津鸥”(金甌,Jinou)【注1】,意思是“金碗”,这是一个表达“安全领土”的固定词组,广义上指代整个大清。船只的任务是保护帝国的海岸线。

然而,约在1887年,炮舰被更名为“天津”号(Tianxing,Tiansin,Tien-sing),据欧洲人说这是以天津市命名的,但这一点不确定。

在海军界流传的名称是“西方世界的噩梦”(“西方列强的惊雷”),并且它常常被与伦德尔的经典设计进行比较。中国的这艘舰船与其他舰艇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拥有装甲。

这艘装甲炮舰采用平底设计,旨在保护河口,并配备了唯一的武器——一门170毫米的克虏伯炮,安装在可伸缩的炮架上,炮架在不用时可以收进船体。另一个“恐怖武器”是强大的舰首撞角。除了战斗功能外,撞角还起到了平衡作用,用来补偿机器和机制的重量。

舰船的装甲是用铁板与柚木底板结合制作的。船体中央部分的装甲厚度为6.03厘米,船首和船尾部分的装甲厚度为4.76厘米。甲板上方的保护层由6.67至6.03厘米的铁板构成。铁板下方有12.1厘米厚的柚木基础层,沿船体两侧和甲板进行铺设。

最终,清朝成为继大英帝国和荷兰之后,第三个使用“伦道尔式”【注2:伦道尔式炮艇,是英国近代著名舰船设计师乔治·伦道尔(GeorgeRendel)的成名作。】炮舰的国家。1875至1880年间,英国为大清建造了13艘炮舰(其中11艘在米切尔-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2艘在拉尔德公司建造),另外还有三艘大清仿照伦德尔设计建造的炮舰,而“津鸥”号则因其装甲而独树一帜。

《金瓯》(Jīn’ōu, Chin-ou, Чин-оу, Цзиноу),后改名为**《天星》(Tian-sing, Tiong Sing, Dyanxin)。建造于江南造船厂,上海**。于1875年9月17日下水,建成于1875年,1876年投入使用,1914年退出舰队。

排水量:195长吨(198吨)。

长度:31.7米。

宽度:6.18米。

吃水:2.1米(1.83米)。

动力:两台蒸汽机,双轴,1个锅炉,340马力。

速度:9.5-10节。

舰员:40人(39人,包括4名军官)。

装甲:

• 甲板:铁装甲厚度2.625-2.375英寸(6.67-6.03厘米),柚木4.75英寸(12.1厘米);

• 舷侧:铁装甲厚度2.375-1.875英寸(6.03-4.76厘米),柚木4.75英寸(12.1厘米);

• 炮座装甲:76毫米(60毫米)。

武器:1门17厘米,18吨克虏伯大炮。

这艘炮舰拥有铁制船体,船首配备了一根长达140厘米的强大撞角(同时也起到了平衡动力装置重量的作用)。炮舰没有桅杆。船体低矮,船首有一个圆形的炮座,用大约60毫米厚的铁板进行保护。炮座呈椭圆形,侧面与船体的两侧连接。装甲通过12.1厘米厚的柚木底板固定,船体两侧的装甲厚度为50.3至47.6毫米,甲板的装甲厚度为60.3至66.7毫米。

克虏伯170毫米口径的炮弹装填炮被安装在一个可伸缩的炮架上,可以收回到船体内部。炮口通过炮座前壁的端口发射。炮在前进位置时可以收回,并且在重新装弹时也需要收回。瞄准通过水平转动整个船体来实现,垂直瞄准则由炮的机械装置来控制。炮座的墙壁上设有射击孔,供船员使用步枪射击。

船尾设置了水箱、储物间和进入舱室的通道,接下来是军官的舱室。中部是锅炉和机械舱,靠近船首的是火药舱,之后是一个有液压系统的井道,用于控制炮的操作和弹药的供给。再往前是舵机舱和水手的舱室。类似指挥桥的位置设在炮座的屋顶,而烟囱和炮座之间则是厨房。船员包括4名军官和35名水手。

动力装置包括两台水平蒸汽机和一个带有两个炉膛的圆筒形锅炉。锅炉的前部和两侧由煤舱保护。

大清版的“伦道尔”式设计并未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艘舰船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李鸿章选择购买了原版的舰船。1875至1881年间,大清购买了两艘“莱尔德”(Laird Brothers)公司建造的炮舰和11艘“字母炮艇”阿姆斯特朗公司(Armstrong)建造的炮舰。这4型11艘“蚊子船”因注册名为希腊字母而被称为“字母炮艇”(Alphabetical gunboats),这是大清第一次大规模外购军舰,也是阿姆斯特朗公司第一次大规模外销军舰,故对于双方的意义均非常重大。11艘“蚊子型”阿姆斯特朗公司(Armstrong)建造的炮舰。它们的排水量是这艘大清炮舰的两倍,但几乎没有装甲。

此外,1883年,为了防御长江口,在上海的船厂建造了六艘非自航的浮动炮台,由英国“法恩汉姆公司”(Farnham & Co.)设计。

这艘装甲炮舰可能是唯一一艘让法国海军将领库尔贝(Courbet)在中法战争期间感到担忧的大清舰船。那时,英国两艘巡洋舰与秘鲁监视舰的战斗还历历在目。但最终,它们并未发生对决。这艘炮舰已被大清视为过时,并用于巡逻。

这艘炮舰成功度过了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和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与北洋舰队和南方舰队的其他大多数舰船不同,它幸存了下来。1902年,它加入了广东和福州的舰队。

1903年,湖北和湖南的巡抚张之洞报告称南洋舰队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并指出只有“寰泰”号、“镜清”号、“威靖”号和“登瀛”号可以进行大修和现代化。因此,“天星号”被认为已经彻底过时。

1911年后,“天星号”被编入安徽省的武装力量,并一直列在舰队名单上,直到1914年。

《天星号》,被日本人改名为《黑渊号》(错误)

大清第一艘装甲舰围绕着许多误传和神话,这些误传出现在各种参考书中。

例如,曾有人声称大清建造了两艘同型的炮舰,这一错误与船只的改名及其多样化的名称写法有关。还有人提到这艘炮舰是在1876年由AG Weser公司在不来梅建造的。

在康威(Conway)的一些资料中,也出现了错误信息,称它在威海卫被日本人俘获并改名为“黑渊号”。然而,众所周知,这个名字是用来指代另一艘炮舰——曾为大清的装甲巡洋舰“平远号”。

有一位学者非常认真地表示,“津鸥号”是德国“威斯佩”型装甲炮舰的原型。此外,他还认为,德国19世纪末船舶制造的许多进步是清朝帝国所订购的舰船建设的结果。

注1:本舰在建成前并未定名,因此在西方资料中被记录为“Tiong Sing”或者“Tion Sing”,直到1877年12月才由沈葆桢正式定名为“金瓯”号。以现有资料,推测本舰开工于1874年,据1875年1月1日时的《申报》的报道可知该舰工程过半。原定于1895年9月1日下水,然而下水当日,舰体被卡在滑道上。于是在9月15日,该舰进行了第二次下水。入役初期,“金瓯”号并没有被送到海河,而是按照最初的计划。南洋水师成立后,本舰被划归其下。直到1888年中法战争之后,本舰依旧在服役中。1892年,“金瓯”号被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调驻湖北。到1902年,本舰在甲午战争中幸存下来,成为驻扎在福州和广州的南洋水师的一部分。在此期间,驻扎在海河的北洋水师的舰只或者被摧毁,或者被俘。1909年南北洋水师合并后,本舰又被划入新成立的长江舰队。

0 阅读:3

胡侃杂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