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1900年张际春出生于湖南宜章,少年时期便接触了激进的思想潮流,在求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逐渐形成了鲜明的革命意识。1925年刚从衡阳第三师范毕业的张际春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员。
尽管从事教育工作,他却并没有止步于此,开始积极参与农会的组织工作,鼓励贫苦农民站起来争取自身利益,并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正是这一时期,张际春的革命理想和实践逐步成型。
1925年,正值国共合作的高峰期,张际春加入了国民党。那时,许多国民党左派正在积极推动民众运动、谋求社会改革,这使得张际春的加入并不令人意外,随着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国民党内的左派和共产党遭遇了残酷的镇压,张际春眼见政治形势急转直下,对蒋介石的背离革命理念感到愤怒和耻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与蒋介石的反动派划清界限,张际春公开批判蒋介石,甚至在报刊上发表评论文章,激烈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这使得他成为了当时的“通缉人物”,迫不得已,张际春只能转入地下,暂时隐匿。
1928年,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爆发,张际春意识到,革命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毫不犹豫地带领一部分农会成员,加入了起义队伍。自此他的革命生涯开始了。在长达数十年的战斗生涯中,张际春历任红四军13师政委、红一军团31师政委、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等重要职务,担任政工干部,始终致力于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为部队凝聚力量、稳定后方的关键作用。
在长征期间,张际春始终坚定支持朱德和刘伯承,并且在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决断力和远见帮助红军减少了因南下失利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长征途中的艰难环境和分裂危机考验了每一位革命者,张际春的坚定立场无疑为红军在困境中稳定了阵脚。
毛主席
当红军终于抵达陕北,张际春被任命为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开始负责对大学员的政治教育。在这里他要教授深奥的政治理论,还要确保红军士兵和干部能真正理解并应用这些理论,去应对日益严峻的战斗形势。张际春的政治课总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够打动每一位学员,让他们在理解革命大义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党和军队的力量。
1940年,张际春带领抗大学员前往太行山根据地,在这里他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工作能力,专门负责前线干部的培训。他认为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加强思想建设,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与干部们的耐心交流,教会他们如何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际春在太行山的工作也让他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联系,他经常深入到战士中间,与他们一同探讨革命理想和实际问题,展现出与普通士兵的深厚情感。这种亲切的作风让他在太行山地区赢得了极高的威信,也使他成为了第二野战军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领袖。
1945年9月,张际春被调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开始与刘邓两位领导紧密合作,成为他们的得力助手。此后他和刘邓几乎始终在同一个战线工作,见证并参与了重要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前夕,张际春积极宣传“针锋相对”的战略方针,告诫全体战士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对国民党抱有任何幻想,而是要做好全面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全面斗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际春为人谦逊、低调,工作中非常严谨,他以身作则,总是将党的事业和士兵的福祉放在首位。他的这些品质深深赢得了刘邓的信任,两位领导对他多次表扬,认为他是个能干的政治工作者,更是能够稳住全局的智者。
张际春逐渐在第二野战军中建立起了坚实的领导地位。在二野的会议、展览和重要活动中,他的照片也常常与刘邓并列,成为军区的象征之一。尽管张际春的职务是副政委,但在部队中,他却与刘邓等人齐名,被尊为三号首长。
在第二野战军,张际春的领导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张际春总是关心每一位战士的思想和生活,他常常亲自与士兵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因此他深得干部们的信任,部队上下普遍认为,张际春是政治工作的重要支柱,更是最没有架子、最接地气的领导之一。他的亲和力与细腻关怀,使他在二野的士兵心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彭老总
1946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张际春继续在中原野战军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二野的“三把手”。在这一时期他在军事指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紧跟着刘邓大军,参与了许多关键战役的部署和实施。尤其是在挺进大别山的艰苦战斗中,张际春始终站在前线帮助策划战略,还协调了许多复杂的后勤和政治工作。
张际春在战争中的作用,堪称是刘伯承这一“军事巨擘”的得力助手。如果说刘伯承是解放军的“军事理论大师”和红色军师,那么张际春无疑是他身边的“智多星”。
