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之巅的荣耀:67军轮战一年的战斗与牺牲

梦里花落情未了 2024-12-03 12:21:39

#冬日生活打卡季#

1985 年 3 月,一则济南军区第 67 军及加强配属部队开赴云南老山轮战的命令正式下达。在那个充满挑战与使命的时刻,时任 67 军军长的张志坚与政委姜福堂,深知自己肩负着中央军委那无比殷切的重托。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率部奔赴云南老山前线,开启了一段充满血与火、英勇与坚韧的征程。

在历时整整一年的坚守防御轮战中,67 军所属部队犹如钢铁长城般屹立不倒,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超强战斗力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意志。每一场战斗,都是勇气与智慧的较量;每一次冲锋,都是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人民安宁的无畏抉择。

据详细的战斗记录显示,在激烈的战斗中,67 军共歼敌 8400 人。这其中,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代表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都凝聚着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他们摧毁敌各种火炮 225 门,那些威力巨大的火炮在我军的英勇攻击下化作废铁;各种车辆 27 台被击毁,让敌人的运输补给线遭受重创;各种工事 1150 个被夷为平地,大大削弱了敌人的防御力量。

不仅如此,67 军还缴获火炮 3 门、各种枪支 141 支以及大量的军需物资。这些战利品不仅是战斗胜利的象征,更是我军英勇作战的有力证明。

然而,战争总是残酷的。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我军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减员 2186 人(含非战斗减员)。每一位牺牲和负伤的战士,都是祖国的英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在两山轮战各军(集团军)之中,67 军以其卓越的战绩脱颖而出,成为了歼敌数量最多的部队。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全体将士的团结一心、英勇奋战,是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从战略部署到战术执行,从指挥员的英明决策到战士们的坚决执行,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这支军队的强大实力和顽强作风。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张志坚,1934 年 5 月在山西省闻喜县呱呱坠地。在那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年代,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勤奋好学的品质。1950 年初,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出众的才华,他成功考入运城师范学校。在校园里,他本可以享受那份宁静的学习时光,然而,胸怀报国之志的他,内心始终燃烧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校园的安逸生活根本无法满足他那颗炽热的心。于是,在 1951 年 7 月,他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投身到充满挑战与责任的军旅生涯之中。

此后,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专业能力,张志坚先后踏入第 31 步兵学校、华北军区军政干校深造学习。在学校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各项学业。1952 年 12 月,张志坚随部队奉命入朝参战。在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他面临着枪林弹雨和生死考验,但他从未退缩。每一次战斗,都是对他意志的磨炼;每一次冲锋,都是对他勇气的考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在实战中的千锤百炼,让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得以稳步提升。经过多年的拼搏与奋斗,终于在 1983 年 5 月,张志坚担任济南军区第 67 军军长,肩负起更为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而姜福堂,于 1942 年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滕家镇这片充满革命传统的土地上。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中成长,革命的火种早早地在他心中扎根,孕育了他坚毅不屈的品格。1959 年 1 月,怀着满腔热血和对军旅生活的无限向往,他毅然踏入军营。在连队里,他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凭借着出色的表现迅速脱颖而出。他在训练中刻苦努力,在任务中勇往直前,7 次荣立三等功,4 次被评为“五好”战士,成为了战友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此后,他在部队中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成长蜕变。无论是在团政治处主任的岗位上,还是在师副政委的职位上,亦或是在陆军第 26 军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务上,他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5 年 3 月,时任济南军区第 67 军政委的姜福堂,与军长张志坚并肩携手,率部开赴老山轮战。他们带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奔赴那充满硝烟与战火的战场,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勇往直前,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67 军抵达老山前线后,几乎是在瞬间便被卷入了严峻且残酷的考验之中。越军总部和二军区,为了重新夺回在战场上的主动权,可谓是处心积虑,连续精心组织了代号为 “M1-T5”(即 “5.31” 战斗)、“M-2”(即 “7.19” 战斗)的两次大规模反扑行动。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5.31” 战斗中,越军可谓是有备而来。他们倚仗着前期长时间精心的筹备,不仅在兵力上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还配备了充足的武器弹药。他们气势汹汹地向我军阵地发起了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击,其进攻的态势犹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不给我军丝毫喘息的机会。

而此时,67 军刚刚踏上这片阵地,还未来得及完全熟悉战场环境,就面临着仓促应战的极端不利局面。局势的危急程度超乎想象,仿佛是在悬崖边缘摇摇欲坠。

在激烈异常、硝烟弥漫的战斗过程中,67 军全体官兵们心中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份忠诚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他们以顽强不屈的钢铁意志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坚守在每一寸土地上。面对越军如潮水般的疯狂进攻,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最终,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67 军成功挫败了越军的 “5.31” 反扑行动。越军妄图一举突破我军防线的美梦,在我军的顽强抵抗下彻底破碎。然而,这场战斗的胜利并非毫无代价,67 军一度陷入了丢失了 211 高地两个哨位的被动局面。这一挫折给部队官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的心头仿佛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巨石。

