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修了多少塔?辽宁这座小城居然有这么多辽塔?!

探文化古今 2024-09-20 15:49:21

辽代古塔简称辽塔,其以独特的风格造型和精美的建造艺术在中华古塔中独树一帜。我国现存辽塔有80~90座,其中辽宁境内约有40~50座,而朝阳这座小城中就存有14座,我们不禁要问:辽代为何修建这么多塔?朝阳地区又为何存有这么多辽塔?

朝阳北塔

01

辽代为什么在朝阳修这么多佛塔?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辽代的历史和辽代佛教的发展历程。辽代是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与五代十国几乎同时开始又在北宋末年灭亡,主要统治中国北部地区。

辽代疆域图

契丹族早期信奉的是原始的萨满教,随着契丹势力发展壮大,开始不断扩张,在扩张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了汉族和女真族的佛教,为了让被掳掠过来的汉民能稳定生活,巩固统治,早在唐天复二年(902年),耶律阿保机就将已经占领的河北、河东九郡汉民迁徙到潇河之南的龙化州(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部),在当地建造城池,设置州县,同时也建了辽地第一座寺院——开教寺。

随着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日益加深,佛教信仰也逐渐在契丹贵族阶层中间流行。从耶律阿保机开始就效法唐代帝王的奉佛故事,利用佛教为其政治服务。建造佛塔在唐代时便是崇佛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契丹统治者在接受唐代佛教的同时,也承袭了唐代建塔的传统,大量修建寺院和佛塔。

太宗(927-947)会同元年(937年),在燕云十六州这些佛教兴盛地区被纳入辽代版图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辽代佛教。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佛教信仰开始渗透到契丹人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与契丹人的原有宗教信仰相互融合。

在《辽史》四十九《礼志》中还记载着太宗改变契丹的祖宗家法,把“白衣观音”奉为“家神”,使契丹王族的拜山仪有了新的祭祀程序和方式。

太宗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于拜山仪过树之后,增诣菩萨堂仪一节,然后拜神,非胡刺可汗之故也。

辽太宗把佛教崇拜对象纳入了辽王朝的崇拜体系之中,反映了契丹王族信奉佛教程度的逐步加深。

世宗、穆宗和景宗(947-982)这三朝,辽代佛教逐步发展起来。而圣宗、兴宗和道宗(982-1121)这三朝,则是辽代佛教的百年兴盛时期。

辽国佛教的兴盛带来了寺院和佛塔等佛教建筑的大量出现,那为什么辽宁朝阳辽塔这么多?

现存辽塔分布图

这还要从当时辽国的地缘文化说起。辽国共有七大佛教中心,即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兴中府(今辽宁朝阳)和觉华岛(今辽宁兴城觉华岛),辽宁朝阳就是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兴中府,自然就成了辽塔的集中地。

朝阳北塔

02

朝阳辽塔知多少

朝阳地区现存还有辽塔14座,分别为:朝阳北塔、朝阳南塔、云接寺塔(摩云塔)、大宝塔、青峰塔、双塔寺双塔、槐树洞石塔、黄花滩塔、八棱观塔、 东平房塔、利州城塔 、十八里堡塔和四官营子塔。

青峰塔

朝阳北塔

关于朝阳北塔,小探君写过一篇详细的文章介绍(原文链接:东北第一塔——朝阳北塔)。

朝阳北塔位于朝阳市双塔区双塔街北端,四面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42.6米。塔内中空有天宫和地宫。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塔刹等部分组成。始建于北魏,是冯太后为纪念其祖父北燕王冯弘在三燕和龙宫的建筑旧址上修建的“思燕浮图”。到了隋朝,隋文帝在此基础上修建梵幢寺舍利塔。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维修,更名为开元寺塔。辽初年和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对此塔进行了大面积重修,为辽兴中府霸州城舍利塔,还修建延昌寺,更名延昌寺塔,变成十三级密檐式砖塔,因此北塔成为全国唯一的一座“五世同堂”塔。

朝阳北塔

除此之外,北塔中还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两颗佛祖舍利,由此还成立了一个北塔博物馆。

七宝塔

波斯玻璃瓶

朝阳南塔

南塔位于朝阳市双塔区双塔街南端,与北塔相距1000余米,四面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42.6米。塔内中空,有地宫。由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塔刹等部分组成。在塔题记砖上刻有“辽大康二年建”,推断此塔应建于辽1076年,比北塔在辽代第二次修建晚32年。其形制与北塔相似,塔身已无浮雕,只剩下一些固定浮雕的孔洞。

朝阳南塔

塔身浮雕全无,只剩孔洞

云接寺塔(摩云塔)

