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点商业评说2025年3月20日
印度媒体的“大新闻”:沙特弃购歼-35E?
近日,印度《时报》爆出“猛料”,称沙特因看不上中国歼-35E隐身战机,转而计划采购欧洲六代机,涉及金额高达140亿美元。消息一出,引发国内外军迷热议,但若细究来源,这场“拒购风波”更像是印度媒体的舆论战。沙特官方从未确认弃购歼-35E,而所谓的欧洲六代机项目(如GCAP)仍停留在PPT阶段,甚至被专家嘲讽为“5.75代机”。
沙特军购逻辑:平衡术与战略焦虑
1. 军火采购的本质是政治博弈沙特作为美国传统盟友,长期依赖美制装备(如F-15、台风战机),但近年来因美沙关系降温,美国拒绝向其出售F-35,沙特被迫多元化采购渠道。中国歼-35E以其性价比(单价约8000万美元,仅为F-35的一半)和技术转让承诺,成为沙特平衡美国压力的选项。
2. 六代机项目的“画饼诱惑”沙特对六代机的兴趣更多是战略布局。日本、英国、意大利主导的GCAP项目号称2035年交付,但三国技术分歧明显,沙特参与更多是“投资未来”而非务实选择。此外,沙特还与土耳其洽谈购买KAAN战斗机、与韩国讨论KF-21合作,试图通过多边合作分散风险。
3. 美国阴影下的“站队压力”美国对沙特施压,要求其减少对中国装备的依赖。此前沙特放弃中国052D驱逐舰转购西班牙护卫舰,正是美国干预的结果。若沙特采购歼-35E,可能面临美国制裁或技术封锁,因此其“左右逢源”的策略实为无奈之举。
歼-35E的真实竞争力:被低估的“中国方案”
1. 技术成熟度碾压“期货”六代机歼-35E已进入量产阶段,而GCAP、土耳其KAAN等六代机项目仍处于原型机测试期,交付时间普遍在2030年后。沙特若选择等待,将面临长达十年的五代机空窗期,这对急需更新战机的沙特空军而言难以接受。
2. 全产业链优势与定制化服务中国军工的供应链效率全球领先,可快速响应沙特需求。例如,沙特曾斥资35亿美元购买东风-3导弹,中国不仅提供装备,还协助建设配套基地。歼-35E若出口,可能附带无人机协同、本土化维护等增值服务,这是欧洲难以企及的优势。
3. 地缘政治中的“非美选项”沙特近年来加速“向东看”,与中国在能源、基建、国防领域深度绑定。歼-35E若成功出口,将巩固中沙战略伙伴关系,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军事主导权。这一背景下,沙特采购歼-35E不仅是军购,更是政治表态。
六代机困局:欧洲内耗与沙特野心
1. GCAP项目的“三国演义”日、英、意三国在GCAP项目中各怀心思:日本追求技术自主,英国看重出口分成,意大利希望分得研发份额。三国连发动机技术路线都未统一,沙特若加入,恐沦为“提款机”而非平等合作伙伴。
2. 沙特的“技术换资金”算盘沙特希望通过投资六代机项目培育本土国防工业,但现实骨感。以土耳其KAAN项目为例,其发动机依赖美国通用电气,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沙特即便参与也难以获得核心知识产权。
3. 军购市场的“替代选项”若GCAP项目拖延,沙特可能转向韩国KF-21或法国阵风战机。KF-21虽被诟病为“半隐形战机”,但价格低廉且交付周期短,适合沙特填补战力空缺。
中国的破局之道:实力与耐心
1. 不惧舆论战的“硬核底气”从052D驱逐舰到歼-20,中国装备屡遭外媒唱衰,但最终以性能赢得市场。歼-35E若能在中东实战演练中证明自身,谣言将不攻自破。
2. 瞄准沙特的“刚需市场”沙特现役的“狂风”战机急需替换,而歼-35E可兼容其现有美欧体系(如北约标准弹药),降低换装成本。此外,中国可提供“分期付款+石油抵账”等灵活方案,缓解沙特财政压力。
3. 长期布局“下一代合作”中国第六代战机已进入试飞阶段,若沙特参与联合研发,或可优先获得技术红利。这种“五代机现货+六代机期货”的组合拳,将彻底打破西方垄断。
结语:军购迷雾下的中东权力游戏
沙特的“140亿美元订单”争议,本质是大国博弈的缩影。印度媒体的炒作、欧洲项目的画饼、美国的施压,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在五代机领域,歼-35E是沙特最具性价比的务实选择。
正如网友所言:“沙特可以买欧洲的期货,但战场上只认现货。”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将证明:中国军工的崛起,从来不是靠别人的评价,而是靠硬核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