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老泸州·大河街。它的含金量几乎没几个泸州人知道。
我曾无数次畅想,你会以怎样的姿态重新与大众相见。我也试图沿着历史的脉络穿越回过去,领略你曾经的风华绝代。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程咬金担任使持节都督泸、戎、荣三州诸军事、泸州刺史。那时,泸州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大河街也已初具规模。
有佚名的唐代诗人路过泸州,挥笔写下:“江头古渡柳依依,商贾如云帆影稀。酒肆茶坊人语沸,泸州盛景韵长题。 ”
唐风余韵未散,宋朝风华尽显。宋徽宗诏曰:“泸州西南要会,控制一路……可升为节度,赐名泸州军。”当时的泸州,扼守三江两河(长江、沱江、岷江、永宁河、赤水河)的要冲,是云贵川的通衢之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因此被称作“西南要会” 。大河街也迎来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北宋时期,全国经济蓬勃发展,泸州作为港口重镇,商业十分繁荣。南宋时,城市建设日益完善,大河街作为重要的商业街区,见证了泸州的富庶。
宋朝时期,泸州城垣历经多次修筑,从最初的“竹篱寨”,到“木栅”,再到“展筑土城”,最后“濒江用石叠砌,就上筑城,修建城橹” ,城垣不断完备,为大河街的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帅守冯楫再次扩建,在东壁“偏自南之北”,修筑了一条长五百八十五丈的石甃土堤,城廓面积增至九里一十八步。至此,泸州城“壮丽甲两蜀”。
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知州魏了翁再次修建泸州城郭,外城开设九道城门,里城开设四道城门。经过两宋的精心营建,泸州宋城在长、沱两江汇合处拔地而起。泸州东北的临江门(会津门),也就是大河街,更是呈现出“百舸竞流汇江阳,酒肆茶坊韵悠长。荔枝垂枝掩巷陌,盛世风华映宋光”的盛景 。
元代短暂且战乱频繁,泸州难得太平。即便比不上唐宋时期的繁华,但大河街紧邻长江,水运优势显著。元代重视水路交通,泸州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大河街所在区域依旧是重要的水运码头,商船来来往往,进行着货物运输与贸易。
直到明朝朱元璋恢复正统,泸州重新成为直隶州,大河街再度成为西南重要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之一。从明朝各代一直到上世纪20年代,这里都是川南最大的商贸市场之一,五金、小百货、山货等各类商品交易频繁,商铺林立,各地商人汇聚于此,进行商品的买卖与流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时光流转,老街曾一度失去往日的热闹与辉煌。明清城垣静静地伫立着,却无法让世人了解它曾经的过往。
穿越千年时空,我们期待大河街能成为泸州的一张名片。它承载的不仅是泸州的历史,更是泸州情感的延续。走进大河街,就像打开了泸州的历史之门,泸州的风华与传承缓缓流淌而出。
如今,泸州大河街已完成部分改造升级,在2025年1月23日以“老泸州·大河街”特色街区的崭新面貌亮相。紧接着在2025年新春文旅消费季期间,再次展现在大众眼前。你以为这就是它的全部了吗?不,这仅仅只是开始。一砖一瓦都尽可能还原历史风貌,商贸集市也在逐步扩大。那些城垣和民居古建,更是吸引着大众的目光,一种源自心底的地方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想,对大河街的初次探索是一次愉悦的体验。它再次给了大家难得的期待与相聚的机会,也让泸州的新年充满了话题与关注。而大河街的历史与底蕴,也将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