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通是谁啊?】
罗通,又名永孝,是越国公罗成的儿子,同时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义子。他在大唐朝中,是四十八位年轻国公中的一员。
【罗通扫北是怎么回事啊?】
贞观四年那会儿,突厥那边儿可不安分。左车轮,这位突厥的兵马大元帅,接了赤壁保康王的命令,带着足足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就往南边儿来了。他们的目标可不小,想着一举拿下中原这块肥肉呢。
当战报传至长安,唐太宗李世民闻讯震怒。为彰显大唐天威,提振军民斗志,他毅然决定亲自率军出征。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帝王的决心,更激发了全军的士气,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世民下令,指派胡国公秦琼(字叔宝)担任元帅,英国公徐勣(字茂公)出任军师,鄂国公尉迟恭为左先锋,鲁国公程咬金为右先锋。此外,他还调集了五十名高级将领,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抵御突厥的入侵。
唐朝的君臣团结一致,军队战斗力强大,将领英勇善战,连续击败了突厥军队。他们迅速夺回了失去的领土,并继续向北推进,最终攻入了突厥的首都牧羊城。
一旦攻下牧羊城,突厥国就彻底没戏了。赤壁保康王只能老老实实交出投降书,乖乖认输。这场胜利意味着突厥国的终结,赤壁保康王除了投降别无选择。
李世民和他的同伴们看到胜利就在眼前,心情无比兴奋。
没想到在牧羊城激战的关键时刻,秦琼和徐茂公等人一时疏忽,落入了左车轮设下的圈套。结果,大唐的君臣和三十万大军全都被困在了城内,无法脱身。这一失误让整个战局陷入了被动,形势急转直下。
左将军觉得手下的兵力不足,于是从三川、六国、九沟和一十八寨抽调了五十多万士兵。这些部队集结在一起,总兵力达到了七十多万,将牧羊城团团围住,没有任何逃脱的余地。
秦叔宝带领部队多次尝试突围,但始终无法成功。无论他们怎么冲锋,都被敌军牢牢挡住。每次冲锋,结果都一样,部队始终被困在原地。秦叔宝心里清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另寻出路。然而,眼下形势紧迫,他们似乎陷入了死局。
这个故事的名字是“牧羊城被困”。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接着又是两个多月,不知不觉中,一年多的时间就这样溜走了。
最近一段时间,大唐的军队被困在牧羊城里,情况非常糟糕。他们既没有粮食储备,也没有外来的援兵。吃喝都成了大问题,处境十分艰难。
如果情况继续这样发展,突厥根本不需要派出一兵一卒,单靠围困就能让李世民他们陷入绝境。这种局面,时间一长,李世民他们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突厥的策略显然是在消耗对方的资源,等待时机。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他们的处境只会越来越艰难,最终可能无法支撑下去。
该怎么办才好呢?
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派个人冲出包围圈,赶紧去长安城找援军。时间紧迫,必须马上行动,否则就来不及了。我们得找个身手敏捷的人,趁敌人不注意的时候突围出去。只要他能顺利到达长安,咱们就有希望了。眼下这情况,搬救兵是唯一的活路,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应该让谁去呢?
在这紧要关头,程咬金被鲁国公委以重任,承担起“突破包围寻求援军”这一既荣耀又充满挑战的使命。
程咬金确实有两把刷子!他的能力不容小觑,无论是武功还是智谋都相当出色。在战场上,他总是能出其不意地取得胜利,让人不得不佩服。不仅如此,他在处理复杂局面时也显得游刃有余,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程咬金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他的实力和智慧都让人印象深刻。
他骑着一匹叫卷毛狮子兽的马,也叫大肚子蝈蝈红,手里拿着一把八卦开山宣花斧。靠着这匹马、这把斧头,再加上他嘴皮子利索,能说会道,最后成功突破了突厥国的十三层包围,顺利回到了长安城。
程咬金一回到长安,马不停蹄地去找了太子李承乾和丞相魏征。他急切地告诉他们,得赶紧派第二批援军去救皇上。时间紧迫,一刻都不能耽搁。
大唐朝军队数量不是问题,很快又招到了三十万士兵。
现在情况紧急,能带兵打仗的将领基本都随李世民出征了,可他们全被困在牧羊城。眼下谁有本事领兵,做这支援部队的主帅呢?
程咬金提出了一个想法,建议在长安城立刻举办一场武科考试,让在京城的年轻国公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武艺,通过比武的方式选出二路元帅。
老话说得没错:虎父无犬子,果然不同凡响!