云接寺塔原称摩云塔,又称中寺塔,位于朝阳双塔区凤凰山云接寺院内,云接寺塔是塔寺结合的一处遗存,但是云接寺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而云接寺塔始建于辽代,所以应是先有塔后有寺庙,后因寺庙而塔又复得名。

云接寺和云接寺塔

这座塔是一座方形十三级的密檐式砖塔,高度约为45米。塔基为单层须弥座,每面中央设有假门,两侧壸门雕有莲花、伎乐人、化生童子等图像,四角雕刻有力士像。塔身四面中央雕有坐佛,端坐于莲台之上,上有宝盖、飞天。坐佛两侧雕有胁侍菩萨和方形十三层小塔及塔铭。小塔上雕有小坐佛,再上为飞天,正在从上往下飞。

壶门伎乐人和四角力士浮雕

塔身浮雕

大宝塔

大宝塔,又称“王秃子沟塔”。位于朝阳市双塔区凤凰山北麓的王秃子沟村东山头的南坡上。四面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约19米,塔内实心,有塔心室。大宝塔是朝阳众多密檐式塔中规模最小,塔体最为秀气的一座。

与其他辽塔相比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建筑形式上,大宝塔的塔檐每层只是稍作内收,塔檐逐层递减不明显。塔身和塔檐的长宽尺寸差别较大,塔檐和塔身明显被分为两个部分,塔檐细瘦,中间没有衔接过渡。另外一个特点是塔座周围雕刻有梵文,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只能在老照片上看到。

大宝塔塔座老照片,中间的圆盘上刻梵文真言

青峰塔

青峰塔,又名五十家子塔,是一座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约36米。塔的基座呈长方形,南北长8米,东西宽4.8米,共分四部分,下面三层是壸门层,龛内雕有伎乐坐像和伏狮,上面是一层莲瓣层。塔身每面中央各浮雕有一尊坐佛,两侧有菩萨侍奉,外侧还立有8座小塔,合称为八大灵塔,根据浮雕可以判断青峰塔是辽代密宗金刚界佛塔,最有特色的是塔的南面还有门楼式抱厦,这是非常少见的。

青峰塔

南面有门楼式抱厦

双塔寺双塔

平地上的塔不足为奇,而双塔寺的双塔却是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双塔并立在山间,东西相距约23米,分别被称为西塔和东塔,东塔为空心八角形单檐式砖塔,高11米,造型为楼阁式与覆钵式,塔身有券门,假门、假窗及菩萨坐莲浮雕像。

东塔

西塔为空心八角形三层檐砖塔,高13米,略高于东塔,三层塔檐,塔顶为覆钵式,表面雕有小塔及小龛。由基座、须弥座、塔庙、塔檐、塔刹五部分组成。塔身为八角形,南面开券门,另七面在中央砌一小塔。

西塔

槐树洞石塔

槐树洞石塔位于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营子村槐树洞的一座山上,八角形仿楼阁式四层石塔,残高约2.6米,每边约长0.9米。山下有多株古槐,清代时有位高僧在山上凿一洞窟修行居住,故曰槐树洞。此塔为青砂岩石板叠筑,因在槐树洞山之上,故名槐树洞石塔。

槐树洞石塔

塔基座由大块岩石堆砌而成,中间三层为立置厚重的石板,石板上雕刻有浮雕散乐图如舞蹈打腰鼓、吹笙箫、吹笛、弹琵琶、击方响等伎乐。中间一层为圆雕多个兽头,每龛一个,最下层刻有插花瓶、兽面火焰纹等。此类形制的塔在全国仅有11座,东北地区仅此一座,实为珍贵。由于损坏严重,而且目前没有发现相关史料对此塔形制的记载,所以还没有对其进行过修缮。

黄花滩塔

黄花滩塔位于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西塔山上,八面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约40.2米,塔内实心。砖台座每角边长5米,须弥座有两层仰莲、两层束腰,束腰每层每面有两个壸门,下壸门内有卧蟾,上壸门内有坐佛。

黄花滩塔

塔正面设券门,券门上侧有华盖和飞天。塔身其他七面有高浮雕立姿佛像,后有背光,上有华盖。每尊佛面容基本相似,大小相同,只是手印各有不同。佛像旁边还刻有修塔人的姓名。

塔身佛像,旁边还有修塔人姓名

八棱观塔

八棱观塔,又名奈玲塔,位于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八棱观村塔营子屯北山上,八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约42.6米,塔内实心。

此塔原名在《塔子沟纪略》中有记载:

木头城子东北八里,渡大凌河,至奈玲塔。山高百丈,数十里之外皆望见之,蒙古以修建精细为奈玲,于是成为奈玲塔。塔下七十丈,半山中有平地一块,方圆二百丈,旧有古庙遗址。