但是,张志坚和姜福堂两位将领并未因此而有丝毫气馁。他们深知,在战场上,胜负乃是兵家常事。一时的失利并不能决定最终的结局,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总结经验,调整策略,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战斗。于是,他们迅速组织部队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复盘。在复盘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被仔细剖析,每一个环节都被认真审视。他们细致地总结战斗中的经验教训,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针对暴露出来的战术安排、兵力部署、后勤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重新调整作战策略。他们秣马厉兵,严阵以待,积极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补充物资装备,鼓舞士气,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加充分的准备,迎接越军的下一轮挑战。

不久之后,风云突变,越军怀着不甘与野心,再次发动了 “7.19” 大规模反扑。这一次,越军来势汹汹,企图一雪前耻,重新占据战场上的主动。

不过,这一次有了充分准备的 67 军,在军长张志坚和政委姜福堂的坚强领导下,已然严阵以待。他们精心谋划,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在防御部署上,他们考虑到了地形、敌军可能的进攻路线等诸多因素,做出了更加严密合理的安排。每一个哨位、每一处火力点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布置,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援、紧密配合的防御体系。

在战斗中,他们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时而诱敌深入,时而迂回包抄,让越军摸不着头脑,陷入了我军精心设计的陷阱。再加上全体官兵那始终如一的顽强战斗精神,他们视死如归,抱着必胜的信念坚守在每一个岗位上。

在激烈的较量中,67 军再次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他们凭借着严密的防御、精妙的战术和无畏的勇气,成功挫败了越军的进攻。越军在我军的坚决抵抗下,伤亡惨重,损失巨大。他们的前线部队士气也如泄气的皮球一般,大幅下降。士兵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曾经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

无奈之下,越军不得不从攻势转为防御,被迫改变作战策略。而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有利战机,张志坚和姜福堂果断决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果敢的领导风范。他们组织部队相继在那拉、八里河东山方向发起了一系列进攻出击作战。

为了确保作战的顺利进行,他们二人亲赴前线指挥。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事无巨细地协调各作战单位之间的行动。他们根据战场的实时情况,灵活调整作战方案,确保每一个指令都能够准确传达并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他们充分挖掘并发挥我军强大的火力优势。各种火炮、枪械在他们的指挥下,形成了一道密集而致命的火力网,给越军以沉重的打击。并且,他们大力激发部队官兵们的战斗精神。通过激昂的动员、亲切的关怀,让每一位战士都感受到了使命的召唤和责任的重大。

在他们的引领下,部队官兵们士气空前高涨。战士们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和胜利的渴望,他们奋勇向前,不畏艰险。不仅成功收复了失地,并进一步巩固了阵地,彻底扭转了 “5.31” 战斗造成的被动不利态势。凭借着顽强的拼搏和英勇的战斗,67 军成功地将老山战场的主动权再次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和尊严。

1985 年 11 月之后,时光在战火的硝烟中缓缓流逝,历经 5 个多月漫长而艰苦的雨季作战,老山当面的越军如同陷入了无尽的噩梦,遭受了难以承受的重创。损失的程度堪称极其惨重,其惨状令人触目惊心。尤其是那拉方向的越军 982 团、754 团、881 团等部,仿佛被狂风骤雨摧残的花朵,伤亡减员情况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严重程度。

与此同时,越军所面临的困境远不止人员的巨大损失。他们在后勤保障方面陷入了极度困难的窘迫局面,如同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泥沼。物资的匮乏让越军士兵们食不果腹、弹药短缺,补给线更是屡屡被我方英勇的部队切断,使得越军的后勤补给几乎陷入了瘫痪的状态。再加上疫病在军中肆无忌惮地流行,如同恶魔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士兵。士兵们身心俱疲,不仅身体饱受疾病的折磨,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战斗力因此大打折扣,往日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

在这样的多重困境之下,越军总部和二军区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迫不得已组织部队进行换防,试图以此来扭转不利的局面。而 67 军以敏锐的战场洞察力,迅速察觉到了这一战场形势的微妙变化。为了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关于旱季对越作战立足于“积极防御”的指示,进一步改善主要方向的防御态势,给新换防之敌以迎头痛击,展现出我军的强大威力和坚定决心。

1985 年 12 月 2 日,在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里,67 军精心组织 199 师部队,展开了一场精心策划、部署周密的作战行动。他们分别对越军据守的 405 号阵地和 968 高地共 7 个高地实施了出击拔点作战。在这次作战行动中,67 军全体上下一心,犹如一个紧密咬合的齿轮组。每一位战士都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每一个作战单位都怀着坚定的信念。各作战部队之间配合得默契无间,无论是步兵的冲锋陷阵,还是炮兵的精准打击,都展现出了高度的协同性和专业性。

步炮协同作战更是发挥出了强大的威力,炮弹如雷霆万钧般呼啸着飞向敌军阵地,步兵则在炮火的掩护下奋勇向前。经过一番激烈的鏖战,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我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英勇的战斗和出色的协同作战,最终大获全胜。共歼敌 527 人,这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敌人的失败和我军的荣耀。缴获击毁了敌人数批技术兵器,让越军的装备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成功拔除了越军插入我松毛岭与那拉阵地防御结合部的这颗“硬钉子”,给越军以沉重的打击,重创越军第 31 师 866 团,让敌人闻风丧胆,再次彰显了我军的强大实力和无畏精神。