听说要举行比武争夺帅印,那些年轻的国公们个个兴奋不已。他们都是练武出身,对这种比试特别感兴趣。消息一传开,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生怕错过这个机会。每个人都想在这场较量中一展身手,赢得那份荣誉。
年仅十八的罗通罗永孝,骑着他那匹闪电白龙驹,手持五钩神飞亮银枪,在众多年轻国公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桂冠!他不仅凭借出色的骑术和枪法,更以卓越的技艺和勇气,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认可。这场较量中,罗通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和决心,最终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胜者。
李承乾太子下令,让罗通担任第二路军队的指挥官,同时指派秦怀玉和程铁牛等年轻将领作为副手,带领这支队伍北上执行救援任务。
罗通带领的第二批援军抵达牧羊城时,与城内的秦琼等人协同作战,内外夹击,彻底击溃了突厥军队,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罗通在战场上立下大功,成功保护了皇帝的安全。凯旋归来后,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下旨,赐予他“扫北王”的封号。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罗通的英勇,也体现了皇帝对他的高度认可。
【这段故事就叫“罗通扫北!”】
回过头来看,罗通在北征途中成功解救了皇帝,这一壮举让他名声大噪,事业达到了顶峰。不过,这一路上他也没少遇到麻烦和挑战。
罗通碰到的四个对手个个实力超群,随便挑一个都比他强。要不是有高手暗中帮忙,他哪能顺利过关?这四位可不是省油的灯,随便一个都能让罗通吃不了兜着走。好在关键时刻总有贵人相助,否则罗通早就栽跟头了。说起来,这四位高手确实让罗通吃尽了苦头,要不是有人及时出手,他恐怕连命都保不住。
这四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第一位:袁慕爵】
袁慕爵是突厥国驻守红石岭的将领,他骑着一匹能在沙漠中快速奔跑的黄沙兽,手中握着一把弯曲如雁翅的七曲镋。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作战勇猛,无人能敌。
在与罗通交手时,袁慕爵并未使用他惯用的七曲雁翅镋,反而选择了一条镔铁点钢枪作为武器。这种武器的更换,不仅展示了他武艺的多变,也体现了他对战策略的灵活性。镔铁点钢枪的使用,可能是为了应对罗通的战斗风格,或是为了在战斗中出奇制胜。袁慕爵的这一选择,无疑增加了战斗的不可预测性,也使得这场对决更加引人注目。
袁慕爵为何选择枪而非镋作为武器?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他放弃使用镋,转而采用枪,背后有着特定的原因。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实际考虑。枪在操作上更为灵活,适应性强,能够应对多种战斗场景。相比之下,镋的使用受到更多限制,难以发挥同样的效果。因此,袁慕爵的选择体现了对武器性能的深刻理解,以及实战需求的精准把握。
袁慕爵心里清楚,罗通的勇猛远超自己,用镋根本打不过他。
袁慕爵用镋对付罗通都没占到便宜,换成枪难道就能赢他吗?这听起来有点不合常理。
确实厉害!袁慕爵掌握了一门独特的枪术,名为“五分枪”,这门枪法恰好能克制罗家枪。
袁慕爵的“五分枪”技艺是从哪儿学来的?这得归功于他的结拜兄弟东方伯。东方伯亲自传授了这门绝技给他。
东方伯的“五分枪”功夫是怎么学来的?其实这得归功于他的结义兄弟罗松。罗松不仅是他情同手足的兄弟,更是他在这门技艺上的引路人。正是罗松的悉心指导,东方伯才得以掌握这门独特的枪法。
东方伯曾是东岭关主帅杨义臣手下的将军。在瓦岗军与东岭关的激战中,罗松为了与弟弟罗成相认,秘密安排东方伯活捉罗成。
然而,东方伯的武艺远不及罗成,根本难以匹敌。为了帮助东方伯应对罗成的罗家枪,罗松特意传授了他一套名为“五分枪”的招式,专门用来克制罗家枪的威力。
在瓦岗军成功攻克东岭关后,红袍将军杨义臣被罗成击杀。对此,东方伯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渴望为杨义臣复仇。然而,考虑到与罗松的交情,东方伯感到左右为难,最终未能采取行动。这种内心的挣扎让他既痛苦又无奈,只能暂时压抑自己的复仇欲望。