两人配合默契,常常以相互补充的方式,在战场上展示出无与伦比的智慧与决断力。张际春的贡献体现在传统的军事战略上,更在于其出色的政治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头脑常常能为战场上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7年,国民党对大别山的“围剿”愈演愈烈,刘伯承与邓小平决定采取内外配合的战略。刘伯承全身心投入战局,几乎没有休息。张际春得知后,立即表示:“司令员您坐言,我起行。”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外线作战,直至战斗结束,始终坚守岗位。
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张际春忙于战斗指挥,还亲自前往前线开展政治动员。许多士兵对大别山的战略意义存在疑问,眼前的损失让他们动摇。在这样的背景下,张际春带领整风队伍,加强思想工作,严肃纪律。他通过一系列动员和教育,帮助战士们克服了思想上的困扰,重新燃起了革命斗志。
邓小平曾评价张际春:“他有苦劳,还有功劳!”而在大别山的生活中,张际春更是亲力亲为。当部队面临冬装短缺时,张际春与刘伯承、邓小平一起,带领战士们亲手制作冬衣。不到半个月,大家便穿上了保暖的冬装,极大提高了士气。
合照
1949年4月,南京的沦陷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蒋介石的“蒋家王朝”开始走向终结,毛主席下令各大野战军进行全面推进,要求“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在这一命令下,张际春再次紧随刘邓,率领部队进入大西南地区。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战斗后,重庆于1949年成功解放。张际春被派遣到重庆后,担任起了西南地区的重任,特别是在土地改革和国防接收方面,他发挥了关键作用。
战后的重庆,社会动荡,经济萎靡,百废待兴。张际春凭借其出色的政治头脑和组织能力,推动了土地改革,帮助当地农民实现了土地的再分配,为新政权的稳固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积极与各类地方势力沟通协调,确保革命政策的顺利实施,为西南的社会恢复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张际春也深知,解放后的国防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如何确保刚刚解放的区域免受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因此他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授衔
1954年1月初,中央干部部门经过严格的筛选与讨论,拟定了11位将领的名单,计划授予他们大将军衔。张际春的名字也出现在了这份名单中。几天后正在杭州度假的毛主席收到了这份名单,审阅后他用笔圈掉了张际春的名字,并批示道:“此人不授衔,我另有重用。
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内外形势复杂。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迈入了独立自主的轨道,但国际间的认同仍在逐步建立。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家的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有一批既能代表党和政府,又能准确传递国家政策的骨干力量。
毛主席深知,张际春在部队中担任过多年的政治工作,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视野,这使得他在舆论宣传方面具备了难得的潜力。因此毛主席决定将他调往中共中央宣传部,担任副部长职务,同时兼任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
张际春合照
不久后张际春顺利进京,并于到达后,亲自见到了毛主席。面对毛主席的关怀与指导,张际春略显局促,坦言道:“我多年从事的是部队的政治工作,对地方的宣传工作还比较陌生。
毛主席耐心地微笑着,鼓励他说:“你在部队政治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正是要把这些经验带到地方宣传工作中去,把我们的党和国家的理念传播得更广更远。
张际春接下了这个新的职务后,尽管起初面临许多挑战,但凭借着他扎实的政治工作基础和卓越的组织能力,逐步在宣传领域打下了自己的基础。他为我国的宣传文教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宣传社会主义理念、国家政策和建设成就方面,成绩斐然,张际春在党的“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之一。
张际春合照
在职务不断上升的同时,张际春始终保持着简单朴素的作风。他虽然身居高位,却没有丝毫的骄矜,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十分注重家庭教育,特别是对子女的要求格外严格。
每次学校调查家庭背景时,张际春都会让子女写下普通家庭的情况,从不允许他们填写自己的职务或身份。即使在风雨交加的天气,他也从不动用自己的一辆私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总是选择步行陪伴孩子走路上学,以此教育子女珍惜来之不易的平凡生活。命运的安排却让张际春的生命戛然而止。
1968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8岁。直到1979年,张际春去世已有十年,中央才开始为他平反,恢复了名誉。回顾他的一生尤其是革命斗争时期,张际春无疑是国家建设和解放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为革命事业和国家的独立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二野的核心领导人之一,他的政治智慧和坚定信念一直是大家所敬重的。尽管他未曾获得军衔,张际春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和他在二野中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
合照
即便如此张际春并没有因没有军衔而被遗忘。他的职业生涯一直是兢兢业业,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在最艰难的时期也从未向反动势力低头。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得他在人们心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坚持革命理想,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之上。
参考资料:出色的政治宣传家张际春--文史春秋
张际春为何没有被授予军衔--党史文汇
被誉为“老妈妈”的二野副政委张际春--党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