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关键系统验收,已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说武 2025-03-13 21:32:54

2025年3月9日,我国可控核聚变传出喜讯,关键系统真空室已经通过验收,这套系统支持整个实验体系,具有实践意义,平稳高效运行,将为完整实验核聚变,起到样板作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人造太阳技术属于妥妥的黑科技,我国在这项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西方媒体从唱衰和观望,到现在羡慕不已,紧盯着中国的人造太阳技术进展。

人类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如何获取大量的清洁能源,用以替代目前日益紧张的石化资源,复制太阳的核聚变反应,就是科学家们想出来的最大胆的办法。

太阳中的核聚变始终都没有停止过,太阳中心的热能超过6000万摄氏度,太阳内部的氢元素不断通过核聚变带来巨大的热能,这个核聚变的方式,经过科学家的严谨论证,认为在地球上也能成功复制,因此开始了漫长的研究历程。

我国的核聚变技术,已经能够实现离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目前的实验最新纪录为在这个温度的环境中,核聚变EAST的整套装置持续燃烧运行了1066秒,也就是说从最初可控核聚变的几秒,十几秒,几十秒,到现在延长到运转时间达到了17分钟!这对于所有复杂的测试流程,核聚变的反应每一个步骤,真正都做到了精准可控。

要知道如此巨额的高温,超过亿度,加热和射频加热装备的方式,以及高温,高功率的飞感应电流驱动技术,维持等离子体电流的控制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核聚变装置使用的耐高温高能离子轰击的特种材料,也能经受抗辐照,抗腐蚀和耐高温的考验。这充分说明我国的人造太阳技术,又向着成功迈进一步。

这套经过验收的系统,到底长什么样?

这套系统被称为八分之一真空室,和安装这套运行系统的主体技术平台,外观就像一个巨大的蚕豆,主体技术平台形成豆子椭圆和略扁的形状。这个主体真空舱结构,放置在两个“H”形状的支柱组成的底座上,紧挨着伫立一根圆柱连接和固定内部的结构。

为何叫作八分之一真空室?

可控核聚变所需要的环形真空室,总共要有8个真空室构成,现在只完成了其中的八分之一,因此称为八分之一真空室。等到八个真空室都建造完成,将会合并成一个环形,人造太阳将会在其中燃烧。

八分之一真空室,采用双层超低碳不锈钢材料建造的壳体,材料的厚度为5厘米,高度在20米左右,重量达到了290多吨。

这个真空室,是距离核聚变反应堆芯,距离最近的位置,也是一道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它能决定亿度高温的装置中,等离子高速运行,还能成为超导磁体的屏蔽保护,制造这个八分之一真空室装备,有着相当严苛的技术标准,建造材料,磁导率,焊接和组装的方式,都有着专业要求。

而建造成功这个八分之一真空室,将会决定我国实验室,未来能成功建造环形真空室的关键技术,从目前来看,在关乎人造太阳项目的近20项系统中,这是其中关键的一项,已经取得重要的突破。

我国的安徽合肥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研发团队,已经研发这项技术长达十年,从最初的技术空白,到逐渐形成震动世界的40多项专利技术,和相关的发明,每一步都创造了人类探索能源文明的奇迹。未来核聚变的主机,设置在真空室内部,繁杂的安装,监测和遥控等操控,需要一个全尺寸的平台,八分之一真空室是阶段性完成的工作目标。

随着核聚变堆主机的关键系统安装验收通过,我国完整打造人造太阳所需要的各项技术链条,在扣紧每一环的衔接和辅助流程。也将会为可控核聚变未来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坚实的实验基地。

未来一旦这项技术获得成功,将会颠覆人类使用能源的文明进程,同时解决目前能源紧缺带来的各种问题。或许未来从争夺能源到争夺高科技设备,地球上的能源危机引发的各种博弈和较量,也将会换一种方式进行。

我国的人造太阳项目,依然在稳定推进,目前关于这项技术,还有很多尖端的难题需要逐一攻克,但是从最初的科学畅想,到如今装置建造完成,逐渐落地,人们也看到了科学家,把人造太阳技术,从科学幻想逐渐打造成可现实应用的神奇智慧!

1 阅读:47

说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