之后,东方伯去了突厥,在那儿他遇到了袁慕爵。两人相识后,东方伯决定将自己的独门枪法“五分枪”传授给袁慕爵。这一决定不仅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让袁慕爵得以掌握这一精湛的技艺。
袁慕爵的“五分枪”技法对罗家枪有独特的克制效果,这使得罗通在与他交手时处于明显劣势。面对袁慕爵的精湛枪法,罗通难以招架,最终败下阵来。
因此,两支增援部队在红石岭受阻,无法继续前行。
为了应对袁慕爵的威胁,程咬金亲自出马,前往芦苇庄请来了薛英和薛文举这两位擅长双枪的高手。
薛英和薛文举这两个名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他们的师兄,你可能就有印象了。他们的师兄是当年兴隋九老中的双枪大将定彦平。没错,薛英和薛文举就是定彦平的师弟。
虽然薛英是定彦平的师弟,但他的枪法比师兄更胜一筹。别看他是后辈,在枪术造诣上,薛英已经超越了定彦平。作为师弟,薛英的枪法反而比定彦平更加精湛。定彦平虽然是师兄,但薛英的枪法水平已经在他之上。在枪法造诣方面,尽管薛英是师弟,却比定彦平更出色。
薛英手持一对龙凤双枪,技艺高超,在两军对峙时,他凭借这双枪击败了袁慕爵。正是这一战,唐军成功突破了红石岭的防线。
罗通能攻下红石岭,全靠薛英帮忙。没有薛英的协助,罗通根本打不下这个地方。薛英的作用至关重要,缺了他,罗通肯定没法成功。可以说,薛英是这次胜利的关键人物。
【第二位:李天长】
李天长是突厥五柳镇的驻守将领,他的坐骑是一匹名为浑天紫焰驹的骏马,手持一把紫金长柄锤,威风凛凛,无人能敌。他的勇猛和气势让人望而生畏,战场上所向披靡。
李天长和袁慕爵虽然都骁勇善战,但就算他们手里拿着那只紫金瓜,也打不过罗通。说白了,这两人虽然厉害,但跟罗通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就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罗通依然能轻松应对。说白了,实力差距摆在那儿,他们再拼也赢不了。
要击败罗通,他必须用枪。这是因为他同样掌握了“五分枪”的技巧。
李天长是怎么学会“五分枪”的?
他和袁慕爵都是东方伯的结拜兄弟,因此东方伯同样把“五分枪”的技艺传授给了他。这种关系让他们在武学上有着相似的背景,也体现了东方伯对他们一视同仁的态度。
在突厥国期间,东方伯结识了两位好友,分别是袁慕爵和李天长。
罗通的实力远不及袁慕爵,与李天长交手更是毫无胜算。
既然薛英薛文已经解决了袁慕爵,那对付李天长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再把薛英叫来帮忙,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没想到,这次去请薛英,薛老爷子却婉拒了邀请。
薛英虽然是中土人,但他已经在北方生活了三十多年,还收了不少突厥将领当徒弟。考虑到这些徒弟的关系,他不想再卷入两国之间的战争了。
这下麻烦了,薛英要是不肯出马,还有谁能制得住李天长呢?
无奈之下,罗通只得拜托程咬金替他跑一趟,前往南阳府的姜家集,请他兄长罗春出山。
罗春是何许人也?他正是罗松的儿子,同时也是罗成的侄子。简单来说,罗春与罗成有着叔侄关系,而罗松则是他的父亲。这一家族关系清晰地表明了罗春在罗氏家族中的位置。
罗春从罗松那里学到了精湛的枪法,而罗松正是枪术的创始人。
罗春一现身,就迅速出手,用枪击败了李天长。紧接着,唐军乘势进攻,成功拿下了五柳镇。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没有多余的拖延。
罗通能拿下五柳镇,全靠罗春帮忙。没有罗春的支持,罗通根本搞不定这件事。
【第三位:铁雷八宝】
铁雷八宝是突厥国野马川的守将,他的坐骑是一匹高大威猛的青鬃兽,身高足有一丈二。他手持一件独特的兵器——独脚铜人娃娃槊,战斗力极强,力气更是大得惊人。在突厥国中,他被誉为“第一猛将”,无人能敌。
罗通尽管勇猛,但他的力量与对手相比明显不足。双方的实力差距让他难以在对抗中占据上风。
刚一开打,罗通就发现情况不妙。铁雷八宝的攻势太猛,罗通连十个回合都没撑住,就被打得狼狈逃窜。
铁雷八宝在后面拼命追赶。
罗通正被铁雷八宝逼得走投无路,眼看无计可施,罗仁突然出现了。
罗仁是何许人也?他其实是罗成的继子,同时也是罗通的兄弟。简单来说,罗仁和罗通是兄弟关系,而罗成则是他们的养父。
罗通才十三岁,年纪虽小,但力气大得惊人,而且特别勇猛。
他手里那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当年银锤太保裴元庆留下的。
裴元庆去世后,他那对银锤没人能挥得动,只有罗仁用起来得心应手。程咬金见状,便决定将这对银锤赠予罗仁。
因此,罗仁被人起了个外号,叫做“银锤小太保”。这个称呼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他的特点,也让人一听就能记住他。
