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萧华刚调到北京,路边瞥见香烟小贩:这不是杀害黄骅的凶手吗

半青说历史 2023-07-21 09:36:00

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一天,冀鲁边军区副司令黄骅,正在离军区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突然有几个人破门而入,一阵枪响过后,黄骅和参会的同志们全部倒在了血泊中......

经过侦察,这起刺杀我军高级将领的凶手逐渐浮出水面,在抓捕归案时,除了一名凶手漏网,其他全部被逮住。

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1950年,萧华调回北京后,有一天,他乘坐的汽车缓缓行驶在前门大街上,此时,萧华无意间往窗外看了一眼,突然瞥见一个售卖香烟的小贩很是面熟,停车后,他定睛辨认,确定自己没认错,于是走了过去,道:“这不是杀害黄骅的凶手吗?”

那么,这起黄骅被杀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黄骅立志要做一匹“革命的骏马”

1938年3月,时任晋西南独立支队支队长的黄骅,获悉日军北渡黄河向陕甘宁根据的攻了过去,为了阻止这股日军北上,他迅速与115师取得联系,共同制定了一个周详的伏击计划。

一天深夜,黄骅率部在这股日军的必经之地,蒲县至大宁公路两侧埋伏下来,设置了三道伏击圈,第二天早上,日军进入了伏击圈,黄骅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起向日军招呼过去,把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进入伏击圈的200多名日军全部被歼灭。

次日上午,日军又派了200多名步兵来增援,黄骅等这些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又悉数全歼,随后,黄骅又下令攻打午城镇,收拾干净了镇内的残敌,而此时日军108师团还没有得到午城镇已被我军攻占的消息,又派出步兵和骑兵共800余人,从蒲县过来增援。

黄骅率部埋伏在张庄公路两侧,等到日军一到,黄骅一声高喊:“同志们,狠狠打!”随后与日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由于敌众我寡,武器也比不上敌人,所以这场战斗打的特别惨烈,最后经过一阵激烈的肉搏战,险胜日军,黄骅指挥的这三场战斗,虽然我军也损失惨重,但却彻底的粉碎了日军企图北渡黄河攻打陕甘宁根据地的阴谋。

黄骅在与日军作战的同时,他还不忘深入到当地群众中间,努力宣传我党的政策,呼吁大家积极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他可谓是功不可没。

不久后,黄骅又被任命为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同时还兼任第115师教导旅副旅长等一系列重要领导职务,1943年3月,他又被调往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担任副司令员。

一阵枪响 副司令员黄骅血溅会场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机关和115师教导旅旅部驻扎在海兴沿海的一个小岛—望子岛,1943年6月中旬,中共冀鲁边区党委通过会议决定,为了配合我军准备发起的夏季攻势,军区司令部要尽快筹备召开一个侦察工作会议。

因为此次会议非常重要,为了安全的开好这场会议,区党委要求会议的规模要小一些,参会的人要精不要多,另外,为了保密,不要在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望子岛开,最后,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在军区周围找一个合适的小村子作为开会地点。

关于会议具体事项由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和副司令员黄骅来商量决定,但不知为什么,司令员邢仁甫却一直在找理由推辞,无奈之下,副司令员黄骅只好与参谋处主任陆成道商量筹备会议的事情。

经过各方面衡量后,黄骅和陆成道把会议地点定在了离军区不算远的大赵村,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同时确定了下来。

1943年6月30日,是军区侦察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黄骅和参会的人员都准时来到了大赵村的会议现场。

那天,会议从早晨七点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多,还没有结束,这时,天气突然下起了雨,屋子里的光线越来越暗。

会议一时还结束不了,有些问题还得继续商讨,于是黄骅便安排警卫员到村里向乡亲们借几盏煤油灯。

警卫员刚出去不久,突然,屋门被推开,几个身披蓑衣的人闪身而入,黄骅一看情况不对,伸手到腰间掏枪,但却来不及了,他的手刚摸到枪,歹徒的枪就响了,紧接着,另外十几个歹徒举着枪对着屋子里人一阵疯狂的射击,屋子里参会的人根本来不及反击,就都倒在了一片血泊中........

那个为首的歹徒,走到黄骅跟前,看了看,冷笑一声,然后说了声“撤!”十几个歹徒便消失在了夜幕中。

去借灯的两位警卫员还没有借到灯便听了枪声,他们大惊失色,知道出事了,顾不上借灯,拔出枪就往回跑。

会议室里的景象惨不忍睹,副司令黄骅和大部分参会人员都牺牲了,只有三四个人身负重伤,幸免遇难,他们指着门口道:“是,是冯冠奎,快,快...去抓他...”