为了有力地配合国家外交斗争,进一步改善我军在老山地区的阵地防御态势,更加强有力地打击当面越军,彻底摧垮敌人的防御意志,1986 年 1 月,在老山那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氛围中,67 军又精心策划并组织了旱季第二次出击作战,也就是备受瞩目的“双盾工程”行动。这一行动承载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使命,是我军在老山战场上的一次关键部署。

此次作战,以 199 师、138 师部队为主力,他们犹如两支锐利的箭头,直指那拉地区的 425 号阵地和八里河东山地区的黄泥坝阵地。作战代号分别为“盾牌一号”和“盾牌二号”,这两个代号不仅象征着坚固的防御,更代表着我军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决心。

在战斗打响之前,出击分队的官兵们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充分准备工作。他们对每一件武器装备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检查调试,确保在战斗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战术方案更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演,从地形的利用到敌军可能的反应,从进攻的路线到撤退的保障,每一个细节都被考虑得周全详尽。每一次的推演都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每一次的改进都是为了在战斗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当战斗的号角终于吹响,各级指挥员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果断下达指令。他们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战火纷飞中犹如定海神针,稳定着战士们的军心。友邻部队之间、步兵与炮兵之间协同配合得可谓是天衣无缝,就如同一个紧密运作的精密机器。炮兵的火力支援准确而及时,为步兵的冲锋开辟了道路;步兵则在炮兵的掩护下,迅速向前推进,展现出了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全体官兵们怀着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胜利的渴望。每一次的冲锋都是对敌人的有力打击,每一次的坚守都是对祖国的忠诚誓言。他们打得英勇顽强,势不可挡,让敌人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胆战心惊。

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成功攻占各预定目标。共计歼敌 293 人,这是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辉煌战绩。而我军以伤亡 44 人的代价换取了这一重大的胜利,这一数字的对比,充分展现了我军高超的战斗素养和卓越的指挥能力。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让每一位战士都为自己所属的部队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也让全国人民为他们的英勇表现而感到振奋和欣慰。

在整个波澜壮阔、硝烟弥漫的老山轮战漫长进程中,67 军部队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秉持着不断总结、不断进步的宝贵理念。他们的战斗历程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从初上阵地时那猝不及防的仓促应战,在混乱与紧张中艰难抵抗敌人的凶猛进攻,到后来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敏锐的洞察力逐渐摸透敌人的作战套路,进而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的华丽转变。

他们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积累宝贵的战斗经验。每一次战斗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磨砺,使得他们越战越勇,气势如虹。渐渐地,他们如同掌控了棋局的高手一般,对战场形势了如指掌,将越军发起正面大规模反扑时的嚣张气焰和无畏胆量彻底压制了下去。

自那以后,越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威风不再,再也不敢轻易发起团级以上规模的疯狂反扑。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改变策略,改为营连级以下兵力的小规模进攻、鬼鬼祟祟的偷袭以及令人厌烦的袭扰行动。这种转变无疑大大减轻了后续各轮战部队的防御压力,为整个对越轮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如同为后续的战斗铺平了道路。

67 军部队原本依照计划是要在老山地区进行为期半年的防御作战。然而,形势多变,根据中央军委高瞻远瞩的命令,这一期限后来延长至整整一年。在这漫长而又充满艰辛困苦的一年坚守防御作战岁月里,67 军所属部队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屹立不倒。

他们面对枪林弹雨和重重困难,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超强战斗力和坚韧不拔、永不屈服的战斗意志。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们共计歼灭越军 8400 人。其中,有 4000 余人被果断击毙,4390 人在进攻中负伤逃窜,仅有 10 人成为俘虏。他们还以强大的火力摧毁了敌各种火炮 225 门,让敌人的炮火失去了威风;炸毁各种车辆 27 台,使敌人的运输补给陷入瘫痪;捣毁各种工事 1150 个,让敌人无处藏身。不仅如此,还缴获火炮 3 门、各种枪支 141 支以及数量庞大的军需物资,极大地充实了我军的装备和补给。

当然,每一场胜利都伴随着牺牲和付出。我军自身也为此付出了一定代价,减员 2186 人(含非战斗减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忠诚与担当的壮丽篇章。

在两山轮战各军(集团军)之中,67 军凭借着卓越非凡、令人瞩目的辉煌战绩脱颖而出。他们宛如璀璨星辰,在众多部队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了歼敌数量最多的部队,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无上的荣耀和尊严。

老山轮战结束部队归建后,张志坚和姜福堂凭借着他们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以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双双获得了晋升,开启了人生新的辉煌篇章。张志坚先后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政委等重要职位,在职业生涯的进阶之路上稳步前行。于1998 年 3 月晋升上将军衔。

姜福堂同样如此,他先后担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88 年 9 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 年 7 月晋升中将军衔;2002 年 6 月,凭借多年来在军队建设、作战指挥等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晋升上将军衔。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