尽管铁雷八宝勇猛异常,但与罗仁相比还是稍逊一筹。最终,罗仁凭借双锤击败了铁雷八宝,唐军成功拿下了野马川。
罗通能攻下野马川,全靠罗仁帮忙。没他出手,这事成不了。
【第四位:屠炉公主】
屠炉公主是突厥国黄龙岭的守将,同时也是突厥丞相屠封的女儿。她还是赤壁宝康王的义女。
就实际武功水平而言,罗通的实力与屠炉公主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胜一筹。两人在武学造诣上各有千秋,但综合来看,罗通似乎略占上风。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修炼方式和天赋。
罗通为何会败给屠炉公主?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首先,屠炉公主在武艺上确实有过人之处。她的剑术精湛,招式灵活多变,这让罗通在应对时显得力不从心。其次,屠炉公主的实战经验丰富,她曾在多次战斗中磨练自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罗通虽然也有一定的实力,但在实战经验上稍显不足。此外,屠炉公主在战斗中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她能够迅速洞察对手的弱点,并加以利用,这使得罗通在战斗中难以发挥出全部实力。最后,屠炉公主的战斗策略更为灵活,她能够根据战局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的战术,而罗通则显得有些固守成规。综上所述,罗通之所以败给屠炉公主,主要是因为她在武艺、经验、心理战术和战斗策略等方面都占据了优势。
屠炉公主的飞刀技艺堪称一绝,她手中那十二把飞刀,每次出手都能精准命中目标,从未失手。这种神乎其技的刀法,连鬼神都难以抵挡,让人防不胜防。
罗仁虽然武艺高强,号称银锤小太保,但最终还是栽在了屠炉公主的飞刀之下,丢了性命。
罗通在得知罗仁去世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无法言喻的悲伤。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决心要亲手为弟弟讨回公道。罗通立下誓言,一定要找出凶手,为罗仁的死讨个说法。
但是,面对屠炉公主那无懈可击的飞刀,我们又能想出什么办法来复仇呢?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屠炉公主突然对罗通产生了爱慕之情。她满心欢喜地想要成为罗通的妻子,全心全意地追求着这段感情。
罗通表面上同意,其实心里另有打算。他这么做,一是想为弟弟讨回公道,二是为了攻下黄龙岭。这种假意答应,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
屠炉公主显然是被感情蒙蔽了理智,她完全忽略了关键的一点:罗通的弟弟死在她手上,以罗通那不服输的个性,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件事?她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后果。
洞房花烛夜,罗通拔剑杀了屠炉公主。这个夜晚本该充满喜悦,却以悲剧收场。罗通手持利剑,将新婚妻子屠炉公主当场刺死。谁也没想到,喜庆的婚礼会演变成这样的惨剧。罗通这一剑,不仅断送了公主的性命,也斩断了两人的姻缘。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欢庆的气氛瞬间凝固。罗通的行为令人震惊,也让人不解,新婚之夜本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却成了屠炉公主生命的终点。
真是可惜了屠炉公主,她不仅才华横溢,武艺高强,还兼具美貌与智慧,堪称女中豪杰。然而,她的结局却如此凄凉,令人唏嘘不已。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最终竟落得如此境地,实在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罗通要是不用那招美男计,黄龙岭还真不一定能拿下。这招儿用得好,关键时刻派上了大用场,不然就凭硬碰硬,结果还真不好说。说白了,罗通这一手算是赌对了,要不然黄龙岭这块硬骨头还真不好啃。
罗成就是不厚道,所以罗家的人都是这样不厚道的家伙[得瑟]
宇文成都:“全给老子撒手……”
闲得。。蛋疼。。。
罗春不是罗松的侄子,在《兴唐传》中罗艺的长子叫罗春,在《说唐》等书中罗艺长子叫罗松,其实就是一个人。本文配图中的罗春是罗通的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