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够转化为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其实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本质都是脾胃虚弱。所以中医有句话叫做“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我们身体的阴和阳全部都是脾胃消化吸收的食物转化而来的。

那为什么说阳虚要补脾呢?阳气亏虚,其实也就是身体内的热量不足了。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会经常感觉畏寒怕冷,手脚凉。伸出舌头一看,舌头颜色淡白,舌苔白厚,而人体的热量就来源于气血的充足和循环。如果脾胃虚寒无力充分运化,就容易导致气血不足的情况。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温补脾阳了,可以参考附子理中汤加减。

阴虚了要清胃火,又是怎么理解的呢?脾能够把喝进去的水转化成津液,如果胃的虚火旺盛,津液就会很快被蒸发,没办法传输到其他的脏腑,所以就造成了全身的阴虚,而这类人就会有口干、口渴、心烦失眠、手脚心发热、盗汗、舌红苔黄、少苔等症状。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清胃的虚火,让脾胃能够正常的生出津液,布散到全身,改善阴虚的情况,可以参考沙参麦冬汤加减。
但要注意,涉及到具体用药,还是建议就医咨询,在专业大夫的指导下辨证参考,切莫自诊自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