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媛:出身泰国豪门,是周总理的泰国女儿,儿子起名为常念周

雨后彩虹映天边 2024-11-24 20:56:36

常媛:出身泰国豪门,是周总理的泰国女儿,儿子起名为常念周

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泰关系史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一位出身泰国豪门的女孩,被父亲秘密送到中国,成为周恩来总理的"泰国女儿"。她在中国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13年时光,深深感念周总理的关爱。后来,她为自己的儿子取名"常念周",寄托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这个女孩,就是常媛。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常媛被送到中国?在中国的日子里,她经历了什么?为何对周总理念念不忘?这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中泰外交秘辛?

一、泰国高官的远见:秘密派遣子女赴华学习

20世纪50年代,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泰国在美国的影响下,一度采取反共反华的外交政策。然而,有一位泰国高官却意识到,盲目跟随美国并非长久之计。这位高官名叫乃讪,是泰国政府的最高顾问,同时也是一位颇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乃讪深知,中国作为泰国的重要邻邦,与其交恶,不如化干戈为玉帛。尤其是在万隆会议之后,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让乃讪对中国产生了好感。他意识到,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符合泰国的长远利益。

然而,在美国的反华政策压力下,泰国与中国公开改善关系并非易事。乃讪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秘密派遣自己的子女前往中国学习,以此拉近中泰两国的距离。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泰国总理銮披汶的大力支持。

乃讪的大儿子常曼,被送往美国学习,以博取美国的信任;而次子和小女儿常媛,则被选中秘密前往中国。常媛当时年仅6岁,听说要去中国,竟兴奋地说:"我是一个政治家的女儿,应当有这样的责任。"小小年纪,就已经展现出了不凡的政治觉悟。

1956年8月,在严密的安保下,常媛与哥哥由四名随从陪同,经由缅甸秘密渠道,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这一决定,注定改变常媛兄妹二人的人生轨迹,也在中泰关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乃讪派遣子女赴华学习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智慧和远见。在冷战对峙的大背景下,他审时度势,以小见大,用"儿童外交"的方式,为中泰两国构建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这种超越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举措,无疑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外交智慧。

常媛和哥哥秘密启程前往中国,看似是一次简单的留学之行,实则承载着乃讪改善中泰关系的美好愿景。从这一刻起,常媛兄妹的命运,也与中泰两国的友好事业紧紧相连。他们不仅是中泰友谊的见证者,更是中泰友谊的播种者和培育者。

二、周总理的关爱:常媛兄妹在华的特殊生活

常媛兄妹秘密抵达中国后,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他们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所学校就读。为了保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被告知,他们是印度尼西亚华侨的孩子。常媛兄妹也改名换姓,以掩人耳目。

尽管身份不能公开,但常媛兄妹在中国的生活却备受关照。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对他们二人倍加关心,经常邀请他们去中南海做客,亲自给他们辅导功课,还时常与他们谈心,讲述中国的国情和中泰友好的重要性。

周总理非常重视常媛兄妹的中文学习。他嘱咐学校的老师,要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在周总理的鼓励下,常媛兄妹刻苦学习中文,常媛的中文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周总理还经常给他们送去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希望他们能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每逢中秋佳节,周总理都会邀请常媛兄妹到中南海与自己的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在异国他乡,能与亲切的周总理一家团聚,常媛兄妹倍感温暖。周总理还会给他们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周总理对常媛兄妹的关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知道常媛喜欢穿旗袍,就特意嘱咐手下去找上海最好的裁缝,为常媛量身定做了几件漂亮的旗袍。常媛穿上这些旗袍,更显得落落大方,周总理看在眼里,甚是欣慰。

寒来暑往,常媛兄妹在中国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常媛后来回忆说,在中国的13年,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周总理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中泰友谊的可贵。

在周总理的悉心培育下,常媛兄妹不仅学业有成,而且也深深地了解并热爱上了中国。他们成为了中泰友好的纽带和桥梁,为中泰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民间基础。

