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县域市场热气腾腾。年货大集、农产品市场车水马龙,“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物丰量足价稳,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智能手机接连“上新”……新春好兆头,县域市场“买买买”景象十分红火。
县域消费市场不仅看起来红火,实际上也十分强劲。从数据上看,2024年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8.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66729亿元,增长4.3%,增速快于城镇0.9个百分点。从春节市场表现看,县域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并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特征。不少人在国家补贴的支持下实现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换新,年轻人则热衷在外卖平台上将奶茶赠券当作新春礼物互相赠送。无论从销售数据还是从市场表现上看,县域都展现出强大的消费能量。县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单元,县域消费市场也表现出规模大、动力强的特点。
在看到县域消费市场强劲复苏的同时,我们也得关注县域消费的新变化。需求多元化期待供给多样化、品质化就是县域消费的一个重要变化。县域消费规模在扩大,结构也在转型优化。县城的消费者不满足于基础性消费,而是将视线转向了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和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在县域消费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影院娱乐、新茶饮、快时尚、母婴连锁等消费业态不断落地;直播电商、即时零售也在加速融入;品牌生鲜店、连锁餐饮店入局下沉市场,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买买买”“吃吃吃”;量贩式零食店如火如荼,以种类丰富、价格亲民的优势,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商业力量为县域消费提质扩容增添动力,满足着消费者对潮流、健康、便利、多元和高品质的追求。
消费提质扩容,对县域市场的消费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县域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而市场监管却没有“水涨船高”,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成为县域消费市场的一个明显短板,对县域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提出挑战。一方面,这会降低企业对下沉市场营商环境的信心,不利于企业在县乡地区投资兴业。另一方面,也导致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流入县乡市场,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挫伤消费热情。无论在供给端还是需求端,推动县域消费市场高质量升级,把好市场监管这道关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县域市场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推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为营造良好的县域消费环境献智出力。
畅通物流双向流通,让优质产品进县入村。这些年,路网建设日益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县与城之间的经济循环愈发通畅。但是,在乡村仍然存在农民家“最后一公里”是土路的情况,优质产品不好进、不好出的情况还有发生。物流成本高企也会影响农民增收与消费,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推动县域消费持续发展,农村面临的这些堵点就得尽快疏通。一方面,持续完善农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产品运得出,让消费品下得去。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冷链流通效率,让农产品运得更快,并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让农产品走得更远。“酒香也怕巷子深”,优质的农产品想要走出县乡、走向更大的市场,还需要抓住直播电商这个麦克风,培育“土特产”电商品牌,打造电商直播基地,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农人直播带货技能,从而为优质农产品加流量、增销量。
春节期间县域市场的火热,展现着县域消费的蓬勃动力,也标注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高度。我们要高度重视县域消费市场,让县域消费持续热下去,为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添柴助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张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