随后警卫连派了两个排去搜捕,但是因为下雨天,又是晚上,根本无法辨别歹徒逃跑的方向,所以没能抓到歹徒。

由于当时形势非常紧迫,只能把黄骅等几位烈士找地方悄悄掩埋,而无法为他们召开追悼会,黄骅副司令被害,对我党来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件,因此,上级领导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

山东分局和115师的领导人罗荣桓、黎玉、萧华,得知黄骅遇害,立刻向党中央毛主席和八路军总部进行了汇报,同时,命令边区党委和军区尽快破案,缉拿凶手,按照上级的指示,一张张捉拿冯冠奎归案的通缉令分发到了全国各地。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黄骅被遇害,人们都感到非常的悲痛,这很正常,但是军区司令员邢仁甫表现出的那种悲痛万分的样子,却让很多人感到有些别扭,再加上他指示相关部门尽快缉拿凶手,为烈士报仇时,言语中透露出的对冯冠奎的那种无比愤慨,不由的让人心中产生了一些疑云。

这主要是因为,军区机关的人都知道,自从黄骅调来军区之后,邢仁甫就一直耿耿于怀,把黄骅视为眼中钉,经常利用职权暗地里给他使绊子。

邢仁甫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黄骅比他有才能,再就是黄骅来军区不久,因为他平易近人,胸怀宽广,很快在地方干部中建立起了很高的威信,这种种都让邢仁甫感到了不爽,所以他不顾自己是军区司令员的身份,经常在干部、战士面前对副司令进行诋毁。

了解邢仁甫的人,看到他为副司令如此悲痛伤心,又怎会不多想呢?

另外还有他与冯冠奎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冯冠奎原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土匪,后来突然来向我军投诚,了解冯冠奎底细的人都不同意收编他,但邢仁甫却已“抗战人人有责,允许别人有错就该”为由,硬是凭着手中的职权收留了冯冠奎,并任命他担任了军区司令部手枪队的队长。

在之后的日子,冯冠奎匪性难改,屡犯军纪,而且问题还挺严重,但每次都被邢仁甫硬给压了下去,所以在军区,冯冠奎把谁都不放在眼中,只有对邢仁甫唯命是从。

从以上的种种来分析,冯冠奎枪杀副司令黄骅,难道真的与邢仁甫没有关系吗?

可是凭着这些推论,什么都证实不了,只有抓到冯冠奎,才能解开一切谜团,可是好多天过去了,凶手还没有抓到。

就在大家犯愁案子还没有新的进展时,115师首长们接到了一份来自清河军区,独立团团长冯鼎平发来的急电,电报大意是说:军区司令员邢仁甫说有要事把他约到望子岛,并开门见山的告诉他,已把绊脚石黄骅干掉了,让他回去赶紧准备一下,把部队拉出来和他一起投奔国民党或日本人,如果有人阻拦,不要手软,立马干掉.....

师首长罗荣桓、黎玉、萧华等人看完这份电报后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随后分头进行部署,首先稳住邢仁甫,让冯鼎平假意答应邢仁甫。

但此时冀鲁边区党委还不知道邢仁甫要叛逃,发电报有风险,最好派一个可靠的人前去与冀鲁边区党委取得联系。

经过多次商议,最终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位在党校学习的冀鲁边区的女干部,因为她本身是冀鲁边区的干部,不会引起邢仁甫的怀疑,机智的女干部不负首长们的重望,成功的完成了任务。

如今,邢仁甫叛变投敌已经是事实,黄骅被害案的背后黑手也水落石出了,就差把这几个凶手缉拿归案了。

邢仁甫身为军区的司令员和115师的旅长,手中掌握着部队兵权,想抓捕他并不容易,弄不好会引起一场兵变,经过一番商议,最后终于确定了围捕邢仁甫的方案。

但是在执行时却还是发生了一些意外,让狡猾的邢仁甫逃脱了,不过,邢仁甫的几个心腹却没跑掉。

通过对这几人的审问,萧华得知,杀害黄骅的主要凶手,除了冯冠奎,还有一个叫潘特,也是邢仁甫最信任的人,好多坏主意都这个潘特帮助邢仁甫出的。

再说邢仁甫,逃出去后就投靠了日本人,日本投降后,他又改名换姓投靠国民党,不过,当汉奸走狗的,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就说直接杀害黄骅的冯冠奎吧,投靠日本人后,日本人渐渐发现他不可靠,最终用毒酒结果了他,而邢仁甫,在天津解放时也落入了人民的法网,被处以死刑,只有这个潘特还没有抓到。

但世上有些事情就这么巧,经过多次搜捕都没有抓到的潘特,竟然被萧华给无意间撞到了。

1950年,刚调回北京的萧华,在开完会回家的路上,当车子缓缓行驶在繁华的城区时,他不由得扭头看向窗外,突然路边一个香烟小贩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小贩太像一个人了,可萧华又觉得世上不可能有这么巧的事,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让司机停车后,他下车走到小贩跟前。

“同志,来包烟?请问您要哪种?”小贩热情的招呼道。

萧华听了小贩的声音,心中一下子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就是他!”

萧华没有回答小贩的话,而是冷声道:“这不是杀害黄骅的凶手潘特吗?”

一听萧华的话,小贩顿时惊慌失措,手一抖,香烟落到了地上,因为与此同时他也认出了萧华,自己曾经的上级领导.......就这样,逍遥法外多年的潘特戏剧性的落入了法网。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话真是不假,杀害黄骅的凶手最终全部落入法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了纪念黄骅烈士,在115师首长罗荣桓等人的提议下,把他牺牲的地方-新海县改为了黄骅县。

黄骅牺牲后,由于当时特别乱,形势特别严峻,他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大家都不知道去了哪里,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没有忘记黄骅烈士的家人,一直在派人寻找,最终找到了黄骅的两个女儿,烈士后继有人,总算是可以告慰英灵了。

0 阅读:0

半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