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张艺谋尬拍普法宣传片?

曾狄曾 2024-03-05 23:35:16

#2024春节档#

1

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曾先森打60分。

先说优点,节奏还算不错,张艺谋在一部舍弃了自己固有风格的电影里,拍出了现实主义的东西。

其核心是人物在闪光,是剧本在发力。

故事里有接地气的人物,

有容易理解共情的情节,

有张弛有度的节奏,

电影如同一部加长版的电视剧一样,平实、简单,没有观影门槛,任何观众都看得懂。

影片还有聚焦底层小人物身上百折千回遭遇的勇气,

也努力去探讨生活中重大的法律困境,

去表彰见义勇为的朴素壮举,

去宣扬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

从某种角度上看,是非常符合主旋律特色的国产普法电影,是绝对标准的、无比正确的政治教育电影,是值得所有中小学生一起去观看的宣传电影。

这个长达141分钟的故事,一共铺陈了3条线,

张贵军防卫过当案,

韩雨辰反对校园霸凌案,

王永强反杀村霸案。

每个案件的背后,都有孩子的身影。

若非女儿的坚持,张贵生不会坚持上访。

若非儿子的校园霸凌,韩明不会让儿子给教导主任道歉。

若非给女儿治病,王永强就不会向村里的恶霸借高利贷,妻子更不会被强奸,他不会杀人。

故事的背后有一条线,父母和孩子,对应的是中年人和未成年人。

中年人讲利弊得失,未成年人看是非对错。

张艺谋其实拼接了三个社会案件,叙事一环扣一环,一件案件递进一个案件。

但也必须得承认,故事太没难度了。

这样的电影,放在张艺谋,这样一个被称为“国师”级别的导演身上弱了,或者说大材小用了。

而张艺谋自己呢,实在像一个闲不下来、干个不停、日夜拼搏的工匠,噗嗤噗嗤的干活,什么剧本、什么演员、甚至什么题材,只要给钱,都能弄出来。去年三部电影,大年初一又来这部电影,这种进度,自然丢了个人风格。

以往张艺谋电影里那些对于形式主义的追求,通通消失。

就拿去年张艺谋电影来比较,

2023年大年初一的《满江红》,是用封闭空间创造一个多重反转且不乏喜剧色彩和浪漫情怀的故事;

2023年年中的《坚如磐石》,是用独特的画面光影风格和官场现实指涉讲一个动作犯罪电影;

更别说开创内地大片时代的《英雄》,以全明星阵容和绚烂的色彩对比呈现出摄影之美

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耀武扬威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几乎部部都是形式张扬之作。

之前的张艺谋电影,有好有坏,有褒有贬,但不会沦落到形式感如电视肥皂剧的水准,而这部电影却都让曾先森有了这种感觉。

2

这部电影减分的地方,都出现在哪里呢?

曾先森认为有三个方向。

其一,是类型。

《第二十条》虽说是喜剧,但其实涉及到的商业元素很多,明星、逆袭、民生、幽默,最终还是在主题表达上趋向于当下的现实主义生活类别。而这种东西,恰恰是如今张艺谋不大擅长的部分。他已经找不回当年扎扎实实执导的《秋菊打官司》时,将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只为了一个“理”,努力挣扎的那种拼劲了。

如今的张艺谋拍不出当下社会的人情冷暖,故事即便最后有升华有煽情,但聚焦不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同样的现实题材,即便冯小刚的《芳华》里郝淑雯对刘峰被派出所刁难时,发出的呐喊;

陈凯歌的《搜索》里的陈若兮凭着新闻主编的敏锐嗅觉,若兮将此新闻恶意放大,从而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集体讨伐叶蓝秋的道德沦丧等桥段的力度,都比这部电影做得更具震撼效果。

第二方面,是喜剧元素,完全小品化。

所有的处理,都是可以预见的,生活上的错位和尴尬。

曾先森举个例子,当雷佳音饰演的韩明和高叶饰演的吕玲玲,在医院吃凉皮的那场戏的笑点,完全是靠剧作中拿错下了辣的凉皮的尴尬来进行,属于极为简易的操作。

而故事前一个小时,也像春晚小品般纯靠喜剧技术支撑。

最后一点,是来自于演员们的表演。

电影里,所有演员都演得中规中矩,没有亮点。

马丽和雷佳音打情骂俏日常拌嘴,

高叶饰演的检察官在影片最后时刻,那段慷慨激昂的陈词,“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也过于说教了。

张艺谋太依赖于演员的自我发挥,也算是一个减分项。

3

作为曾经国内最具个人风格的导演,张艺谋在今年春节档奉献出一部这样的一部没有风格的喜剧。

幽默互怼,升华靠煽情,影片跟他那些经典的商业电影比,有很大的距离。

0 阅读:0

曾狄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