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南方+等媒体报道了东莞市存在灌水活牛进入屠宰场的新闻。9月6日上午,当地就火速对该事件发布通报,效率之高,点赞。
01
经记者调查发现,给牛灌水的操作是这样的:工人将牛拴在铁架上,将硬管直接插入牛嘴,再接上根软管注水,每头牛要注水2分钟左右。
古汉语中借“牛饮”泛指狂饮、豪饮,可如今,很能喝的牛在送往屠宰场前怎么也没料想到,会被灌到口吐白沫,甚至受伤出血。
中文里的牛,还指代厉害。可面对工人粗暴娴熟的动作,牛只能前后踱步挣扎,或吐出水管,但再牛的牛有什么用?工人还是会强行灌水。
曾经有人往猪肉里注水,现在有人往活牛的嘴里灌水,目的都一样,为了多搞钱。当地从业者称,目前牛肉市场价约40元一斤,注水后,每头牛能让牛贩子多得数千元。
他们搞走了钱,却给牛肉带来问题:水中的病菌会污染牛肉,注过水的牛肉,细胞容易吸水膨胀破裂,从而使蛋白质流失,加速了牛肉的腐败。
02
为了多挣一点,很多商家商贩都铤而走险。现在还有没有注水的大肉不知道,但水淋淋的豆腐相信大家都买过。
以前有个词叫“无尖不商”,说的是良心商家在用斗量米时,把米堆的尖尖的。现在呢,改成了无奸不商。都说这是现代人对古语的曲解,但很多词语的演变都是有时代特征的,当奸商的队伍存在并壮大时,自然会有了这个骂名。
现在都是移动支付,很多人买菜都懒得看称,商贩说多少就是多少,可用户的信任,往往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短斤少两。
给牛灌水,给大肉、豆腐等注水,往商品里掺假的商贩,他们的脑子像是很机灵,实则是进水了。表面上赚钱了,但这货币一流通,所有人都这么搞的时候,自己也得付出代价——在全民经济时代,没有人永远是卖家。
03
以前有个词叫实诚,看看以前的商品质量,一台机器可以用几十年。可这样的品牌却活不下去,做生意实诚,反倒成了别人的笑柄。老生意人教导后生:你得机灵点,不然挣不到钱。
药物是不能根治疾病的,不然挣不到回头钱;商品质量是不能太过硬的,否则不利于淘汰。最好就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这不是黑心是什么?
以前有句安慰人的话:钱没了呀,可以再挣。现在,人们续了一句:要是良心没啦,可以挣得更多!
多看几遍后面这句笑话,还能笑得出来吗?
当科技与狠活、黑心与趋利都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时候,生命之源便成了恶臭的水沟,再无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