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历史人物:莱阳进士于凤喈,官至南京大理寺卿

胶东的小故事 2024-07-31 04:18:54

本文要介绍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于凤喈(jiē,鸟鸣之意),生活在明代中期,籍贯为登州府莱阳县,有进士功名,后来官至南京大理寺卿。

古代的书香门第常喜欢以寓意美好的生僻字为子孙取名。以之反推,通过名字也可大致判断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因此,看到于凤喈的名字,不少朋友可能就能猜到:其家族应当很有文化底蕴。

这种猜测完全正确,于凤喈家族不仅是书香门第,而且在莱阳科举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于凤喈的父亲于懋,是明代莱阳县考取的第一位进士。于懋膝下共有三子,他为这三个儿子取名也很用心,分别为凤鸣、凤喈和凤嗈(yōng),总体都是“凤鸣”之意。

父亲于懋望子成龙,而这三个儿子也都比较争气,尤其是次子于凤喈,同样高中进士。

于凤喈,字世和。他自幼聪慧好学,过目成诵,一时号称“小夫子”。十九岁时,他就成功考取举人,随后又在成化辛丑科会试中金榜题名,年甫弱冠即以进士身份踏入仕途。(注:按照莱阳县志的记载,于凤喈也是明代莱阳县考取的第三位进士。)

根据记载,此后他历任行人司行人、刑部员外郎、郎中等京官,弘治十二年外派出任浙江嘉兴府知府,正德二年升任云南布政司左参政,期间因奉养祖母张氏辞官回乡居住。正德五年,他获授太仆寺少卿一职,重新出任京官。

此时的于凤喈已年过半百,入仕近三十年。大概是为了照顾这位老臣,明廷随后将他的官品升迁,但具体安排在南京的虚职上。正德六年,他出任南京太仆寺卿。正德八年,又转任南京大理寺卿。

在明代,大理寺卿为正三品官(南京大理寺卿。于凤喈担任此职,地位已称得上显达。但可惜一年之后(正德九年),他便不幸病逝,仕途未能更进一步。

根据《明实录》的记载,于凤喈去世之后,朝廷给予了赐祭的恤典,但在葬礼规格有所降减(因他担任大理寺卿的时间较短)。原文称:“讣闻,所司以凤喈历卿未及一考,请赐祭而杀其葬礼。”

朝廷虽然降减了于凤喈的葬礼规格,但有位“大咖”出面撰写了墓志铭,却让于凤喈增添了不少哀荣。这位大咖就是王阳明,其撰写的《于廷尉凤喈墓志铭》在民国版《莱阳县志》中就有收录。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