这个记载不仅记录了此塔名称的由来,还记录了此塔修建的一大特点就是美观精致。与此同时,还说明在此塔下不远处有寺址一处,名为朝阳寺。现名八棱观塔是因为清代时修建寺院的和尚在朝阳寺的原址修建庙宇,见山上塔有八棱而取名八棱观。此塔后因八棱观亦得名八棱观塔,附近村落也因八棱观而命名。

八棱观塔

八棱观塔的特点是砖台座为八角形,束腰为三层,两端束腰每面各有三个壸门,壸门内雕饰不一,每个壸门中间用一座十三层密檐小塔相间隔。须弥座的每个转角刻有一金刚力士。

壶门间有小塔间隔,转角有金刚力士

与其他辽塔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券门,塔身八面有八尊浮雕坐佛,坐佛样式不一,头戴不同的王冠或佛冠,四角还有飞天、宝塔等雕刻。八棱观塔造像的一大特点是有极强的立体感,每一层塔檐之间都是仿木质结构的砖雕斗拱形制,板瓦和筒瓦错落有致。每尊坐佛的华盖、垂幡和莲花座都是突出立体式,宛若真人真物放置于此。

造像立体感非常强

东平房塔

东平房塔是六面九级密檐式砖塔,有须弥座。须弥座束腰部分有壸门,雕伎乐,六个边角有力士。上枭雕仰莲,上枋雕宝轮、金刚杵。再上又是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六面,正南一面有拱门,只有门框而无门,拱券有纹饰,券门上方有华盖,两边有飞天。门两旁有菩萨,菩萨有头光,头顶之上有小华盖。

东平房塔

东平房塔是朝阳地区唯一一座六面塔,在塔身装饰上与其他塔不同的是其正面有一券门,在对应的背面有一个假门,其余四面各有一尊砖雕佛像。

背面有假门

利州城塔

利州城塔又名大城子塔、玲珑宝塔、精严禅寺塔。现在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第一中学学校内。此塔与朝阳地区其他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为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的八面形八层密檐式砖塔,高约41米。一般建塔都为奇数层塔,而利州城塔的层数为八层,所以较为特殊。按照此塔的形制推断其修筑时期应为辽代中期,但是据《利州精严禅寺盖公和尚行状铭》记载:“松漠之北,利州之东,无缝塔样,八面玲珑”,由此可知此塔附近的精严禅寺遗址应为金代,所以此塔具体的修建年代是金还是辽,存在争议。

利州城塔

十八里堡塔

十八里堡塔,也称为榆州辽塔或榆州古塔,是一座八角实心密檐式砖塔,现存七级塔檐,高度约为24米。

塔的须弥座上部周边装饰有砖雕的双层仰莲,承托着塔身。塔身的每面正中都设有一个券门,门内嵌有浮雕菩萨像,这些菩萨像端坐于仰莲之上,两侧则各有一胁侍立像。雕像的顶部装饰有飞天和华盖,而转角处则雕刻有金刚圆柱。塔身顶部以砖雕仿木斗拱支撑着第一层塔檐,以上各层则采用叠涩出檐,并逐渐内收。

十八里堡塔

四官营子塔

四官营子塔为六面形五级密檐式砖塔,高约10米,实心。此塔与其他辽塔的区别在于整体素雅,其中两面存有佛龛,其他四面刻的仿木质直棂窗和毬文格眼窗两两相对,没有其他装饰。四官营子塔是僧人灵塔,应建于辽晚期,在建筑风格上和塔身雕刻上受金代建塔的影响较大。

四官营子塔

介绍了这么多辽塔,我想大家对辽塔都已经有所了解,朝阳地区的辽塔主要以多面密檐式砖塔为主。早期的塔形状为四面,中期和后期八面塔较为普遍,中间偶有六面塔,但数量非常少。到了辽晚期,受金代造塔形制影响,僧人舍利塔一般为六面、高度较矮。辽代中后期有少量其他塔型融入,如密檐和楼阁式相结合等。辽塔塔身构造基本相似,由夯土台、基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塔顶等部分组成。塔檐基本为仿木结构的斗拱形制,由檐、铺作、普拍枋、门额等组成。其中转角铺作为辽塔的一大特点,此类转角铺作不仅在塔的对接处起到美观的作用,还加强了各角边的支撑力。此种建筑方法到了辽中期就在建筑中广为使用。

总之,朝阳地区的辽塔在有自身特点的同时,上传承了唐代形制浑厚稳重的特点,下吸收了一部分金代的造塔风格,形成了一个时代独特的审美标准和信仰崇拜的方式。

八棱观塔

在岁月的问候中,一座座真实的古塔建筑遗存像是开在岁月里不朽的花。当喧嚣的市井声逐渐淹没了古刹的禅音,一座座古塔并未隔离在尘世之外,走出沉重的世俗,辽宁省朝阳市,千年史迹跨越了时间走廊,源远,流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