周总理对常媛兄妹的关爱,不仅仅是出于对乃讪的尊重,更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他希望通过对常媛兄妹的培养,培育出一批真正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泰国青年,为中泰世代友好奠定人文基础。这种超越国界和政治的情谊,非常难能可贵。

常媛兄妹在中国度过的这13年,是中泰友好史上一段极为珍贵的佳话。它不仅见证了两位泰国青年在中国的成长历程,也生动诠释了周恩来总理胸怀天下、亲诚惠邻的崇高风范。这段特殊的经历,将周总理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常媛兄妹的心中,也必将在中泰友好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三、家国巨变:常媛兄妹陷入艰难处境

常媛兄妹在中国生活了近十年,正当他们的人生即将开启新篇章之际,泰国国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7年9月,泰国发生军事政变,銮披汶政府被推翻,军方掌握了政权。

政变后,乃讪因支持銮披汶而被军方视为眼中钉。1958年1月,乃讪被捕入狱,从此杳无音讯。常媛兄妹一夜之间失去了父亲,他们在中国的身份也随之暴露。原本周密安排的中泰建交计划,也因政变而被迫中止。

失去父亲庇护的常媛兄妹,一时间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处境。他们不仅要面对父亲被捕的打击,还要面临自身前途未卜的困境。常媛兄妹在中国生活多年,一直被精心保护,从未经历过如此巨大的变故。

然而,危难之际,周恩来总理再次伸出了援手。他表示,无论泰国局势如何变化,中国都会继续保护和照顾常媛兄妹。周总理安抚常媛兄妹,要他们安心在中国生活学习,不要为父亲和自己的处境担忧。

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常媛兄妹被转移到了更加安全的地方居住。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中国政府采取了严密的保护措施,派专人负责他们的起居生活。周总理还特意嘱咐,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让他们在中国生活得安心舒适。

尽管远在他乡,常媛兄妹时刻牵挂着狱中的父亲。他们几次请求周总理,希望能通过中国政府的外交渠道,打听父亲的消息,甚至营救父亲。然而,由于泰国局势的特殊复杂性,这些请求最终都无法实现。

常媛兄妹在中国又生活了三年,直到1961年,泰国国内局势趋于稳定,他们才得以返回泰国。三年中,常媛兄妹虽然没能见到父亲,但他们却时刻感受到了周总理的关爱。周总理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更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这三年,也是常媛兄妹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他们不仅要面对父亲被捕的痛苦,还要面临自己前途未卜的煎熬。是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鼓励,给了他们渡过难关的勇气和力量。常媛后来回忆说,正是有了周总理的帮助,他们才能在逆境中坚强地成长。

常媛兄妹在中国所经历的这场变故,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泰友好的重要性。他们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只有中泰两国友好相处,才能确保两国人民的福祉。这场变故,反而坚定了他们致力于中泰友好事业的决心。

总的来说,常媛兄妹在家国巨变中所遭遇的困境,虽然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诸多磨难,但也塑造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品格。而周恩来总理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的关爱,更让他们铭记在心,成为他们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记忆。这段经历,也让常媛兄妹更加坚定了投身中泰友好事业的信念,为日后成为中泰友好的民间使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回国后的人生:常媛为中泰友好奉献一生

1961年,常媛兄妹结束了在中国长达13年的生活,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泰国。然而,这个曾经的名门之后,却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处境。由于父亲乃讪被捕入狱,常媛兄妹在泰国举步维艰,处处受到排挤和歧视。

常媛的哥哥因无法忍受压力和打击,选择远走他乡,最终客死异国。而常媛却以惊人的毅力,选择留在泰国,凭借自己的努力重新开始人生。尽管处境艰难,但常媛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常媛回国后,先是在泰国外交部担任中文翻译。她的中文水平之高,很快就让她在外交部脱颖而出。常媛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加班加点,只为把工作做到最好。泰国外交部的同事都对这位年轻的女翻译刮目相看。

后来,常媛又先后在泰中友好协会、泰中经济贸易合作协会等组织任职,为推动中泰经贸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中泰经贸关系逐步升温,常媛更是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她一次次率团访华,为泰国企业家牵线搭桥,推动了许多重大合作项目的达成。

