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遇冷”,消费者为何不买账了?

俊材险 2024-10-12 07:47:53

近期,众多保险代理人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声,声称“新一轮的利率停售预警已拉响,距离最终截止日期仅剩×天”。

如今,在我国普通寿险等产品于今年9月1日率先实施预定利率下调的背景下,根据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2024年第18号文件)指导,新备案的分红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也于今年10月1日起调整为2.0%。

回顾过往,去年人身险预定利率从3.5%下调至3.0%的时期,在“炒停售”氛围的推动下,行业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产品迭代,以及保费短期内的大幅攀升。

然而,当前市场反应却显得颇为平淡。在社交媒体上,除了月初少数代理人发布了一些关于分红险的优势介绍及停售公告,并试图借助降准降息的政策背景进行宣传外,整体市场的热情似乎并不高。

市场反应冷淡

分红险作为一种与传统险种不同的保险产品,其独特之处在于,投保人在享受既定保障责任的同时,还能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即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盈余中获得红利分配。

面对进行利率调整的分红险产品,众多保险公司已提前对旗下的代理人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然而,与今年8月保险代理人普遍在朋友圈热炒“涨价停售”话题,积极推销增额寿险、年金险等产品的盛况相比,此次代理人们对于即将下架的分红险产品的热情推销却并不太高。

这一反差主要源于当前市场的冷淡氛围。有代理人坦言:“这个月我们整个团队分红险的成交量并不高。”而另一家保险公司分公司的高管也表示,尽管9月的新单数量在去年同期较低的基础上略有增长,但与上个月相比,下降幅度却相当显著。

保险公司高管们积极推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与今年8月,上市保险公司高管们积极推崇分红险的高调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等多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均表达了对分红险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认为其有望取代传统型产品,成为新的核心产品类型,且占比或超过50%。

例如,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的高管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均预测,分红险将占据整体销售的50%以上份额。其中,中国太保的总精算师兼财务负责人张远瀚指出,太保过去在储蓄型产品的销售上,分红型产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此类产品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进一步透露,尽管今年分红型产品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已有5倍的增长,但绝对值仍然较小,且公司正在加大对代理人的培训力度。

同时,金融监管总局不久前向行业发布的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也明确指出,鼓励行业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对于预定利率不超过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按照普通型保险产品的精算规定来计算现金价值。

然而,在保险公司的积极推广、政策导向的明确以及高利率产品停售的背景下,分红险的市场表现却并未如预期般火热,这不禁让人困惑:分红险为何难以打动消费者?

红利实现率普遍减半且差异大

在探讨分红险产品的真实收益时,我们需认识到红利实现率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它还与产品的预定利率、红利分配策略等紧密相连。

红利实现率,作为保险公司实际派发红利与预期利益演示之间的比值,当达到100%时,意味着实际收益与预期完全一致。

据不完全统计,涵盖近30家保险公司的逾千款分红险产品,其红利实现率的算术平均值仅为49%,也就是说,红利实现率普遍减半或更低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

从公司规模视角切入,大型险企间的红利实现率差异相对接近,而中小型险企则呈现出显著的分化特征。

以中国人寿为例,其“寿险一哥”的地位并未能阻止红利实现率的波动。其公布的99款分红险2023年红利实现率,最高红利实现率达到了130%,而最低仅为25%,平均值为35%。从长期表现来看,自2013年起,公司分红险的累计红利实现率平均值为95%,表现仍算稳健。

平安人寿,另一分红险大户,拥有124款产品,全部采用现金分红方式。其最新红利实现率的平均值为35.2%,且根据保单生效年份的不同,红利实现率呈现差异。特别是2018年5月30日之后生效的产品,红利实现率统一为35.7%,而其他年份的产品则分布在25%至57.1%的区间内。与去年相比,平安人寿产品的红利实现率也普遍减半,去年公司分红险红利实现率平均值为87.2%。

相较于大型险企相对稳定的红利实现率,中小型险企则显得更为参差不齐。例如,中英人寿的34款现金分红产品红利实现率最高达101%,最低48%,平均值为77.5%;中意人寿的51款产品红利实现率平均值为83%。

然而,也有公司的红利实现率极低,如弘康人寿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分红险红利实现率显示,10款产品中有9款现金红利实现率不足5%,最低仅为2%,平均值仅为6.8%。

0 阅读:24

俊材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