然而,常媛在泰国推动中泰友好事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父亲的政治立场,加之她在华生活多年的特殊经历,常媛在泰国一直遭受着许多人的不理解和排斥。但常媛从不气馁,而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中泰友好的重要性。

在常媛的努力下,泰中友好协会逐渐成为泰国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组织。她经常组织泰国各界人士访问中国,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去除对华的偏见和误解。同时,她也多次邀请中国文化、教育、体育等各界代表团访问泰国,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

常媛在推动中泰友好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许多挫折和困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经常散布对华的负面言论,试图阻挠中泰关系的发展。面对这些流言蜚语,常媛从不退缩,而是以更加积极的行动去证明中泰友好的力量。

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常媛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常念周",以表达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她经常给儿子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经历,讲述周总理的为人,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为中泰友好贡献一生。

常媛为中泰友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从上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半个多世纪以来,她以一己之力,架起了中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她以亲身经历,讲述着中泰友好的动人故事,感召了一代又一代的中泰青年投身到友好事业中来。

直到2006年,已经74岁高龄的常媛依然活跃在中泰友好的第一线。这一年,她最后一次率团访华,受到了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胡主席高度赞扬了常媛为中泰友好所做的杰出贡献,并称她是中泰友好的使者和楷模。

常媛的一生,就是一部中泰友好的历史。她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为中泰两国的友好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她是周恩来总理精心培育的友谊之花,也是中泰世代友好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常媛的事迹,必将永远铭刻在中泰友好的史册上,激励着后人为这一崇高事业永续奋斗。

五、对常媛事迹的反思:以人为桥,世代友好

常媛的一生,是一个传奇。她的人生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泰友好交往史。从她的身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关系是如何紧密相连的。

作为泰国前总理乃讪的女儿,常媛原本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乃讪的政治理想,却让她从小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6岁那年,常媛随父亲秘密访华,从此在中国生活了13年。这13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中国期间,常媛兄妹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周总理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更是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正是在周总理的影响下,常媛兄妹树立了"以人为桥,促进中泰世代友好"的崇高理想。

然而,理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1957年,乃讪在泰国被捕入狱,常媛兄妹一夜之间沦为"叛徒"的子女。尽管处境艰难,但在周总理的悉心呵护下,常媛兄妹还是坚强地生活了下来,并最终在1961年回到了泰国。

回国后,常媛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泰国。乃讪事件的阴影,让她在泰国举步维艰。但常媛没有退缩,而是凭借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理想,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无论是在泰国外交部担任翻译,还是在泰中友好协会推动民间交流,常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架设中泰友好的桥梁。

在常媛的努力下,泰中友好协会发展成为泰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组织之一。通过这一平台,常媛促成了无数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从政要到学者,从企业家到普通百姓,在常媛的牵线搭桥下,都成为了中泰友好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常媛在泰国的经历,也深刻印证了周恩来总理所倡导的以"民间外交"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理念。周总理曾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常媛正是通过民间交往这一独特方式,来化解两国人民之间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以常媛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个国家乃至两个国家的关系的。常媛以一己之力,践行着"以人为桥"的信念,为中泰友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她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个人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道理。

常媛的一生,也告诉我们,外交不应只是政府的事情,更应该是人民的事情。政府的外交政策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民间力量的支持,友好关系就难以长久。常媛身体力行的"民间外交",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今天,中泰关系已经进入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代。这其中,就凝聚着常媛这样无数中泰友好使者的心血。常媛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精神必将永存。唯有继承和发扬常媛"以人为桥"的理念,中泰世代友好才能得以绵延。

回顾历史,我们更能体会到常媛事迹的珍贵。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常媛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中泰友好的内涵。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的交织,看到了民间力量推动国家关系的重要性。

虽然常媛的人生充满坎坷,但她却从未动摇过对中泰友好的执着追求。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有理想的人的力量。这种力量,跨越国界,超越时空,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崇高的事业奋斗终生。

常媛走了,但她的精神永存。今天,我们缅怀常媛,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她"以人为桥"的理念。唯有千千万万个像常媛一样的民间使者去推动,中泰世代友好才能基业长青。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